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精質化 清淨在源頭

2016/04/24 | ◎黃春桃/彰化報導
列印


全球天災頻傳,肇因人禍。「一念真心為了淨斯」把握每年兩次的精進研習,4月24日彰化縣三百五十位環保志工齊聚彰化分會,在一百五十五位的工作人員護持下,共同研討如何 清淨在源頭,減少垃圾及塑膠袋的量。

「南無法華會上佛菩薩……」莊嚴的佛號聲響徹佛堂,上了年紀的環保志工雖無法逐字禮拜「法華經序」,但虔誠之心仍不稍減,整個心也安住於當下。

◎社教課程多元 終生學習風豐富人生

「有形的教育在學校,無形的教育在社區。」慈濟彰化社區教育推廣中心的志工李阿利率領團隊向大眾介紹社教中心的課程。內容有電腦、語文、體能、兒童、生活應用、藝術、人文 共七大系列。

「慈樂飄飄」的指導老師張毓芬教大家唱「發好願,說好話」的歌曲。這首旋律輕快,歌詞含意好,很快地大家就會唱了。志工黃勝一、許麗雪帶著長青班的學員用清唱加手語方式, 表演「不老歌」-「人生七十才開始,八十滿滿是…..」長青班的學員八、九十歲的比比皆是,唱起歌來一點都不含糊,丹田有力。

江慶源帶著九十歲的媽媽江張賽雀及太太許雅俐在臺上分享,當他從職場退休後,就報名長青班。上了一天課後,覺得課程很適合自己及媽媽,第二天馬上幫媽媽報名,希望媽媽走出 家庭,擴大視野。

媽媽也歡喜地說:「我喜歡上人,喜歡誦經,來到彰化分會,感覺和上人很親近!」

太太也說:「我比先生晚兩年退休,退休不代表終止人生的學習。因此當先生談及在長青班可學到醫學知識、生命美學時,就心動來報名上課,果不其然我們一家三口在此學習,其樂 融融。」

張雲珠老師也示範順氣健康法,簡單的動作即可消除肩頸痠痛。

「社教課程琳瑯滿目,有益身心,藉著許多人的分享,不外乎希望環保志工除了做環保外,仍可學習不同領域的知識。看那清清朗朗的白雲天,社區道場矗立如蓮花,老有依、壯有 長,在此溫馨如一家,這是人間道場,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標。」志工李阿利語重心長說著。

◎用心分類不怕難 垃圾減量少煩惱

「環保清淨在源頭,垃圾減量、減塑。」這是今日上課主題,志工施淑吟以自己在社區如何做好分類作經驗交流。

施淑吟細說回收物及不可回收物的種類,希望各社區回收定點做好把關,避免載回不可回收物,增加環保教育站的垃圾量。

自家門口的回收定點只有一坪大,但施淑吟每天落實分類,排放整齊,並加以綠化,又有標語看板,提醒社區民眾,鄰居因而無異議。

為了讓環保志工更了解回收物分類的重要,大愛媽媽以短劇呈現。兩個媽媽都上市場,一個貪求使用方便,利用多層塑膠袋裝蔬果;另一個是環保志工,向老闆回收芭樂的塑膠套,對 比的方式,減塑的重要,一目了然。

短劇中也告訴大家要一日五善,自備環保餐具,省水、省電,響應共乘,以節能減碳。

上人常讚嘆環保志工為「草根菩薩」,老師的老師,博士的博士。因此上人希望環保志工除了做環保外,也能參與其他功能組,增長慧命。志工陳慧端介紹慈濟的志業另有慈善、醫 療、教育、人文、骨髓捐贈、社區志工、人醫會、教聯會,鼓勵環保志工多參與。

◎環保七化 護大地也護身心

1990年慈濟開始推動環保,許多人身體力行,現已蔚為風氣。2005年上人更進一步提出環保「五化」,即環保年輕化、生活化、知識化、家庭化、心靈化,慈濟基金會又提出 兩項:環保精緻化、環保健康化,講師甘萬成今天特別說明這兩項的意涵。

環保精緻化乃提高環保素質,希望環保志工在作實務中,將各項資源用心分類,回收利用,延續物命價值。

環保健康化即清淨大地,也能清除自我的身心汙垢。許多專心投入環保的志工暫時忘卻自身煩惱與病痛,也有人憂鬱症因而不藥而癒,或戒除多年的煙、酒、檳榔癮等,改變不可思 議。總之,環保茹素共知共識並共行。

◎舉手之勞淨大地 創造非凡人生

彰化市自強環保站曾在母親節舉辦浴佛活動,徐秀蘭應邀參加,之後很想天天來做環保,但身罹乳癌、皮膚癌的她,深怕細菌感染,遲遲不敢行動,直到環保志工周田算妹告訴她: 「妳可以做塑膠袋分類啊!」就此她每天到環保站。

「子媳要上班,孫子要上學,自己在家看電視多無聊,找人聊天惹是非,來環保站生活有規律,又忘記病痛,一舉數得啊!」徐秀蘭喜孜孜地說著。

慈濟推動環保有二十五年歷史,而黃月枝做環保也有二十四年資歷。

因志工黃梅的接引,月枝和淑禾(黃梅之妹)兩人一起合作,挨家挨戶的回收物品。當時沒有回收定點,物品直接載往回收廠,且為了學習分類的知識,常更換不同的回收廠。

她也曾以自家作回收定點,後來回收物漸多,幸運的找到大埔回收站,此站幅員大,每天約有二十多位志工來做環保,大回收日時約有百人。

黃月枝說:「做環保是我的使命。沒有環保,臺灣很多地區都會被垃圾淹沒了!希望年輕人多來體驗,廠商也盡量不要製造不可回收的物品,減少垃圾量。」

實業家陳暘谷是自強環保站的負責人。他了解人類生產製造過程,對地球的傷害,毅然投身環保回收行列。

他說:「做環保時可將內心的垃圾一併清除,又可運動,雖然負責環保站壓力大,但這也是一種學習。現在回收量大,希望更多志工加入行列,共同為環境清潔而努力。」

彭新桃每天清晨四點即到八卦山上運動,沿路撿寶特瓶回來,家裡又開農藥行,紙箱不少。早期回收物都載往大埔站,後來社區可設回收點後,便以自家為定點,先生剛開始以會影響 店容而反對,經女兒溝通,看大愛臺後,也投入環保行列。

人類為了享受而破壞大地資源,以致地、水、火、風四大不調,唯有人人調整生活習慣,響應環保,清淨在源頭,淨心地也淨大地,才能減少災難的產生。







圖左 : 把握每年兩次的精進研習,三百五十位環保志工齊聚彰化分會,共同研討如何清淨在源頭,減少垃圾及塑膠袋的量。[攝影者:劉宏毓]
圖右 : 莊嚴的佛號聲響徹佛堂,上了年紀的環保志工雖無法逐字禮拜「法華經序」,但虔誠之心仍不稍減,整個心也安住於當下。[攝影者:黃呈燎]

圖左 : 短劇中也告訴大家要一日五善,自備環保餐具,省水、省電,響應共乘,以節能減碳。[攝影者:曾漢儀]
圖右 : 彭陳新桃師姊做環保不落人後。清晨散步沿路淨山,自家也是社區資源回收定點。[攝影者:黃呈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