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環保除習氣 守護地球己受益

2018/11/04| ◎謝懷琳,錢秋紅/新竹報導
列印
一早六點左右,神采奕奕、精神抖擻的兩百位環保志工、五十二位慈誠、委員及一百九十八位工作人員,參與新竹區2018年11月4日慈誠委員精進日暨環保志工領證精進研習日。由德勱、德本兩位師父帶領大眾共修禮拜〈 法華經序〉,以至誠的心禮敬諸佛,以恭敬謙卑行儀禮拜。

靜思精舍,是慈濟功德會的發祥地,是慈濟人「心靈故鄉」。透過影片,由德勱師父帶大家走入時光隧道,回顧慈濟功德會成立五十三年來,精舍師父們從克己、克勤、克儉、克難慈濟家風,秉持「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精神,儉樸踏實規律生活,節用資源,愛惜物命。也希望慈濟家人回到精舍,能感受到家的溫暖,吃有家的味道,住有家的感覺,最重要的是讓人心靈有道氣。

◎環保又茹素 身心變健康有活力

帶著兒子與一歲多的寄養小孩三代同堂一起出席,環保志工陳秀蘭,身心寬暢休息時間,親手一口一口餵食坐在輪椅上九十五歲的婆婆,細心的詢問婆婆:「這樣好嗎?」分享著由於婆婆脊椎受傷,平常要照顧婆婆,若有家人回來,秀蘭就可以將婆婆託給家人照顧,自己去做環保,盡心盡力在當下。

陳秀蘭述說著以前做環保分類時,蹲下去站起來常常感到頭昏眼花的,身體感覺很沉重,很不舒服,自從茹素後身體變得輕盈,人感到更有精神,氣色變得更好。做環保不但能為這個社會盡一點微薄之力,也讓自己身體做環保變健康。

◎從小做環保 惜物愛物善循環

今日共有二十七位環保志工受證,成員中有兩位就讀國小四年級小志工林欣伃與周芊岑格外顯目,小小年紀的她們,一開始覺得好玩,喜歡踩平寶特瓶和轉瓶蓋,參與香山區內湖妮子餐廳環保點兩年多,學習到惜物愛物不浪費,平常不使用塑膠袋,出門要帶環保餐具,也學習到垃圾如何分類,愛護地球資源。

陪伴她們參加環保志工領證的志工陳玥穗,很讚歎兩位小志工,珍惜把握做環保的機會,她們剛開始很怕手腳弄髒,會挑自己喜歡的做,慢慢的學習環保分類的常識,在環保站會主動幫忙打掃,變得懂事又獨立細心。

芊岑媽媽張彩華認為孩子喜歡做環保,支持孩子做對的事,看到孩子改變,以前垃圾隨便亂丟,現在回家會幫忙做家事與垃圾分類,脾氣從倔強變得善解人意笑容滿面,成為正式環保志工,替孩子感到欣慰。

◎環保生活化 社會環境會更好

風趣幽默講師陳阿桃分享做環保生活智慧,妙語如珠,現場掌聲與笑聲不斷。志工張秀鳳認為做環保也是做善事一種方式,可以救人救地球,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每周四利用下班後晚上時間到社區做環保,感覺自己脾氣變比較好,與人講話前也會先想一下,與家人與親子關係變得更融洽。她說也要學習阿桃師姊推動社區環保,單純的心,對的事情做就對了!

做環保二十八年如一日彰化區環保志工施淑吟上台分享,於自家門口一坪大回收點,分類標語、看板,落實分類,排放整齊並加以綠化,也舉辦各種感恩茶會邀約左右鄰舍,帶動社區居民加入一起做環保,是志工們學習典範。

環保志工領證儀式前,由志工甘萬成講解領證意義與內涵,在慈濟環保站至少做滿一年以上並遵守慈濟十戒,才能接受受證;以環保站為道場,認真修福,身體力行,開啟智慧,轉識成智,改變自己,影響他人,成為別人生命中貴人,也讓周遭的人認同與感動並提醒做環保必須清淨在源頭,內修外行,口說好話淨化人心,身行好事祥和社會,心發好願天下無災難。

圖左 :環保志工陳秀蘭(右二)分享做環保不但為社會盡一點微薄之力,自從茹素後身體變得輕盈,人感到更有精神,氣色變得更好。[攝影者:林德文]
圖右 :風趣幽默講師陳阿桃師姊分享做環保生活智慧,妙語如珠,現場掌聲與笑聲不斷。[攝影者:林德文]

圖左 :環保志工張秀鳳(左)每週一天,利用晚上下班後時間到社區做環保,感覺自己脾氣變比較好,家人與親子關係變得更融洽。[攝影者:林德文]
圖右 :就讀國小四年級小志工林欣伃與周芊岑(右),小小年紀,參與環保點兩年多,平常不使用塑膠袋,出門要帶環保餐具,也學習到垃圾如何分類,愛護地球資源。[攝影者:林德文]

圖左 :彰化施淑吟上台分享自己在社區如何成功推動環保分類與鄰里的互動,首先要每一個回收定點做好把關,避免載回不可回收物,增加環保站的垃圾量,每天落實分類,排放整齊,並加以綠化。[攝影者:李文卿]
圖右 :精舍師父為領證環保志工佩戴識別證及佛珠,這是殊勝的一刻,也是承擔使命的願力。[攝影者:李文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