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文史做記錄 多機作業喜傳承

2019/12/04| ◎簡淑絲/彰化報導
列印
「來!一號、二號機白平衡2500,三號機對焦小白椅!」
「請問三號機,現在是什麼燈?」
「三號機是紅燈。」陳文明回覆。
「請問二號機是什麼燈?」
「黃燈……」蔡榮華回應。
「四號機,畫面迷焦,請重新對 焦,我們再測試一次!」
「已經重新對焦了,請問這樣畫面可以嗎?」蘇聰宇詢問著。
「可以了,畫面已經正常了……」
「志雄!請您注意一下,畫面不要有小白椅入鏡……」戴著耳機的張永同不斷地以麥克風對著多機作業錄影團隊的志工,傳遞著畫面所需要修正的訊息。
「可以了!現在畫面很好了!請繼續保持……」這時,永同放鬆的喘了一口氣,然後轉身對著同在導播機作業的施祺然、周國強會心一笑。

◎留下最美 實務運作多琢磨

告別了秋涼如水的氣息,初冬微寒的夜晚,大紅燈籠高高掛的彰化靜思堂,呈現出一片喜氣洋洋,2019年11月30日,社區歲末祝福第一場活動即將展開,彰化人文真善美多機作業團隊,為了讓節目現場的進行效果更加精彩,運用導播機來將活動實況的場景切換、影音監看、監聽等。

活動的前一晚,人文真善美志工帶著兒女,前來協助前置作業,布線、拉線……等作業。張永同帶領著十多位人員來回地穿梭,大家各司其職,忙碌著。彰化靜思堂地下二樓講經堂的角落,架設起四座高臺,高臺上再安裝錄影機。

此時,講經堂的左後方,幾位長相斯文的中年男子,同穿著藍天白雲的志工併坐在導播機和大電視前。其中一位,理著平頭,耳朵罩著一副大大的耳機,戴著一副黑框眼鏡,他就是張永同,雙眼炯炯有神,正專注地監看、監聽前方電視大螢幕。

每一次活動,透過一再邀約,永同常在群組中邀約大家,他說:「多機的訓練需要透過活動的拍攝,導播機跟攝影機之間的溝通,怎麼樣來聯繫會比較快速、很明確的就定位,最主要就是訓練我們彼此的技術,更上一層樓,這樣拍攝的技巧,大家都能夠提升,也是帶動我們彰化社區,有一個很好的成果呈現。」

透過導播機,才能夠將活動中最美的畫面留下來,多機團隊透過聯繫、互動,讓大家有一個很好的關係,只要永同一呼籲,大家都會馬上過來。

一路走來,從拍照、錄影、剪輯、空拍、多機作業,永同努力學習多年,他說:「我發願要為彰化人品典範拍攝一百部『人間菩薩』,每個人都是一部經,我們一定要深入地了解他們內心的感動,才可以將他的影片做到最好,透過了解,才可以完完全全的從影片中,呈現出他的精神與感動。」

◎愛其所愛 同修精勤真善美

剛開始學習錄影,永同透過資深志工施祺然傳授錄影拍攝技巧,有了錄影的興趣,讓他興起再進一步將所拍攝的影片剪輯成專題的念頭。

求知若渴的他,常常抱著桌上型電腦,冒著冬季寒風往返鹿港與秀水,到影視志工蔡宗欽偏遠的鄉間住家,與他學習Premiere剪輯,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學習,待夜深了,乘著月色回家,又繼續慢慢摸索Premiere剪輯軟體。

曾有一回,遇到瓶頸,影片剪輯時剪輯不出來,一想到時間快到了,該怎麼辦?

時間緊迫了,還是剪不出來!唉!該怎麼辦呢?愁坐在電腦前,繼續熬夜到天亮才完成。

還有一次,永同出班勤務回來,坐在電腦前,一直剪輯到凌晨!沒有很順利,太太美惠走過來,對著他說:「這樣子太累了,趕快去睡!」「好,這一段剪輯完成就去睡!」第二次美惠再走來問:「這樣太累了,快去睡!」「好,快好了!」一輪皎潔明亮,如一盞夜燈高掛在天上!美惠三度起來看,又看到永同依舊坐在電腦前,這次她二話不說,直接就把插頭拉掉:「快去睡!明天還要上班。」

