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東義診 父母愛之偉大

2017/03/06| ◎陳俐媛/印尼報導
列印
「我知道手術成果比較好,因為看了其他(給慈濟義診)動過手術的人,不會留下疤痕,因而再遠的距離我也要帶兒子至此。」五十六歲的印尼男子馬爾藍(Marlan)帶九歲半的兒子伊曼(Iman Naridoha) ,參與慈濟巴東聯絡處舉辦的義診。

2017年2月24至26日,慈濟巴東聯絡處在巴東陸軍醫院(Rumah Sakit Tentara Dr. Reksodiwiryo)為白內障、翼状胬肉及兔唇患者舉辦義診。三天下來,醫療團隊總共為三百零八位患者服務,其中有一百四十七名白內障患者、一百四十六名翼狀贅片患者及十五名兔唇病患。

◎平凡男孩 想圓游泳願望

目前就讀國小三年級的伊曼,其實早在2012年上小學之前就已經做過兔唇手術,但是效果不是很理想,不僅嘴唇手術留下的疤痕很明顯,也阻礙了他在水中悠游的夢想。

馬爾藍說明,因為伊曼口腔上顎有一個洞,每次到河裡游泳都會嗆到,「在河裡洗澡,連在水裡閉氣都沒辦法。他看到我們在河裡洗澡,也會想試試看,就會常常嗆到,雖然他不怕,但我們會提心吊膽;如果他偷偷跟朋友到河邊,沒有大人在,會更令人擔心。」

伊曼口齒不清地說:「我想要游泳,要學會蝶式,希望能換氣。」雖然說話口齒不清,但伊曼那善良及忍讓的個性,讓他很受朋友的歡迎,甚至在學校班上他還被選為班長。父母一直勉勵他,要成為堅強的孩子,不要覺得自卑。

在鎮公所上班的馬爾藍,經常帶上伊曼一起與國軍、警務人員交流,希望藉此能建立伊曼的自信,「我習慣帶他跟比較年長的大人交流,用功學習的伊曼,志願長大後當一名國軍。」

四個月前,馬爾藍從鄉村國軍指導單位得知慈濟義診活動的消息,對比了以往參加慈濟巴東義診的患者,馬爾藍認為慈濟能幫忙自己的孩子,因而他趕緊給兒子報名參與慈濟的義診。「希望能夠有好的成果,讓我兒子能不自卑。」

◎天下父母 兒生病自難安

爲了能準時到達義診場所,住在西巴薩曼縣(Pasaman Barat)可德•巴陵卡鎮(Koto Balingka)的馬爾藍還特地租車,他們從下午四點開車,當天半夜才到達巴東市。雖然勞累,但馬爾藍與四十七歲妻子若琪南(Rohinam),一直安慰餓肚子的伊曼,因為他必須在手術前禁食,保持空腹。如同其他病患的父母,大家都希望他們的孩子進行手術後能恢復正常。

午餐時間到的時候,慈濟巴東聯絡處志工恩奇(Engki Yuliandri)向家長們說:「先生、女士們,在桌上已準備好午餐,敬請大家取來享用。」雖然大家都有在聽恩奇說的話,但奇怪的沒有一位家長動身去拿午餐。若琪南輕聲的說:「我很感恩您的好意,但在孩子沒動手術前,我不想吃東西。」

恩奇聽見這句話,內心感動不已。「家長們堅持在孩子手術室出來前也要跟著禁食。此事讓我非常震撼。很感恩我們都還健健康康的,我們也還能付出,所以我們應該要做到最好。」

◎勉勵病患 踴躍追求夢想

此次的義診,不只是給遠道而來的白內障及翼狀胬肉患者在醫院住宿,連兔唇患者也是如此,以便隔天給醫師檢查。

主持手術的言多克醫師(Dr. Yantoko Sp.BP-RE)說明:「伊曼最大的問題是太晚進行上顎封堵手術,應該在一歲半之前就動手術,導致現在說話口齒不清,但我們還是盡所能幫他封堵,會有鼻腔與口腔隔板,防止食物跑進鼻腔。之後他的上顎會像正常人一樣。」

言多克醫師也叮嚀伊曼的父母要注意他的飲食,也祝福伊曼可以實現長大後當國軍的志願。「願真主阿拉保佑,之後就不必再接受手術了,他也能像正常人那樣與別人交流。我們盡力把殘缺部份修復,讓他不會為此感到自卑。」

父母無私的愛,只希望孩子能夠快樂成長,而慈濟義診透過簡單的兔唇手術,便能夠改善一個孩子的自信心,不只是給予醫療方面的援助,更重要的傳達愛心,志工及民眾都皆大歡喜。

(文:Khusnul Khotimah 印尼巴東報導 2017/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