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祖 邀鄉親禮佛表孝思

2010/04/04 | ◎梁玉燕(明愍)/加拿大報導
列印
東風拂面,春機再展!身居海外的中華僑民,同為炎黃世冑,清明時節倍思尊親。鑒於鄉親們或因事業繁忙,或因時空阻隔、距離遙遠而無法返國赴祖塋祭拜,因此,4月4日(台灣是4月5日)上午,加拿大慈濟人分別於位在溫哥華的加拿大分會和多倫多支會舉行「清明祭祖」,與鄉親一起拜經回向,感念祖德與親恩。

位於加拿大東岸的多倫多支會,於4月4日舉辦清明祭祖追思會。供桌上,鮮花、供果、燈燭並列。[攝影者:蕭家訓]
旅居異鄉的遊子,每逢佳節倍思親。為了讓僑居地的華人,在清明時節也能聊表孝思,從十八年前開始,加拿大分會就提供了溫馨場所,作為緬懷親恩、慎終追遠的所在。過程中,氣 氛莊嚴肅穆,近二百人虔誠禮拜《法華經序》,讓心靈進入法華境界!

◎祖蔭炎黃千百世 德昭寰宇垂青史

4月4日,在幅員廣袤的加拿大,除了多倫多支會舉辦清明感恩活動之外,旅居溫哥華的華人鄉親,也攜家帶眷步入靜思堂二樓,慎終追遠。佛龕旁的供桌上,鮮花、供果、燈燭並 列。見座中青少年與父母同來的不在少數,司儀梁玉燕師姊特以節日典故開場──

春秋時代,介之推衷諫晉文公的一段詩文裡提到:「……但願主公常清明……勤政清明複清明。」事實上,這個節日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後來,由於清明是中國節氣之一,時值 冬去春來,氣清景明,與寒食節相近,又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地,二者就合二為一了。

明白節日由來,接著就是透過DVD示範、說明拜經的意義,在座的每一個人更進一步認識頂禮、問訊等佛門儀軌。其後,副執行長郭保泰師兄領眾上香,行禮如儀。全體再與電視畫 面同步,由花蓮靜思精舍師父帶領,禮拜《法華經序》,歷時一個鐘頭。

梵唄聲聲揚佛堂,在起身與跪拜之間,與會者觀想與佛同在,功德迴向給列祖列宗。

◎流布遠洋澤猶在 芳傳楓國懷敬思

不論從台灣、香港或中國大陸等地遠渡重洋,來到美麗的加拿大,因緣殊勝的此時,承祖蔭餘澤的華人族親,共同緬懷先人遺風,沒有拿香,沒燒金紙,一舉一動都求符合禮儀,傳遞 出最恭敬的心念。

上人於影片中開示,孝道乃中國傳統,即使身在海外也不能忘本。不要讓父母蒙羞,而且要充分發揮使用權,奉獻己能,使職業和家業平行。上人並讚譽現代孝經──美國西雅圖慈濟 榮董高家孝悌的故事:老母健在時,四兄弟爭相侍奉,傳為地方趣聞;一旦母親驟然辭世,當時人在賑災路上的高明善居士,毅然留在貴州化孝行為大愛,做到善孝平衡。

今年7月遭母喪之慟的馬來西亞華裔鄭月麗女士,上台感恩從母親臨終、以至撒手人寰,得力於慈濟人一路陪伴,走過無助的歲月:「那場莊嚴的告別儀式,讓遠從各國來奔喪的兄弟 姊妹,同感溫暖。」

六十八歲的馮葵榮師兄和大家分享:「娘往生之後,我午夜夢迴,千般懷思,總是覺得對老人家做得不夠。」為了彌補心裡的萬般自責,馮葵榮加入老人院志工行列,把思母的情懷昇 華為大愛。

滿頭銀髮的葵榮,提醒大家趁著雙親健在,問問寒暑、按摸老人家的手腳,也是孝的表現。他以自身往事為例:「我會向娘撒撒嬌,有時把頭頂著娘的胸膛左右轉啊轉的,老人家口說 『走開,你還小嗎?』其實是樂不可支。」在父母的眼裡,兒女是永遠都長不大的。

◎盡孝報恩勤力行 傳承後世德綿長

大螢幕上,播映「父母恩重難報經」。影片中,上人勉眾為群生付出,才是彰顯祖德;慈濟委員和慈青也用手語歌「跪羊圖」和「感謝天、感謝地」,詮釋父母劬勞之恩,行孝不能 等;會眾真情流露,與演出者靈犀相通。

孝為萬善之源。今天,每一則盡孝報恩的典範,都發人深省。聽了上人慈誨,來自中國大陸的史智連師兄,語帶懺悔:「我從十九歲離開黑龍江老家,而後負笈蒙古,又因成家、立業 輾轉遷徙到江南、加拿大,顯少有機會好好陪伴在故里的雙親。」離家鄉愈來愈遠的他難掩孺慕情懷,一時涕泗縱橫,並發願要好好做慈濟,報答遠方的父母。

「這是前所未有的經驗,藉由拜經傳達心意,觀想佛菩薩就在面前,也觀想列祖列宗與我們同在。」帶孩子一起來體會的范女士表示:「在海外仍可參與這樣的集體活動,好有意 義。」

人親、土親、一家親。會後,有慈濟志業靜態展吸引鄉親駐足瀏覽之外,師兄師姊也準備了米粉湯、艾草粿(鼠麴粿)飽足大家的胃,還有蘭里市的熱心居民也帶來手工麵條結緣,人 手一包。談笑間,鄉親有「回家」的感覺,那是濃濃的人情味。

圖左 : 近二百位鄉親與電視畫面同步,由靜思精舍師父帶領,禮拜《法華經序》。梵唄聲聲揚加拿大分會佛堂,在起身與跪拜之間觀想與佛同在,功德迴向給列祖列宗。[攝影者:朱欣華]
圖右 : 在加拿大分會,六十八歲的馮葵榮師兄分享自身故事。他加入素里輕安老人院志工行列,是把思母的情懷昇華為大愛。[攝影者:朱欣華]

圖左 : 加拿大分會志工們準備了艾草粿(鼠麴粿)和手工麵條結緣,人手一包。談笑間,鄉親有「回家」的感覺,那是濃濃的人情味。[攝影者:朱欣華]
圖右 : 會後,在加拿大分會還有慈濟志業靜態展,吸引鄉親駐足瀏覽。[攝影者:朱欣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