為了心疼先生永同不斷剪輯熬夜,美惠也開始學習拍照、錄影、剪輯、拍攝《人間菩薩》影片、多機作業,倆人常常相互補位,相互學習鼓勵,一心想幫永同扛起彰化影視重責的美惠,巾幗不讓鬚眉。

永同分享:「很感恩美惠對我們的家庭、父母、孩子、家業、志業的協助,偶爾看到拍攝的影片在電視上播出,看到自己的名字,那種感覺是一種無上的光榮,後製剪輯也是需要花很多時間去成就,不是三兩天可以學習與完成的,也沒有任何的捷徑,就是要老實修行,一步一步地走!」

◎四代同堂 惜福感恩一家親

一座三連棟大樓矗立在鹿港靠近沿海的一片田園中,白天,家族經營的工廠,傳來機械聲音轟轟轟響個不停,每天需要搬運粗重器材的張永同,白天除投入事業,只能利用空檔或是晚上的時間剪輯專題影片。

「吃飯喔!大家來吃飯!先去請阿公吃飯!」由於工廠緊鄰住家旁,每到用餐時刻,都須借助廣播器,呼喚大家前來用餐。永同與父親及三兄弟家族經營運動器材,三兄弟同住在一起,工作、吃飯、住家、生活都在一起,兄弟的房子樓層也相通,二十多人住在一起,四代同堂和樂融融。

從小生長在古樸的鹿港鄉下,父母親務農,一家人過著簡樸的生活。永同回憶起媽媽,他哽咽地說:「媽媽七十七歲時往生,在1960年代的臺灣,進入經濟型態的轉捩點,當年媽媽為了要分擔家計外出打工,一天賺二、三十元……常常把我們留在家裡,兄弟們在地上爬得滿身是泥,媽媽總說出去忙一下子就會回來,但經常一忙就是半天,到家已是日當正午。」

雖然永同出生小康家庭,但是,每當鄰居遇到困難,永同的媽媽總會一一幫助,甚至還會私下拿爸爸的錢去幫忙,任何人有困難,她一定是有求必應。「媽媽就是這樣,自己沒有得吃沒有關係,給予別人卻永遠是最好的。」

告別童年,漸漸成長,朋友的邀約,永同經常前往海邊或溪畔,三五成群跟著大家一起遊玩。

「走!一起去抓蝦!」「我們今天去釣魚!」光著腳丫,踩在金色柔軟的沙灘上,海邊、溪水邊,常有他們釣魚、抓蝦的身影。

◎慈濟因緣 找到責任與使命

歲月如梭,日子一天一天過去了,當兵回來後的永同,認為自己還可以再進修,於是到明道中學就讀,也完成了高中學業,他在二十多歲時結婚生子,婚後的生活,常常與朋友們一起外出熬夜打牌、應酬,從沒有離開過菸、酒。

結婚後,三個孩子也陸續出生成長,「還不去讀書!」喝酒或打牌輸了!回到家的永同,一踏進家門,就對著嬉鬧得正開心的孩子們發脾氣,平時沈默寡言、不善於表白的他,只要孩子一有錯,就三個一起處罰,孩子們自然也會躲他躲得遠遠地。

曾有一回,永同與朋友打牌,直到凌晨還沒有回家,「都快兩點了,怎麼還不回家?」一邊探頭遙望窗外,一邊心裡嘀咕著,美惠終於耐不住性子,開車前往一間餐廳,「我看到餐廳內的燈光還亮著,大家還在打牌,我的車子就直接停在餐廳大門口前,不停地用大燈對內閃爍,屋子裡的人,被我車燈這樣一閃,人也都閃了……」提及這一段過往,美惠當下氣呼呼的心情,可想而知。

孩子漸漸成長後,太太美惠在朋友的介紹下接觸慈濟,兩個兒子、一個女兒,也陸續報名參加彰化「快樂兒童精進班」。

「我去看他們上什麼課?」有一天的假日,永同來到彰化靜思堂,他看到兒童班有這麼多人在B2講經堂上課,很多位班爸爸、班媽媽陪伴,每個孩子們快樂學習,穿著便服的他,遠遠拿著相機站在最後方拍照。

一位身穿藍天白雲的志工簡淑絲(慮瑢)拿著相機,帶著微笑走了過來,她看到現場拿著相機正在拍照的張永同、郭美惠夫妻倆,她對著永同說:「可以邀請您們來兒童班一起幫忙拍照嗎?」「需要您們一起來幫忙!」只見永同紅著臉頰,露出靦腆的笑容,輕聲回應:「好!」「等一下您們可以去總務室,先去請購灰色上衣、白褲,下次活動,可以穿制服一起來幫忙拍照喔!」

