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共享桌遊樂 與業同行愛相隨

2019/11/24| ◎徐維瑜/新竹報導
列印
2019年11月24日新竹兒童親子成長班活動日,這次活動的主題是與業同行,比較特別的是,各年段的小朋友和家長們都用同樣的教材,透過桌遊體驗各種業力牽引左右自己現在與未來,總共有工作人員50人,學員 4 2人,家長15人參加活動。

簡素玲老師的靜思語教學,主題是「來世不動產」,告訴孩子何謂來世?何謂業?業有善業與惡業,做好事是善業,做壞事是惡業,鼓勵孩子們要多行善。靜思語:「善惡拔河,讓心中善念常勝,慧命就能增長。」

帶領「與業同行」桌遊進行的蔡翠萍老師,詳盡解說遊戲套件代表的意義及遊戲規則,並且帶領大家一起玩,這組桌遊並不是每一位小朋友容易上手,邊玩邊解說,還需要課務團隊的老師和隊輔幫忙解說卡片上字句的意思。

家長黃鈞鼎和妻子陳弘慈帶一對兒女參加兒童親子成長班活動,也一起體驗桌遊「與業同行」。「爸爸,你下輩子抽到什麼?」才一下課,宥銘就迫不及待地跑來詢問爸爸遊戲的結果。爸爸說:「爸爸抽到青蛙耶,可是,上輩子我是國王!」今年念小學一年級的宥銘接著說:「那我下輩子是國王,可是,我原本是一位科學家⋯⋯」其實,在桌遊課程剛開始時,宥銘的母親弘慈,即當場詢問:「這桌遊可以團購嗎?好想買一套在家裡玩啊!」

課程結束後,回到家中,用心陪伴孩子的弘慈,回饋了上課的心得:「這桌遊寓教於樂,原本也不是很清楚身口意業,經由桌遊更清楚了。我們回家有稍作討論,原先要跟他們說很久的道理,玩完一次,一點就通。」

第一次加入兒童親子成長班,首次承擔隊輔的志工謝月常,陪伴正念隊的孩子們,發現原來是活潑好動的中高年級學生,透過課程的精心安排,可以好好認真地聽講。桌遊進行時,令她感動的是,當自己的代幣全部扣完,因為破產而必須出局時,原本抽到乞丐的孩子,手中只有兩個代幣,立即給她一個;而另一位學員,抽到流浪漢,也將手中僅有的三個代幣,給了月常一個,讓她獲得重生得以繼續玩桌遊。

遊戲結束後,分數最高的孩子選擇乞丐成為他未來角色卡,他並沒有選擇國王或者貴族,而是選擇青蛙。然而,月常的分數是倒數第四,沒有什麼未來角色卡可以選擇,一時感到傷心和失望。此時,一位孩子竟然將選到的青蛙讓出,自己則換成臭水溝的老鼠,孩子的舉動令月常讚歎及感動不已。原來,小小的年紀,即具備了助人為樂的胸懷,孩子的單純心念,喜捨付出的舉動,是值得眾人學習的榜樣。

「與業同行」桌遊,是由台中教育團隊研發設計,將原本以為是艱深的佛法,化成淺顯易懂的語言,加上有趣的插圖呈現,透過精心設計的遊戲方式,原來,「身、口、意」業,無時無刻不在我們的生活之中。希望透過這套桌遊,讓孩子體會「該做的,認真做;不該做的,不起心動念。」「勿因善小而不為,勿因惡小而為之。」

時時「口說好話、心想好意、身行好事」,注意當下的每一個起心動念,小小的習慣,不知不覺成為習性,是善?是惡?為日後的福與禍,悄悄地埋下一粒經由時間才能判別的種子。

圖左 :報到時,隊輔們貼心地為孩子整理服裝儀容。[攝影者:王芮雯]
圖右 :郭曉雲在組隊承擔精進組,也是兒童親子成長班的隊輔長,於親子班課程之始,提醒孩子們的衣冠穿著,與行坐威儀的禮儀之美。[攝影者:郭錦瑞]

圖左 :身口意三種顏色牌,每一張意味著不同的行事作為,孩子們認定該項的好或壞的程度,排放在加減分數比重不同的位置上,分數高低代表所造的善業或惡業程度。首次承擔隊輔的謝月常(左一) 發現活潑好動的中高年級孩子,透過精心安排的課程,也能認真地聽講。孩子的單純心念,助人為樂的胸懷,喜捨付出的舉動,令她感動不已。[攝影者:郭錦瑞]
圖右 :家長黃鈞鼎(右三)和妻子陳弘慈(右二)帶一對兒女參加兒童親子成長班活動,家長們也一起玩「與業同行」桌遊。弘慈回饋;桌遊寓教於樂,藉由桌遊清楚了身口意業,原先要跟孩子解說很久的道理,玩一次,一點就通。[攝影者:郭錦瑞]

圖左 :蔡翠萍老師詳盡解說「與業同行」桌遊套件代表的意義及遊戲規則,並且帶領大家一起玩,邊玩邊瞭解身口意的重要。[攝影者:郭錦瑞]
圖右 :簡素玲老師的靜思語教學,主題是「來世不動產」,告訴孩子何謂來世?何謂業?業有善業與惡業,做好事是善業,做壞事是惡業,鼓勵孩子們要多行善。靜思語:「善惡拔河,讓心中善念常勝,慧命就能增長。」[攝影者:郭錦瑞]
圖左 :怡薰有爸爸黃鈞鼎和媽媽全程陪伴在兒童親子成長班快樂的學習,洋溢燦爛笑容,很幸福![攝影者:郭錦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