親友志工相陪伴 奮發向上迎曙光

2016/11/03| ◎柯德桂/基隆報導
列印
林同學就讀餐飲科三年級,國中一年級時父母離異,和哥哥及父親居住在基隆市新豐街。為了養育兩個就讀國一、高中的小孩,林父始終很賣力工作。

◎坎坷歲月

四年前林父上班途中的一場嚴重車禍,造成下顎碎裂,需 牙齒重建,手術過程中還發出四次病危通知。雖有姑姑相伴,但長久以來與父親相依為命所牽繫的情感,讓尚未成年的兄妹倆,心情的煎熬有如溺水汪洋大海載沉載浮,驚慌失措。

約半年的時間,父親只能進食流質飲食,未曾有吞嚥動作,導致原本就有吞嚥困難的食道纖維化,已無法如常,需以撐開食道方式進食,食物哽在喉嚨的痛楚更是常有的事。

為了解決吞嚥問題,父親做了食道重建手術。父親住院期間,兄妹倆更是無微不至照顧,但卻疏忽了對自己的照顧,三餐大部分以泡麵果腹。林同學的姑姑雖然經常陪伴,支助家裡經濟缺口,但礙於自己的家庭也需要照顧,分身乏術,長期經濟壓力下,姑姑求援慈濟志工協助。

◎適時援助

林父住院期間,慈濟志工緊急協助幫忙三人的飲食問題,讓他們可以飲食正常。父親出院後,志工持續陪伴關懷中發現,林父食道重建後,吞嚥並非從此順暢,近幾年已進出醫院多次,食物仍經常無法下嚥,哽在頸部苦不堪言,必須由孩子用兩手輕輕壓推,協助將哽在頸部的食物,順著食道滑到腸部才能舒服。吞嚥的困擾與痛楚,讓林父深陷生不如死的困境裡,為了不想拖累孩子,也自殺多次。

孩子成長過程中,每天擔心著的是:爸爸今天不知道會不會又做傻事。為了讓孩子能專心課業,志工扮演朋友與媽媽的角色,不定期陪伴父親聊天,鼓勵抄經書,安定心情,也教林同學烹煮簡易有營養的餐點。林同學會在家裡學習煮飯菜,父親成為最佳品嘗者及評審。和樂的氣氛,讓這個家終於出現一絲曙光。

◎知足惜福

林姓兄妹倆除了分工合作照顧父親的起居,為了節省家裡的開支,每天走路上學,利用晚上或假日打工賺取生活費。兩兄妹現在一致的目標是認真讀書,畢業後可以趕快工作,改善家裡的生活環境,更希望爸爸能好好的活下去。

林同學說:「我們已經沒有媽媽了,不要再讓我們沒有爸爸,讓我們有機會叫爸爸。爸爸我們一起加油!」家庭的不圓滿,有了親人及志工的陪伴,讓徬徨無措的心,有了依靠。

圖左 :林父頸部的造口會出現膿包,每天都須清洗及擠出後更換紗布,這份清洗的工作都由兒子負責,長期的訓練讓林父很安心。[攝影者:柯德桂]
圖右 :志工張秀霞(右)不定期前來關懷,難得一家人享受天倫之樂。[攝影者:柯德桂]

圖左 :就讀餐飲科的林同學負責家裡的伙食,常應用所學加菜,讓家人品嚐評審。[攝影者:柯德桂]
圖右 :慈濟訪視志工張秀霞(右)視林同學(左)如女兒般,一起完成一餐美味的菜餚。[攝影者:柯德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