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辦見習尋根 學員感動滿滿

2017/07/13| ◎賴郁沁,林秀華,蔡政育/新竹報導
列印
2017年7月13日,新竹地區首次試辦見習學員到花蓮的尋根之旅。有鑑於往年有學員在見習後,卻因為不夠了解慈濟志業的根源,而沒能繼續參與培訓受證,所以今年在見習課程之外,安排了學員與家屬親自來到花蓮探訪 心靈的故鄉。

因為只有一天,今天的活動重點規劃了靜思精舍、協力工廠及花蓮靜思堂的導覽,共有五十位見習學員、家屬及二十九位工作人員一起參與,很多人是頭一次回花蓮,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由精舍兩位師父帶著學員參觀陶藝坊、流通處、大木屋及文化走廊等地方,德安師父以「師父到底辛苦什麼?」來破題,細說精舍克勤克儉的竹筒歲月,和證嚴上人五十多年來「為佛教為眾生」始終如一的修行態度。德念師父則關心地詢問:「有踢到過鐵板嗎?記不記得服用四神湯呢?」希望學員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煩惱時,要以知足、感恩、善解、包容的態度每天清理,方能讓心回歸靜寂清澄。

◎聞法如沐春風 忘卻年老病痛

午餐後,學員鄒玉英和先生羅少平坐在石椅上休息。羅少平受證十多年了,卻因為中風而意志消沉,病後他很少出門,但這趟陪伴見習的太太回來,聽著師父開示,他不但沒顯得累,腳步快到讓鄒玉英都跟不上呢!

八十六歲的陳榮坤,一直都走在尋根隊伍最前面,很認真地聽著師父的導覽,今天陪他來的是已受證的兒子陳志炫和媳婦林瓊芬,林瓊芬說:「爸爸兩年前還在工作,我們把他接來新竹同住時,他很不習慣整天沒事,我們就告訴他,他賺了一輩子的世間財,現在要開始賺功德財了。」心寛念純的陳榮坤立刻就接受建議,幾乎天天到住家附近的福林環保站,先是薰法香,再接著做環保,並參加見習課程,以歡喜心行菩薩道。

◎慈悲香積飯 利己又利人

一靠近協力工廠,陣陣穀粉的香味撲鼻而來,學員先在會客室品嚐用香積飯做成的鍋巴,志工康政雄興奮地說:「當了十多年的精舍志工,還沒有參觀過協力工廠呢!」因為尋根的因緣,倒讓他有意外收獲。

香積飯是證嚴上人希望在救災時,不需要生火也能隨時有營養的食物供應,所以德晗師父在多次的嘗試和失敗後,終於成功的開發出這個產品,不但救災時發揮極大功效,也因為它的方便性,成了登山和出國者的最愛,這些產品除了是精舍的收入來源外;也包含了證嚴上人和精舍師父的慈悲與智慧!

◎多年善種子今發芽 尋根之旅走進菩提

最後來到靜思堂,蜿蜒的年表牆訴說著台灣近代簡略的歷史和慈濟五十多年的「來時路」。導覽志工細心地解說,學員們就如走進時光隧道般,一同回到台灣早期的艱困生活,追尋當年慈濟菩薩的腳印芳蹤。

學員林嘉蓉在聽到導覽志工講到證嚴上人進入茅草屋,親身關懷感恩戶那張照片時,眼眶微濕、滿心激動:「原來慈濟真的做了很多,不像外面的謠傳。」繳了十多年善款的林嘉蓉,今年因為造血幹細胞配對成功的因緣,決定參加見習課程,也開始改葷為素。今天的精舍巡禮,讓她更堅信這條路是對的,明年也會繼續參加培訓課程。

同樣是繳了十多年的善款,今年黃建智和太太翁月琴在孩子長大之後,不約而同的覺得「時候到了」,因緣聚足,相偕一起見習。黃建智在回程的車上語帶激動地說:「安師父一直叮嚀我們:『要趕快進來學,緊來做、做來囤!』我覺得這些話好像是在對我說的,我有被電到!」這一趟尋根,讓夫妻二人了解到修行不是只有唸經,還要去付出,在做中學、學中覺、覺中悟,二人當下決定要繼續培訓課程。

離去前,大夥兒盤坐在大愛廳的荷花地磚上等車,資深志工古瑞惠說:「這一趟尋根,我把曾經停辦的慈濟列車的感覺找回來了!」走一趟花蓮,志工們找回當初投入慈濟志業的初發心,而學員們雖然疲憊,卻有滿滿的收獲與感動正在發酵,菩提根也悄然萌芽。

圖左 :德念師父(左)在精舍前的樹下為見習學員們導覽及開示。[攝影者:牟金博]
圖右 :德安師父(中)在陶藝坊為見習學員導覽。[攝影者:張明勝]

圖左 :鄒玉英(左)今年見習,陪伴她一起來的是已受証的先生羅少平(右)。[攝影者:牟金博]
圖右 :八十六歲的陳榮坤(左二),在精舍向師父請益,兩旁是今天陪他來的兒子陳志炫(左一)和媳婦林瓊芬(右二)。[攝影者:張明勝]

圖左 :學員們參訪協力工廠,師父以香積飯做成的鍋巴招待遠來的貴客,在精舍當了十多年志工的康政雄(左二喝茶者)頭一次來參觀,算是這次來陪伴的意外收獲。[攝影者:牟金博]
圖右 :靜思堂裏,導覽志工正在為學員們細說慈濟這五十多年的點點滴滴。[攝影者:張明勝]

圖左 :黃建智(中間灰衣)和太太翁月琴(左二載藍帽者)在孩子長大後,因緣具足,相偕一起見習,這趟尋根,感動滿滿,也讓兩人決定繼續培訓課程。[攝影者:賴郁沁]
圖右 :今年見習的湯桂蓮(右)是第一次到花蓮,因為機會難得也力邀先生同行,這趟參訪讓她滿心歡喜,也期許自己能繼續走在修行路上。[攝影者:牟金博]
圖左 :所有學員與志工在協力工廠前與精舍師父留影,為此行留下美好回憶。[攝影者:牟金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