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醫義診愛共伴 人人啟善為種子

2018/04/22| ◎李璧如/新竹報導
列印
天氣清爽暖和的四月天是梧桐花開的季節,陽光灑落在老木佇立庭院深深的靖廬新竹收容所裡,管理局正在為今年(2018)六月靖廬的搬遷做提前的準備,慈濟人醫會秉持著上人的理念「病苦的人走不出來,有福的人走進去 」,一年兩次、持續至今十二年為收容所裡的住民看診,今天在人醫會范文勝醫師的帶領下包括牙科、中醫科、家醫科共有大醫王十三位、原始點推拿志工十三人、社區志工六十九人,為六十位收容人看診。

◎ 布善之心普令發萌成田

曾經到過新竹監獄義診的張誌珊醫師描述著那裡的嚴肅氣氛,此次的感受卻是截然的不同,他說:「或許是政府單位的管制方式不同,相信慈濟團隊帶來的溫馨和信任感,是經過長期的關懷所培養出的默契。」

「要整合這麼多人力組成一個好的醫療團隊,到欠缺資源或不方便的地區,想必是排除了很多環境的障礙。」第一次參與慈濟活動的吳政憲牙醫師說,以往聽到的都是透過同學分享到各個地方做義診,今天真正的參與活動和志工們一起發揮大愛服務人群回饋社會,內心充實更是感動。

人醫會透過義診的因緣,相繼接引了今年培訓的張傳錞醫師、傅子恩醫師和同修曾梅音師姊,人醫會成員也在他們身上互相學習到很多。范文勝醫師將每次的義診都視為第一次可以接迎新發意菩薩的機會,以布善種子之心,普令一切發菩提萌,才能遍功德田;范醫師期許今天新發意的大醫王在實際投入的過程中,能從內心感受到人生價值,在付出中領悟佛理。

范醫師自身經歷病苦,表示:「《無量義經》也有提到,生老病死四苦中,以病最苦,八福田中,看病為第一福田。在甲狀腺發現三顆腫瘤,由開刀的大醫王成為病人的感受,從無助到最後拆除手術順利,並不是視病如親就好,更應該是視病如己。」慈濟人慈悲付出、智慧助人,走進收容所內將醫療資源用在無助的人身上,幫助他們解除病思之苦,施比受更有福。他滿懷感恩的表示,義診多年能有如此的福報,更能體會「施」、「受」的相互關係,有能力時多付出,比被接受幫助時來的更幸福。

◎ 走進慈善 成為孩子的模

「有能力就要多付出,成為別人生命中的貴人。」一路走來認真落實並盡心陪伴著孩子走在慈善路上的黃渤傑師兄,將證嚴上人的靜思語做為人生和家庭教育的指標,今天偕同兒子黃祐陞和女兒黃鈺婷一起參與義診活動,期許他們知苦惜福,將溫暖傳遞到每一個需要的角落。

學生時期加入慈青的鈺婷,時常聽師姑和師伯們分享義診的事卻一直沒有機會參與,此次在家人的邀約下把握因緣和家人一起參與活動,瞭解義診的流程並協助搬運器具以及團康表演,讓收容人們感受到溫暖。哥哥祐陞表示雖然不清楚收容人們進到收容所內的原因,然而層層的鐵門彷彿監獄般,希望志工們的關懷能讓離鄉背井的他們體會到「人生的價值是在付出時間幫助他人,而不是只有自己。」

◎ 人人有愛互陪伴 環保愛地寸步鋪

新竹收容所的陳駿璿大隊長向收容人表示,身體有不舒服的要盡量提出來,新竹靖廬五月份將停收收容人,為遷移做準備。大家遠道而來在這以不同的語言互道早安是一種緣份,而志工們各自在專業的職能上付出自己的愛心,陪伴大家改善身體病痛,這是一份大愛。陳隊長也以北極海溶冰造成北極熊覓食困難、燒燬森林而導致的溫室效應,燒碳製造廢棄物而產生空氣污染為例呼籲收容人「每個人都是一顆善的種子,回到自己的故鄉,以小愛為出發點,將小愛化大愛,學習包容、尊重,讓愛無止盡的延續。」志工朱淑媛響應說:「從自己做起,少喝飲料、保特瓶不亂丟把它回收再製成衣服、毛毯、鞋子,力行環保就是從小愛出發,這就是『寸步鋪路護大地』。不要輕忽自己一分的力量,人人環保,天地一家親,也就是『大愛共伴有情天』,讓愛普及在全球。」

圖左 :第二次參與人醫會義診的張誌珊醫師(左一),肯定慈濟團體對於貧瘠弱勢人群長期的關懷與付出,在活動中感受到溫馨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攝影者:楊德芳]
圖右 :收容人有血壓過高的問題,家醫科卓世鵬醫師(中),用心的為收容人看診,李綉彩護理師(右一)則再次細心交待要注意飲食,不可以吃太鹹。[攝影者:楊德芳]

圖左 :「菩薩的心」就是媽媽的心,志工黃筠茜用「媽媽的心」緊抱膚慰著哭泣的收容人。[攝影者:楊德芳]
圖右 :新竹收容所的陳駿璿大隊長(中) 以「大愛共伴有情天,寸步鋪路護大地」呼籲大家,「每個人都是一顆善的種子」,回到自己的故鄉,以小愛為出發點愛護地球環境,從自己做起。[攝影者:邱鏸斳]

圖左 :原始點志工團隊(紅衣)以養生氣功「八段錦」教導大家一起健康養生、活絡筋骨。[攝影者:邱鏸斳]
圖右 :志工們帶動團康活動,在等待看診的空檔,陪伴著收容人們歡度早晨。[攝影者:邱鏸斳]
圖左 :黃渤傑師兄(中) 偕同女兒黃鈺婷(左)、兒子黃祐陞(右)一起參與義診,「有能力就要多付出,成為別人生命中的貴人」上人的靜思語為人生教育指標,以身示教成為孩子的楷模。[攝影者:邱鏸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