受到了同在兒童班文書組的簡淑絲邀約,2006年的春天,永同每個月開始帶著相機,陪同孩子們一起來參加兒童班課程,從此,也展開了他的專業、責任與使命。

「當初進入慈濟因緣,只單純想幫孩子們留下記錄,我覺得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不只是為自己也是為別人留歷史。除了自己有興趣拍照、錄影,也是想要留給孩子成長的足跡。」

張永同自從進入慈濟,接受志工培訓、慈誠受證,也戒除了所有不良的習性與嗜好,誠守戒律,並且茹素,他說:「可以來幫忙記錄兒童班,也很歡喜走到現在,很懺悔以前所做的事情,我下定決心要把它做好。」

◎鏡頭底下 記載真實的改變

從人文真善美開始做起,張永同發願要追隨上人,他分享:「我是一位非常嚴格的父親,常以自我為中心主義的一個大男人,大家一定要聽我的話,這是我對小孩子的教育,我講的,孩子一定要聽,我是一個很自我觀念,很少說跟孩子溝通,這個好嗎?那個好嗎?」

自從小孩子進到兒童班,永同從兒童班中學到了教導小朋友的方法,漸漸地也改變以往的教育模式,試著身體力行去帶動,讓孩子知道該做什麼,不再只是嘴巴說說,慢慢地跟小孩子有了互動,讓孩子覺得彼此可以做朋友。

「爸爸、媽媽,我們要帶孩子出去參加慈濟活動,會晚點回來。」只要出門,孝順的永同帶著太太美惠,會先稟報父母親,他為了不要讓家人擔心,永同認為自己所做的事情,家裡都要先顧好,才有辦法做其他的事情。

「我很感恩媽媽的護持,剛開始參加慈濟活動,原本爸爸不是很認同,常常質疑『你們為什麼要去做慈濟?為什麼要吃素?』」為了怕公公擔心,美惠常常帶著衣服到外面換上制服後才進彰化分會,忙完後,她又換上便服再回家煮飯、工作。

「讓他們去,又不是做壞事!」慈悲的媽媽,常常護著永同和美惠,有了媽媽的護持,還有自己的改變,多年後,喜歡上市場的爸爸,也會問道:「今天你們想吃什麼?這種菜要怎麼煮?這種菜要去哪裡買?」爸爸騎著機車到鹿港傳統市場,也會幫倆人買素料、蔬菜、水果。

◎恆持願力 所學所用在慈濟

2019年11月29日,下了班的永同帶著太太美惠、兒子千航,一起前來彰化靜思堂協助多機作業佈線,美惠為團隊準備了豐盛的晚餐,永同分享:「我希望從我的家人一起帶進來,不只是我的太太,從最親近的人開始,因為他們如果是可以進來,那是非常感恩,如果不能進來也是一種因緣,無法強求!我的願望就是更多人來投入這個區塊,四大八法都需要有人來做,不只是人文真善美這個區塊,你接觸到一個功能,就會有不同的體悟,就像我們在記錄文史一樣,比如記錄環保,如果你不了解環保,如何去記錄呢?這就是我們三合一最幸福的地方,也是一個最有福報的功能。」

永同帶動許多彰化人文真善美多機團隊,一路走來恆持初發心。夫妻倆在人文真善美團隊中,為人親切隨和,傾力無私地教授與傳承,無論空拍、錄影、多機、佈線、接引人文志工,無不全力以赴、使命必達,絕無怨言與推辭,是人人稱讚的同修菩薩。

每個星期到彰化分會精進共修拜經、福田志工、承擔彰化慈籃班主任也有七年多,因為孩子的因緣,陪伴孩子往返臺中中興大學參加慈濟籃球隊多年,永同找到與孩子的共同興趣及話題。2013年回歸社區,在鹿港國中成立了「彰化慈濟籃球隊」現今參與學員及家長人數也有四十多人。

◎運載菩薩 人生福田無量增

清晨四點多,天色破曉,大地朦朦朧朧,如同籠罩著一層銀灰色的輕紗。一群福田志工正默默在彰化靜思堂每個角落打掃。

永同開著一部福斯九人座車,帶著太太美惠,由鹿港住家、附近的超商、龍山寺、沿路到彰化分會。倆人自2007年,每個星期三清晨四點多,固定接引滿滿一車的鹿港區福田志工,來到彰化靜思堂做福田打掃,十餘年來,從來不曾間斷。

