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環保二十載 同心成就菩薩道

2019/12/27| ◎賴郁沁/新竹報導
列印
在國道三號八十九公里處下交流道,前行不遠,來到了位於新竹縣東北角的關西鎮,它是縣內面積最大但人口較少的平地鄉鎮,九成居民是客家人。仙草和柿餅是有名的伴手禮,有小人國、六福村、鎮西堡、羅馬公路這些知名景 點,但最令人羨慕的應該還是它「長壽村」的美稱。

進入關西鎮,立刻就看到一棟優美的哥德式教堂「關西天主堂」,這個關西鎮的地標,據說知名偶像劇〈牽牛花開的日子〉、〈敗犬女王〉、〈下一站‧幸福〉都曾在此拍攝。

在「關西天主堂」左轉,再前行三百公尺,就來到「關西環保教育站」。2010年1月24日落成,同年捐給慈濟基金會,至今快滿十年了。回首關西的環保志業,志工們娓娓道來這一路走過的幸福點滴與現況。

◎緣起

關西的環保志業始於1996年,2002年受證的志工彭貴美話說從頭:「最早是我和我家師兄范揚明在我家附近空地開始做環保,當時沒有固定的地點,日曬雨淋、非常克難,師兄每天下班到定點把物資載回來,要載兩趟呢,吃飽飯,我們就開始做。」

「1999年,黃秀銀師姊看我們做得這麼辛苦,就在她青山街的空地上,自費搭了鐵皮屋,提供給我們做環保,彭美妹、羅仕賢、張秀琴、鄧團妹、黃秀銀、劉桂妹、鍾榮妹、廖景城、吳明燕、黃松奕、陳張庭妹、范錢妹、詹金鳳、羅五妹、官師姊、劉秀梅、游師姊......,志工陸續加進來,很多人一直做到現在,也有一些人已經往生,那時候回收很多,滿滿一屋子呢!」

◎轉機

秀銀提供的土地,一直無償使用到2008年,她的孩子大了,需要蓋房子,環保站才有了變動的契機。

新環保站的重要推手是彭美妹和羅仕賢這對夫妻,兩人當時分別是新關互愛北斗協力組長及新竹醫療志工合心幹事,一個「留財不如留德」的單純念頭,他們拿出退休金和積蓄來買地,為關西人打造一個永久的家。

地主是新埔志工彭碧雲的姊夫,經過引介,順利的購得位在關西鎮光明路上的一塊寶地,共計六十二點八坪。 土地雖然買到了,但蓋這房子要四、五百萬呢!彭美妹說:「我們就發動捐款,新竹縣、市有約一百位菩薩共同來護持這個善舉,有很多人自己找來的!還有,老天爺也有幫忙,動工時鋼筋的價錢正好跌到谷底,本來三萬多回跌到一萬多,募的款剛好夠買材料。」

◎法親共同打造一個家

設計是委託竹北的受證委員高宗隆建築師,啟建總協則是從事建築業也是環保志工范揚明,這塊地三十幾年來都用來種菜和堆雜物,彭美妹和羅仕賢帶著關西的法親一起,從鋤草、整地、清理......,2008年10月正式開始動工。

環保站一樓的有限空間內,規劃有分類區、堆儲區、拆解區、環保實作教育區及小型廚房。2002年受證的羅仕賢說:「環保站一樓有刻意做挑高設計,這是考量空氣流通、維護志工健康,同時也方便環保車的進出。廚房與拆解區的屋頂是延用志工家拆除的鐵皮屋頂,洗手間牆壁是人家送給范揚明的磁磚樣品拼貼完成,既克勤克儉又別有特色!一樓和三樓總共裝設三個雨水回收水塔,這也是高宗隆建築師的設計,回收水用於澆花、洗地板、抹布及志工用過的手套,省了不少水費。」

◎福慧雙修的道場

2010年1月24日環保站完工開幕。開幕那天,志工刻意沿著週邊的大街小巷撿拾垃圾和回收物,讓左鄰右舍、厝邊頭尾知道環保站成立了,並送上春聯和福慧粥,邀約一起做環保。

