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一日營 為政府分類措施做準備

2015/06/07 | ◎余秀娟/馬來西亞報導
列印
馬來西亞中央政府將於2015年9月推行固體廢料分類措施,全國數個州屬包括吉隆坡、布城、彭亨、柔佛、馬六甲、森美蘭、玻璃市和吉打,都是實行「垃圾分類」計劃的州屬, 屆時,住戶必須依據塑料、紙類、玻璃、金屬、廚餘、固體垃圾和農作廢料自行分類,而被委任的公司,則會依據時間表去收取分類的垃圾。

為了讓大家認識政府實行的垃圾分類,以及慈濟所推行的資源回收運動,馬來西亞峇株巴轄慈濟志工特別選定6月7日的假日,在慈濟人文學校舉辦「環保一日營」活動,讓家長和孩 子一起走出教室,力行垃圾分類的醒覺運動。而這一天,也是當地每月一次的社區定點資源回收活動。

◎下雨仍不改期 向陌生人宣導

清晨六點多,突然下起傾盆大雨,雨勢到了早上九點半才漸漸變小。慈濟志工風雨不改,在十五個社區、不同的回收定點做資源分類。臨近社區民眾也在這個時間,將可回收資源送到 定點。

志工們原本還擔心大雨是否要改變活動內容,但是,孩子和家長似乎已經把外出回收當成理所當然的事情,沒有人因為下雨而想改變計劃。

慈幼、慈少和家長分成六組,每組八至十一人,預計將利用兩個小時,到社區環保定點向民眾宣導資源分類。每組各有一個圖解看板,這是慈少同學在幾天前打印粘貼完成的。

慈濟志工黃惠聰和李琪琪帶著兩名慈少和三名慈幼,前往王國花園住宅區的定點回收站進行宣導。李琪琪將孩子們分成兩組,一組進行向民眾宣導環保理念,一組則協助做資源分類。 慈少們第一次要向陌生人講解環保,顯得有些膽怯,在志工的陪伴下,終於鼓起勇氣踏出第一步,拿著圖解看板,向民眾分享資源的種類。

◎環保以身作則 垃圾變成黃金

來到龍華花園住宅區的定點回收站,有些民眾一放下回收物就轉身離開,孩子和家長們鍥而不捨,總算有幾位民眾願意停下腳步,聆聽孩子們分享環保。孩子們用已經操練好的方式, 勇敢說出資源的分類,包括鋁罐、玻璃、紙類、舊衣物、鐵類、塑料等,希望大家能夠在家做好分類,再送到資源回收點。不僅僅是口頭上的宣導,慈幼、慈少和家長們也以身作則, 彎腰學習做資源分類。

慈少郭斯權在母親的帶動下,不僅會做分類,平時還會把家裡累積的資源送給做回收的老婆婆,讓她得以維持生計。郭斯權同時謹記在學校推行的3R,在學校內擺放三個顏色的垃圾 桶,分別放置不同的資源,如藍色是回收紙類,橙色是回收塑料,巧克力色則回收玻璃。

家長郭明雲跟著孩子在龍華住宅區做環保體驗,他們在參與慈濟環保工作之前,也會將資源送到回收站,但一放下資源回收物就離開,根本沒有想過要去了解什麼是資源分類。

今年(2015年)因為孩子的因緣走進慈濟人文學校,得以重新認識並親身體驗資源分類。更重要的是,慈濟的資源都是讓「垃圾變黃金」,用來幫助需要接受幫助的人。

◎回鍋油再利用 酵素分解汙垢

除了一般垃圾,廚餘和「回鍋油(油炸後的廢棄油)」也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資源。下午的時間,志工也和孩子們一起動手DIY,讓廚餘變成酵素,讓「回鍋油」變成手工皂。

材料和製作過程非常簡單,孩子們在志工的指導下,用了五十分鐘就完成兩份成品。酵素和手工皂都可以作為家用洗滌濟或空氣淨化劑,與一般清潔劑比較,除了有清潔作用,還可以 分解人工化學汙染物。

家長郭寶玉是製作環保酵素的高手,今天除了教導大家製作酵素,也自備兩罐已經發酵的酵素。打開蓋子,發出淡淡的柑橘味,有些孩子說是醋的味道,有些說是黃梨的味道,還有說 是酒的味道。郭寶玉表示,放入的蔬果皮不一樣,就會產生不同的味道。

志工符詩文則向大家分享國內的垃圾處理概況,馬來西亞人民每天生產的垃圾量高達三萬噸,然而再循環率只達百分之四點五,距離2020年百分之二十二的目標尚有一段距離。馬 來西亞國民的環保意識有待加強,促使政府不得不以法律規管,如果在明年1月1日還仍不進行垃圾分類,政府將進行開罰,罰款最高一千令吉。

活動最後,慈濟人文學校課務長駱偉庭呼籲大家,一定要將資源分類的醒覺運動傳遞出去,只要人人能夠配合資源回收分類,環境是可以改變的,希望家長們能夠帶動孩子們走入人 群,在日常生活中落實環保理念。

圖左 : 風雨不改,慈濟志工於每月第一個星期天早上到各個住宅區進行回收分類。[攝影者:溫燕萍]
圖右 : 因為參與人文學校的課程,家長郭明雲得以和孩子一起來體驗做環保,並深入了解資源分類。[攝影者:林彩萍]

圖左 : 李秀珍母子在家都會做分類,回收站的工作對他們來說如家常便飯。[攝影者:余秀娟]
圖右 : 果皮、水和黑糖,依照一定的比例調配,才能成功做出酵素[攝影者:林彩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