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站」出擊 校園說減塑

2019/05/01| ◎徐兆明/新竹報導
列印
「我上次去小琉球玩,坐船時往海裡看,居然看不到海龜,看到的卻是垃圾袋在海上漂,看了好難過!所以大海變成這樣是誰害的,是人類,對不對?」泡泡站站主林家陞分享自己的旅遊經驗。

今年三月,菲律賓發現一隻雄 性柯氏喙鯨擱淺岸邊,解剖後發現牠胃內塞滿了四十公斤塑膠袋垃圾,導致沒有體力游回大海,最後在脫水、飢餓的狀態下死亡。同月,臺灣花東海岸也發生三起鯨豚擱淺岸邊,其中一隻也是柯氏喙鯨。經過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公布解剖結果,發現牠胃中含有大量塑膠垃圾,腹中甚至還有一隻未出世一百六十五公分的胎兒,造成了一屍兩命的悲劇。

海洋的悲歌何時能停止?減塑運動迫在眉睫,不是口號,更需要你我的行動力。2019年5月1日外頭梅雨季來臨,雨淅瀝淅瀝地下,慈濟志工首次將「泡泡站」移出新竹靜思堂,來到竹北的中正國小,可說是行動式的泡泡站,且正逢學校108年度「舊愛新歡感恩園遊會」,在家長與學子共襄盛舉下,泡泡站推廣減塑的觀念,更能廣為周知。

慈濟志工已是第六次來中正國小辦愛灑說環保,接洽的學務處陳旻珠老師看到泡泡站很驚喜,居然可以做成這麼大的一個大氣球,且學生各各開心不已,旻珠認為透過學習的設計,更能讓家長一起來瞭解、甚至分享。

提到泡泡站,其實在去年12月新竹靜思堂社區場歲末祝福,就已亮眼登場。慈濟志工林家陞號召團隊,使用約一千多個回收塑膠袋黏貼完成,它是一座五彩繽紛包子般的泡泡球體,吸引著蒞臨者的目光,直徑八公尺、高四公尺。家陞這泡泡站想法,來自於都市酵母及西班牙Basurama團隊泡泡站的構想,希望終結一次性塑膠垃圾的概念,讓「愛地球135」減塑行動深植人心。

因外頭下著雨,望眼一看,校園走廊人聲鼎沸,盡是滿滿擁擠的人潮在逛園遊會,各各伸頭探腦地看著各教室前設置的攤位。經過慈濟設置的「泡泡站」時,人人不禁被這五顏六色的龐然大物吸引著,好奇心驅使與志工賣力的邀約,家長與學子就這樣踏進彩色的世界裡。

站主林家陞的溫言暖語、燦爛微笑,將關心海洋、陸地上垃圾對動物的影響,透過一張張照片,讓學子更能清楚看到「動物怎麼了」。鳥類信天翁吃了一堆塑膠物而死亡,因為牠無法辨別哪些不是食物,而海龜被漁網纏住,種種畫面皆讓人怵目驚心。接著家陞延伸到日常「我們可以怎麼做」,如何做好回收分類、珍惜有限資源與利用、減少塑膠製品的使用、隨身帶五寶,才是真正的環保,呼籲大家一起落實在生活,從自身做起,愛惜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

根據行政院環保署統計,2018年全臺合計拋棄三十億支吸管,對於環境的影響甚鉅,因此也在今天上午舉行「一次用塑膠吸管限制使用實施方式說明」記者會,正式宣布7月1日起政府部門、學校、百貨公司業及購物中心、連鎖速食店內用不得提供一次性塑膠吸管,以直接喝(就口杯)的方式,或由紙、生物可分解塑膠、竹、不銹鋼、矽膠等做成的吸管替代,外帶杯則列為下一波的管制對象,希望能有效地達到減少塑膠垃圾的情形。

「無痕,食在行!」、「不塑之客,夯!」、「還我無塑海洋!」、「無痕無塑樂悠遊!」句句呼喊,不再只是口號,而要化為實際行動,希望人人能做好清淨在源頭,將習慣從小紮根,成為守護地球的一份子。

圖左 :慈濟志工齊力首次將「泡泡站」移出新竹靜思堂,來到竹北的中正國小,因雨淅瀝淅瀝地下,正巧校內有個中廊可設置,免除了原本設置室外會淋雨的困擾。[攝影者:徐兆明]
圖右 :站主家陞(右一)介紹身上穿的衣服是寶特瓶做的,學生人人驚奇萬分。[攝影者:徐兆明]

圖左 :站主問學生平常如何減塑做環保,學生踴躍發言。[攝影者:徐兆明]
圖右 :志工賣力的邀約,希望人人能入站學會如何減塑做環保。[攝影者:徐兆明]

圖左 :志工詹東興拿著「環保135」的牌子,邀約學生進入泡泡站來學習。[攝影者:徐兆明]
圖右 :學生依序進入泡泡站,而路過的家長有的睜大著雙眼看著這五彩繽紛的龐然大物。[攝影者:徐兆明]

圖左 :志工簡素玲(左一)發給體驗完泡泡站的學生一張「環保5R」的小卡,希望他們隨身攜帶時,時時提醒自己環保要落實。[攝影者:徐兆明]
圖右 :色彩繽紛的泡泡站,家長各各拿起手機拍下這驚奇美麗的瞬間。[攝影者:徐兆明]
圖左 :照片上,鳥類信天翁因吃了一堆塑膠物而死亡,有學生起身好奇仔細地看著這動物到底怎麼了。[攝影者:徐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