同年11月,上人行腳至此,彭美妹代表所有志工將新落成的環保教育站捐給慈濟基金會,成為當時基金會名下第一個鋼筋建築的環保站。當時上人說了:「這個堅固的環保站,讓人人來修福,上面還有一個共修處,讓人人來修慧,是真真正正一個福慧雙修的道場!」

2010年10月,書軒閱讀中心成立,在環保站中納入人文閱讀,不久就開辦了書法班,每週一晚上,由關西鎮消防隊的曾令輝老師免費教學,一直延續到現在。彭美妹指著環保站一樓一幅對聯說:「那兩句『靜法脈勤行道、慈濟宗門人間路』,是我寫的喔!」

為了讓環保站真正成為上人所期許「福慧雙修的道場」,美妹有機會就向學校或團體邀約,2011年起的四年,關西高中的志工隊會到這裡來進行環保教育進階課程;關西小學、東光國小或中國兒童幼兒園也有不定期的愛灑或環保站參觀;2017年起,臺北有一位師姊有時會帶社區旅行團到這裡來參訪,還有,人醫會的范文勝正好是關西在地的執業醫師,環保站有時也辦理衛生教育及講座。

週二的讀書會差不多是2011年開始的,由志工們輪流導讀,近幾年,每個月的第一個週二,改由鄧金水老師導讀《金剛經》。

拜經則是與精舍同步,每個月初一拜法華經,月底拜地藏經或普門品三天;薰法香開始的時間大約是2013年。

◎志工一路走來的幸福點滴

二樓的樓梯間牆上有一個回憶走廊,張貼著青山街志工的身影,有幾位志工已經往生,但看著這些照片,當年的做環保的幸福點滴,仍歷歷在目。

從青山街做環保到現在的張秀琴,雖是2014年才受證,已做環保二十年了,七十七歲的她仍身手矯健,爬到環保車上疊放物資,一點都不輸年輕人,她還說:「從在青山街時就是這樣,兩個人,一個車上一個車下,那時候一臺車賣兩萬塊,一、二十年前,那價錢好呀!現在只能賣兩仟塊,有時候還不到!」

新環保站蓋的時候,青山街那邊的環保也還是在做,志工們就會兩頭跑,秀琴笑著說:「需要小工的時候,我們就過來幫忙啊,這是一定要的!」這裡的環保志工都像這樣,心繫志業、隨時補位。

黃秀銀:「我記得房子在蓋的時候,我們還有做包包來義賣喔!美妹裁剪,我們就幫忙拼接,也差不多做了一年,有捐款的人就送一個包包,要做環保、要做包包又要做小工,很忙喔!那時候年輕還好,現在六十八歲了!」

鄧團妹也是從青山街一路到現在的志工,要開環保車,又負責煮飯:「做包包啊!我記得啊,這個環保站大家都是老板,所以也是大家一起負責,有空就過來推沙、做小工啊,這磚還是我們來砌的(指著廚房),不然請人要錢啊!」

2005年受證的劉桂妹看著一張自己在工地裏搬沙的相片,露出笑容:「以前讀書會要到處去,新埔或是游師姊家,現在不用,大家都羨慕我們有自己的環保站,年初一早上我們會到環保站來拜《法華經》,大夥兒團拜,像自己的家一樣。」

吳明燕(民國98年受證)是環保站成立後加入的志工,從那時起就承擔環保互愛幹事直到現在,每天都會主動巡邏補位,他說自己做環保之後改掉很多的惡習。

◎自助助人 環保站的智慧

環保站在蓋的時候,有請一位感恩戶以工代賑,美妹回憶:「他原本就是泥水師傅,工作中受傷才無法工作,記得他來工作時,還隨身帶著救心的藥,但工程結束,他就能去工作了,基金會也慢慢停止對他的補助。」

