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元糕婆婆——黃梅的故事

2020/01/02| ◎陳思蓉/彰化報導
列印
彰化市八卦山牌樓來往喧鬧的車輛,位於東民路與公園路交叉路口上的狀元糕攤位。客人問著:「阿姨出去不在,什麼時候回來?」

「我阿姨拿東西回去,等一下就回來。」年輕女孩回答著客人,一邊熟稔地將磨成白色粉末 填入木樁中,加入黑芝麻混合著米白色芝麻,不疾不徐地再把木樁放到蒸汽孔上,隨之而來的是淡淡的熱氣與香氣。

炎熱的天氣,在街道上另一頭,看到一位年約七十多歲的老婦人,牽著腳踏車慢慢地往狀元糕攤位走了過來,她那雪白銀髮在陽光照射下更顯得透白。

老婦人來到攤位看到了眼前熟識的客人,一邊將腳路車停放好,一邊親切地招呼:「我把一些客人拿來的紙板拿回去,惠英!找我有什麼事嗎?」

「下星期有一位師姊臨時有事,少了一位志工,要麻煩您到臺中慈濟醫院做三天醫療志工。」兩人對話裡少了人與人之間虛心應付,是彼此瞭解心照不宣的默契。

「可以啊!下星期攤位就休息三天。」賣狀元糕彈性的工作時間,老婦人心想有時間忙裡偷閒去做喜歡做的事。

◎人生境遇多舛陷迷惘

狀元糕婆婆黃梅,一九四二年一月一日,出生在彰化縣彰化市,家中排行老大。國小畢業後,就必須與父母親在家裡幫忙經營雜貨店,二十八歲在父親朋友介紹下結婚,這一段不是很理想的婚姻,很快地就在兩年後結束。

黃梅回到家中與父母親經營雜貨店,由於看顧雜貨店的時間很長,遂開始做起小生意,期間也曾賣過水果。三十八歲那一年,黃梅遇到一位老師傅教了她做狀元糕,從此,便開始賣起狀元糕至今整整四十年。
女兒高中時叛逆,從彰化離家到臺北,黃梅為了陪伴女兒有一陣子上臺北工作,因此認識了林碧琪。離開臺北後,林碧琪也曾去了她家三次,一直告訴她慈濟的好與師父的理念。

只是當年的黃梅,心中仍有不解的疑惑,總覺得自己怎麼會不幸嫁錯人,甚至離婚了還是擺脫不掉還債的命運!

家中的紛紛擾擾,糾紛不斷,加上媽媽與妹妹婚姻的不幸福,黃梅對自己的「歹命」感到相當懊惱,心中累積種種的苦悶與疑問……。

◎慈濟世界 找到心中明燈

恰巧妹妹黃淑禾也在廣播裡頭,聽到靜淇主持的〈慈濟世界〉廣播:「花蓮有一位師父在蓋醫院,您還在顧賺錢……」黃梅於是想要進來慈濟看看,並與二個妹妹來到臺中分會。

「小姐,我們要捐款,要到那裡繳款?」黃梅詢問服務臺的一位婦人。

「我們這裡都稱呼師姊,你們從那裡來?」服務臺的師姊在得知黃梅是從彰化過來的會眾之後,回頭說著:「蘭芳師姊,你們那一區的會眾喔!」

到了臺中剛好遇到彰化區的組長邱蘭芳,她告訴黃梅,證嚴上人有一百場的講座,要把握因緣趕快來聽。

由於黃梅工作時間很彈性,所以常利用晚上收攤後或是當天攤位休息,就這樣北、中、南的到處去聽上人的「幸福人生講座」。聽完上人開示後,黃梅才明白「原來都是我前生所作,這一生就要受。」

「甘願打八折,不甘願還加利息。」黃梅心中的結解開了,既然知道了就不要再去埋怨,把握因緣做好事比較實在,因此,黃梅開始向買狀元糕的客人勸募善款,成為志工邱蘭芳的幕後。

初認識慈濟時,黃梅與妹妹都會到臺中分會拜經,聽到「一切所求,若不遂者」懺悔文裡短短的一段經文,觸動了黃梅的心,她以前會與媽媽到廟宇求神、拜佛,如今佛法讓她更加體悟「求」只因為心中有貪念,於是黃梅開始學習抱著清貧致福的哲學過生活。

聽了十多場的〈幸福人生講座〉,心想要在慈濟找些事做。在臺中遇到邱蘭芳後,除了開始募款,兩姊妹當時也常參加慈濟列車回花蓮。過去一毛不拔的黃梅,總認為自己很苦,從來没想過要幫助人,但聽了上人說:「行善、行孝不能等!」後,一九九一年華東水災募款,黃梅主動與幾位朋友一起做麻糬、油飯等,並邀約有興趣的民眾一起愛心義賣,將所得全部捐出。