永同印象最深的是,他有一天,去鹿港龍山寺定點接一位八十歲的老菩薩,阿嬤一上車,便開始覺得身體不太舒服,永同很緊張說:「我先載您回家!」

「你載福田志工,等一下又要載人,又要先載我回去,來來回回跑,這樣不好!」「您的身體安全最重要,不要考慮車程。」永同趕緊先載老菩薩回鹿港福興鄉,聽到有人來開門,他看到有家人回應,說明情況後,永同才放心返回到彰化分會做福田。

結束彰化福田任務後,永同隨即轉往鹿東國小,擔任交通導護志工,每周一下午五點在鹿港國中當交通導護,熱心的他,承擔導護志工多年,因此,兩度榮獲彰化縣府模範志工表揚。

◎多機作業 合心協力齊圓滿

暖呼呼的冬陽灑落在彰化靜思堂一樓中庭,大紅燈籠高掛,處處充滿著喜氣,參加歲末祝福的會眾人群,自B2講經堂緩緩走上來。

「桌面我來收!」
「地標我來撕!」
「線路我來收!」
「音控室的線,我去收。」
「桌巾我拿去還給總務。」
「這些線材,我收到三樓放!」

活動結束,B2講經堂左後方,一群藍天白雲仍在忙碌中,甫圓滿兩天、五場社區歲末祝福多機作業,十多位多機團隊分工,不到十分鐘,大家齊心共同將桌面上大小小的零件,及遍布在地上的線材,一一收拾乾淨。

永同分享:「做慈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我們何其有幸可以為人服務,在外面要為人服務,並不見得有機會,人家會覺得你是不是有目的,在慈濟可以付出,是一種幸福的感受,每一次的活動,都可以看到很多人一起成長,那種凝聚的力量,只有在慈濟才看得到。」

「所學在慈濟,所用也在慈濟!」他期許自己以他個人微薄的力量,點滴付出,讓彰化的慈濟歷史可以留存,因為各個社區記錄都需要靠每一個人的力量,每個社區的窗口都非常重要,記錄每一個社區的人品典範,都需要靠各區的人文真善美團隊一起來成就。

善的因緣際遇,在一期一會的好因緣中,願力恆持的張永同,早已種下一生無量的菩提種子,在愛與關懷的資糧滋潤中,他堅定信念,為慈濟文史記錄,不斷地善接引,在菩薩道上一起成長茁壯!

圖左 :「用心就是專業!」願力恆持的張永同,他堅定信念,要為慈濟文史記錄,不斷地善接引,一起成長茁壯![攝影者:郭美惠]
圖右 :「走到最前做到最後」張永同(右)與同修郭美惠(右二),參加鹿港區七月吉祥月在富麗大鎮舉辦愛灑活動,為慈濟大藏經留史記錄。[攝影者:武致柔]

圖左 :張永同帶著太太郭美惠,接引一車福田志工前來彰化分會,從2007年起十餘年來,從來不曾間斷。[攝影者:簡淑絲]
圖右 :2017年4月26日參加「見證臺灣生命力」節目,彰化區專題賞析,於錄影後與主持人林美蘭師姊(左二)、教授(中)合影。[攝影者:蔡榮華]

圖左 :多機作業窗口張永同用心帶動彰化影視團隊,他邀約同修郭美惠與二兒子千航,一起前來活動現場協助測試。[攝影者:簡淑絲]
圖右 :一心想幫先生張永同扛起彰化影視重責的郭美惠,巾幗不讓鬚眉。志為人文,不只要專業,更要修得「真」而「善」而「柔」。[攝影者:詹大為]

圖左 :一代接一代,層層接棒,傳承希望。彰化資深影視志工施祺然(中)與蔡榮華(右)、張永同(左)正在討論多機錄影畫面,彼此經驗傳承交流。[攝影者:詹大為]
圖右 :張永同發願「所學在慈濟,所用也在慈濟!」他不斷帶動彰化人文真善美多機團隊成長,12月1日傍晚,完成五場多機作業,團隊合影。[攝影者:梁毓真]
圖左 :「行善行孝報父母恩」張永同牢記在心,他時時陪伴父親在側,也體悟到行孝、行善要及時。[攝影者:簡淑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