「饅頭義賣」大約始於五年前,每半個月做一次,也是環保志工一起來幫忙,環保站透過這個省錢大作戰,幾乎就能自給自足,支付環保站的水、電、餐費,還有訪視伴手禮之類的費用。

楊秀鳳是北斗協力組長,也是資深環保志工,最近因為要帶孫子,較少來做環保,改負責導讀讀書會、發訊息、連絡活動志工、安排志工去商行整理回收物資、共乘之類的事,連志工要看醫生她也會協助連絡,她說:「環保站沒有人,就是美妹和仕賢要弄,他們實在太忙,我要帶孫,不能跑,就來幫忙能做這些雜事囉!」

去年起,環保站多了好幫手,環保志工賴清俊幾乎每天都到環保站來整理回收物兼「顧厝」,仕賢說:「賴師兄聽力不好,不太與人互動,但他來了以後,天天有人來幫我們看家,大家都把他當寶。」

因為賴清俊的因緣,加上環保菩薩也都年紀越來越大,仕賢認真的考慮在環保站開設長照班的可能:「我在靜思堂上過有關帶老人家畫畫、做黏土之類的課程,我們這裡就有場地,一週才一次,老人家來這裡聊聊天,一個早上就過去了,而且上人也說,我們照顧這些老人家,也可以接引年輕人。」仕賢真不愧是環保站的元老,隨時不忘志業。

◎同心就是菩薩方向

「吃飯了喔!」現在週四環保日掌廚的是新加入的志工黃秀雯,環保常常得做到下午兩、三點,吃完飯才有力氣再做。大夥享用熱騰騰午餐的同時,也趁這個機會規劃活動,「明天團妹、秀銀、桂妹要開車帶大家去靜思堂做香積」、「下週要一起去學校講故事」等等,在這裡,只要有人帶頭,大家就會跟著動起來。

「前面的人無路鋪出路來,後面的人才能跟著過來,沒有畢業的時候,這就是菩薩方向!」關西受證的委員只有二十來位,人數不多,但什麼事都是大家同心成就,同心就能成就「菩薩方向」!

圖左 :這張照片是貼在回憶走廊的舊照,有些斑駁,但仍看得出,在早期的青山街環保點中,志工彭貴美(中)正在一片垃圾海中整理回收物。(照片翻拍)[攝影者:賴郁沁]
圖右 :志工黃秀銀(左)和彭美妹(右)和一位年輕的新志工正在拆解回收物,敲打和切割的聲響震耳欲聾![攝影者:賴郁沁]

圖左 :張秀琴七十七歲了,在環保車上疊放物資,仍是身手矯健,一點都不輸年輕人。[攝影者:賴郁沁]
圖右 :週四環保日早上的第一件事,兩部環保車兵分兩路,到各個回收點收物資,靠近市區是由志工鄧團妹(左)與羅仕賢(右)負責,物資送回環保站分類,還要送去收購廠商,忙到下午兩、三點才結束。[攝影者:賴郁沁]

圖左 :這張老照片貼在環保站的牆上,照片中的人是志工劉桂妹(左),回想那段日子,辛苦但也滿足,環保站是在大夥兒的齊心合力下,家逐漸成型!(照片林秀琴提供)[攝影者:賴郁沁]
圖右 :2010年1月10日,新家即將完成,志工羅仕賢(左)協助師傅做最後牆面的工程。(照片林秀琴提供)[攝影者:賴郁沁]

圖左 :二樓的教室寛敞舒適,志工有聚會和共修的地方,週二的讀書會由志工們輪流導讀,但每個月的第一個週二,改由鄧金水老師導讀《金剛經》。[攝影者:彭美妹]
圖右 :這個「饅頭義賣」始於五年前,做好的饅頭據說供不應求,每半個月做一次,用來支付環保站的水、電、餐費,幾乎就能自給自足。[攝影者:陳淑娟]
圖左 :小廚房中,新手志工黃秀雯正為大夥準備中餐,環保日都有豐富的午餐,吃了再繼續。[攝影者:賴郁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