一九九三年,八卦山骨膸捐贈驗血活動,黃梅與妹妹兩人負責補充厠所的衛生紙,當天來的民眾非常多,衛生紙用完了,妹妹就負責騎著機車到附近商家採買,來來回回好多趟,買了多少衛生紙難以計算。以前黃梅常與弟弟、妹妹比較、計較,心想:「為什麼都是我在做?」 聽了上人法語「不要計較跟比較」後,漸漸地開始改變自己的人生觀。

◎知而能行 用雙手力行環保

一九九○年黃梅與妹妹在臺中新民商工,聽到證嚴上人開示:「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回來後就開始做回收。以前家裡開雜貨店,爸爸都會將紙箱拆開壓平整理後,再將紙板疊起來再拿去賣。因為爸爸這麼做又聽到上人這麼說,黃梅先從自家開始做資源回收。

萬事起頭難,剛開始的量也不多,而黃梅也只會騎腳踏車,所以初期都是妹妹騎車載去賣,所得的錢存到一定量時,就會拿到臺中分會繳交。住家前的環保點,就是黃梅最初做資源回收的發源地。

後來黃梅開始在社區勸募時,都會鼓勵會員從自家開始,將家裡的紙箱、報紙等可以回收物收集起來,等她每月到會員家收功德款時,再順便將會員整理的可回收資源載回家。

「一個人没有辦法吃那些米,要多一點人來吃」,黃梅就是用這理念逢人說慈濟。有一天,黃梅在臺灣銀行外面擺攤時,巧遇舊識黃月枝,她是黃梅家裡雜貨店批貨的上游店家。
兩人閒聊中發現,竟然同時都到過新民商工,聽到證嚴上人講「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黃梅做環保很認真,卻缺少會開車的人,因為黃月枝會開車、書有讀得多又會規劃,當時黃梅心中打定主意,一定要說服黃月枝一起加入環保。

隔年在黃梅極力邀約下,黃月枝也一起投入環保,當時有一位師兄捐了壹臺箱型車,黃月枝與妹妹黃淑禾兩人就延著路線將回收物載回。因為黃月枝的加入,積極邀約會員及社區民眾投入,再加上她對回收物通路很瞭解,愈來愈多人紛紛響應社區環保點,回收量日漸膨脹起來,黃月枝也開始尋找腹地較大的環保回收地點。

◎同心協力 不打烊的環保站

起初黃月枝和黃梅在彰化秀傳紀念醫院附近一家素食餐廳前的小空地,做起半日定點回收,因干擾到店家做生意,之後又找到位於八卦出脈中的小山谷,但没有多久又搬遷到別處,輾轉才在彰化市區借用場地。

民眾愈來愈認同資源再利用的回收觀念,從「回收點」載回來的回收物,必需有場地、有人,集中再分類,黃月枝必須透過慈濟志工四處借場地。直到有一天,經過黃月枝哥哥介紹,認識了位於彰化市立殯儀館對面廠房的屋主。

由於鄭姓屋主平時就很慷慨,聽到慈濟需要空間做環保後,便大方地將閒置已久不使用的舊廠房,讓慈濟無償使用。因鄭家人無償的提供場地,讓黃梅與黃月枝有一個安身立命的「家」,不再需要四處找地方做定點資源回收。一九九七年成立「大埔環保教育站」,開始例行每個月一次的環保大回收日。

每月的第二星期是「大埔環保教育站」環保大回收日,「桶箍」功能的黃月枝負責找師兄到各定點載回收資源及號召慈濟志工及老菩薩們到環保站做資源分類,而黃梅則負責回收日當天的香積,照顧好志工的胃。

每當大回收日在環保站裡,一大早就會看到環保志工們,陸續來到環保站協助資源回收的分類工作,其中還有不少是年約七、八十歲的年長者。

「大埔環保教育站」將回收的資源再利用,也接引彰化地檢署更生人來做環保,期待以慈濟的人文結合環保,能發揮善的效應。志工人數最高曾達到百位,日日回收不停歇。

◎用心即是專業

黃梅做回收資源時,發現到食譜書籍,就特別留下來研究,將葷的食譜改成素食佳餚,其實不太會煮飯的黃梅,有著靈巧的腦筋,開出菜單讓志工可以變化出一道、一道色香味的好料理。

