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舊習發心願 菩薩道並肩行

2017/12/09| ◎曾蕙慈,鄭碧玲/基隆報導
列印
今日(12/9)又是個雨天,連日天氣濕冷,但基隆聯絡處卻是暖洋洋又熱鬧滾滾,這兒正在舉辦基隆區慈誠委員培訓圓緣。在《立體琉璃同心圓》的音樂中,三十三位將完成培訓課程的學員,在直屬委員的陪伴下,依序進入 國議廳。培訓學員們不僅準備精彩的「愛媽魔法教室」戲劇的演出,還有手語演繹。

每個學員帶著不同的因緣而來,歷經「見習」和「培訓」,兩年的課程,不論心境和心態,都有迥然不同的收穫,懷著滿腔的熱忱,發心立願,走入慈濟大家庭。

◎法語滌心 改往修來

學員中,來自中國大陸昆明的新住民薛勐華,在中國大陸時過著優渥的生活,與在大陸經商的先生結識後,遠嫁來台灣。初期,由於各種的不適應,抱怨先生無法體諒她隻身在異鄉的苦,每天鬱悶過日子。因觀看大愛台認識了慈濟,聽了證嚴上人的開示,她的思維不同了,開始參與慈濟活動。

2011年一場慈濟的骨髓宣導活動中,她結識了志工黃秀鑾,雖然發現自己年齡已經超過四十五歲,無法抽血建檔,但秀鑾依舊熱情招呼,與她話家常,勐華打開心扉,聊了起來,有了傾吐的對象,她不再感到孤單,生活也開始改變了。

在志工的邀約下,勐華來到環保站。回想第一次來到位於快速道路下方的暖暖環保站,她靦腆的說:「原以為是個很乾淨的地方,沒想到是垃圾場。強迫自己硬撐到近中午工作告一段落時,趕緊想逃離,沒想到志工們熱情地招呼用餐,接過飯菜後,趁大家不注意時,偷偷地將飯菜倒在樹根下。」用完餐,火速離開現場。這一逃就是半年,直到一天的夜裡夢見了證嚴上人,才又回到環保站。

一日秀鑾送來《靜思語》,在《靜思語》書中,勐華體會到上人的法語「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的深意,她做了重大改變,放下老闆娘的頭銜,全心投入慈濟做志工,並且邀約先生一起投入做環保。

勐華發願明年要鼓勵先生參與培訓課程,若是沒有培訓因緣,也要發願當榮董。

◎一樣工作 兩樣情懷

1995年認識慈濟的簡佳峯,直到2015年從警界退休才進入慈濟當志工。他說:「當警察三十五年,為生活而為民服務,現在是為自己的慧命而作,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感受。」培訓後發現自己有很大的攺變,尤其在家裡與親人的互動時,他說:「以前小孩會覺得爸爸都臉臭臭的, 現在做完志工回家雖然很累,但是臉是笑笑的。」

簡佳峯認為經過「見習」、「培訓」兩年的學習,雖然比在警界學到的更多,依然覺得還不夠,他說:「還沒有深入師父的法髓,所以發願要更精進。」也希望師姊一起同行菩薩道。

◎ 時光易逝 惜時精進

在《菩薩道上伴我同行》中,資深志工林玉芳在接受女兒連梅君的感恩時,流下感動的淚水。志工林玉芳不僅全力投入慈濟志業,也為每個家人圓滿榮董,雖然曾罹患癌症,在菩薩道上未曾退轉。

梅君從小看著媽媽為志業忙碌,耳濡目染之下,也明白助人是本分事,1999年曾在花蓮慈院做過醫院志工,看到悲苦的眾生後,覺得自己可以做更多,陸續參加了助念、告別式、訪視等工作。結婚後,孩子陸續出生,無暇加入志工行列,直到2016年父親的往生,無常的來襲。讓她驚覺時間不待人,下了一個決定。梅君說:「要把握父母給我這個健康的身體,趕快投入,在這一年的課程中更了解我們的四大八法。」

心繫母親健康的梅君,虔誠祈願媽媽能身體健康,繼續攜手菩薩道。

◎教義入心 轉境事親

身為家中長女的洪麗美,家境清寒,媽媽在礦場辛苦地工作,麗美必須擔起全部的家事,媽媽總是對麗美有著很高的期望,相對也就要求很高,造成麗美對媽媽一直不諒解。

在《慈濟五十周年》入經藏時,洪麗美在慈濟三重園區的大螢幕上,看著證嚴上人瘦弱的身形,想著上人一肩挑起如來家業的辛苦,讓麗美下了培訓的決心。

深入《父母恩重難報經》中,麗美改變對媽媽的態度,常回想當初媽媽的處境是如何艱辛,如何不容易才養大孩子,現在的麗美心懷感恩之心,對媽媽只有聲聲感恩。

◎堅定信念 勇於承擔

今天的活動安排每位學員在佛前發心立願。潘李水說:「希望家業、事業、志業都能兼顧,希望還能有第三次機會讓上人受證。」

媽媽李素蘭在志工的邀約下,帶著潘李水去了一趟花蓮,後來不僅媽媽已受證委員,那慈濟列車與好吃的辣蘿蔔配白飯的便當,也在潘李水的心中種下了善的種子。

他受證慈誠後,今年(2017)再參與培訓委員,每天的聞法而有所深入,尤其更喜歡看《菩提心要》,也更發大心立大願,讓自己道心更堅定。

「親愛的法親,今天是特殊的日子,我們將同師同道同行……」資深志工葉五耀在〈一念心〉的音樂中,與眾多培訓志工,雙手搭起幸福隧道,送上祝福,祝福聲中資深委員牽著培訓學員,一起走向幸福的菩薩道。

短短二個小時的培訓課程圓緣,不僅年長者發願做到最後一口氣,年輕一代也發願多承擔如來家業,在歡喜留下紀念的身影後,活動畫下圓滿句點。

「把握當下、恆持刹那」這句話烙印在每位完成培訓者心裡,大家為這目標努力,生生世世,堅定信念,勇往直前。

圖左 :志工林玉芳(右)喜有女兒連梅君傳承即將受證。[攝影者:曾蕙慈]
圖右 :來自中國大陸昆明的新住民薛勐華在《靜思語》書中,體會到上人的法語「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的深意,她做了重大改變,放下老闆娘的頭銜,全心投入慈濟做志工,並且邀約先生一起投入做環保。[攝影者:曾蕙慈]

圖左 :1995年認識慈濟的簡佳峯,直到2015年從警界退休才進入慈濟當志工,他說:「當警察三十五年為生活而為民服務,現在是為自己的慧命而作,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感受。」[攝影者:曾蕙慈]
圖右 :有熱淚、有歡笑,培訓學員們不僅準備精彩的「愛媽魔法教室」戲劇的演出,還有手語演繹。[攝影者:鄭碧玲]

圖左 :服務於基隆庚醫院的護理師邱淑真(左),加入人醫會,長期與彭秀靜(右)投入偏鄉義診。[攝影者:曾蕙慈]
圖右 :因為常看大愛台而發心立願從志工、見習與培訓,同時也一起成為榮董的姚彥茂與張愿采夫妻。[攝影者:曾蕙慈]

圖左 :潘李水(左)由慈誠而成為委員,也訂下第三個目標成為榮董。[攝影者:曾蕙慈]
圖右 :在「愛媽魔法教室」戲劇的演出中,不忘提醒環保的重要,更把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由最佳模特兒張玉英(右)與洪道賢(左)做示範。[攝影者:曾蕙慈]
圖左 :培訓足跡,記載滿滿一年的心路歷程。[攝影者:曾蕙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