每個月大回收日黃梅與妹妹負責香積,廠房的一角忙碌的身影隱身在鍋碗瓢盆中,總是靜靜的在一旁調配今天要做的工作,而妹妹黃淑禾一直伴演著最佳助手的功能。

兩樣青菜、白飯跟一鍋湯再加上許謝麵仔(幼麵阿嬤)的滷味,還有志工們拿出來的拿手菜,滿足每個人的胃,環保志工才有精神做好分類。

黃梅自製饅頭義賣所得,默默地護持著環保站內,環保車的油資及維修費用,而環保站回收的收入都是點滴累積成河,浥注慈濟永恆的志業。

一九九七年上人開始推動「志工社區化」,於是彰化分為南、北二區,彰化又分一區及二區,期間在二○○七年,增加了常態小型環保站,彰化除了大埔,又分區自強、寶廍兩個環保站,社區化後的志工服務,讓厝邊鄰里得到及時關懷,因此感染了不少鄉親加入志工行列。

彰化市「大埔環保教育站」由地主鄭阿嬷家族發心無償提供給慈濟使用,期間提供了水、電給環保站運作。但因為地主家族對這塊地有其他的用途,所以彰化市慈濟人必須另覓土地搬遷。「大埔環保教育站」成立於一九九七年,在二○一四年九月二十八日吹熄燈號。

◎環保訪視不缺席

原本四處擺攤的狀元糕,屋主無償讓她使用騎樓,八卦山牌樓下狀元糕攤位,在這個方尺不大的地方,是黃梅募心、募款及環保回收資源的固定點。會員或是客人拿來的回收物,就會暫放在攤位,再利用空檔時間載回住處。七十八歲滿頭白髮的黃梅,戲稱是「少年白」,她在環保做了三十年,一刻也沒停過。

黃梅的狀元糕一做四十年,有客人從小吃到大,長大後離開家到外地讀書、結婚生子後,若回到彰化仍然不忘回來尋覓兒時的味道。

白天攤位生意結束後,休息吃個飯,開始晚上的夜間回收。每星期二、六,如常地從黃梅家裡整理資源回收物,整整齊齊地疊放,一車車載到天祥環保教育站,等待回收商來收購。時間愈接近農曆年,家家戶戶就會將整理回收物,囤放在黃梅的住處,分類加班到凌晨二、三點是常有的事。「有人放我就做」是她不變的心念。

每個訪視個案背後都有他的故事,在長期陪伴的過程中,看到有些人能重新走出去、翻轉人生,是黃梅及訪視團隊最大的動力。以前愛計較、比較又小氣的黃梅,訪視個案的故事改變黃梅的心境,現在的她已不是歹命人。

透過訪視學會如何關心他人,一顆心也變得柔軟,更學會慈悲要有智慧。經過詳細評估再與團隊討論如何給予幫助,是黃梅長期與社工互動中累積的經驗,一方面也樂將經驗傳承給接棒的人。

一九九五年黃梅受證成為慈濟委員,上人給她的法號是「慮撫」。所以她現在做環保,撫慰我們的地球;做訪視關懷我們的許多照顧戶,膚慰人心。走過艱苦的歲月,黃梅期許自己這雙手能接引更多人,共同成就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的世界。

圖左 :黃梅師姊做狀元糕,勾起六O年代記憶的「狀元糕」,深深吸引會眾駐足攤位前,細端詳「古早味」。[攝影者:吳明土]
圖右 :過去一毛不拔,認為自己已經很苦了,從來沒有想到要幫助別人,黃梅師姊(中)聽了上人說「行善、行孝不能等」,華東水災慈濟在募款,黃梅就做麻糬、狀元糕義賣,所得全部捐出。[攝影者:黃宗保]

圖左 :早期,黃梅師姊(中)時常參加慈濟列車回花蓮,也到處去聽上人的「幸福人生講座」,上人說:「要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黃梅師姊親切為幼兒園的小朋友們戴好口罩。[攝影者:黃英喬]
圖右 :法入心、法入行!黃梅師姊(左二)與妹妹(左)參加2011年8月27日至28日「法譬如水 經藏演繹」彩排。[攝影者:黃宗保]

圖左 :黃梅師姊是路邊的董事長,她拿出年輕時候的精神,繼續在菩薩道上勇猛精進,願生生世世跟隨上人。[攝影者:吳明土]
圖右 :做環保沒煩惱,黃梅師姊(左)在社區投入環保志工身影。[攝影者:黃春興]

圖左 :黃梅師姊(左二) 決心打破學歷神話、跨越世代藩籬,白髮年長的她在志工指導下學習使用電子書。[攝影者:卜堉慈]
圖右 :彰化市大埔環保教育站歲末感恩圍爐餐會,黃梅師姊(右)及黃素真師姊帶領香積菩薩們,一同料理精緻的美味佳餚,以感恩環保志工們一年來的辛勞及護持。[攝影者:周國強]
圖左 :黃梅師姊與孩子們一起上臺表演〈吃菜上介讚〉。[攝影者:黃宗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