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補缺口的愛 無後顧之憂

2019/08/28| ◎尤靜蓓/吉打分會報導
列印
「我想要出去工作,想要給爸爸家用。」
「為什麼要給家用?」阿詹(化名)的爸爸問。
「因為都是爸爸在照顧我。爸爸,感恩您!」

短短幾句話,是二十八歲的阿詹這兩年來唯一的心願。希望以實際行動感恩家人在他 車禍後,不離不棄的照顧。雙十年華的年輕生命,理應正是打拼人生的最好時機,卻因為2017年8月,阿詹在高速公路一場嚴重的交通意外,打亂了一家人的生活軌道。

◎徘徊在生死邊緣 因為愛補上缺口

回想當時的狀況,爸爸羅里(化名)忍著淚水,語帶哽咽的說:「我們是下午才知道他發生車禍,趕到醫院時他已經在加護病房,在加護病房住了八天,三個月後才甦醒。」

原來是那時候情況危急,醫院甚至發出病危通知。徘徊在生死邊緣的阿詹好不容易度過危險期,卻始終處於昏迷,宛如植物人,一切只能依靠旁人協助。在轉入普通病房一個月後,因為醫院床位嚴重不足,被要求辦理出院。

爸爸為了照顧阿詹,毅然放下工作向僱主申請留職停薪。僱主雖體諒羅里愛子心切的心情,然而生活負擔卻也成了另一個難題,尤其是已婚的阿詹與妻子蘇珊(化名)還育有一對女兒。直到慈濟補上了這個缺口,一家人才能無後顧之憂地照顧阿詹。

「那時候很多朋友都給予幫助,有人出錢,有人提供成人紙尿片,甚至連輪椅都有,而慈濟則是協助大部份的生活費。」蘇珊娓娓道來每一位親朋好友給予的幫助,更讓她感動的是這一群不認識的吉打慈濟志工。

◎不想成他人負擔 腦傷積極做復健

志工在接獲申請後,就迅速動員前來關懷評估,並提供經濟上的支援。所幸三個月後阿詹總算甦醒了,開始對周遭一切有了知覺。

「我們幫助他生活上的一些開銷,最重要的是阿詹很勤力地學習自立,不願成為家人的負擔。這一點,我們真的很感動。」志工張金木(濟慎)等人每月去探訪時,總是不忘鼓勵阿詹要努力復建。同樣身為一家之主,看見阿詹父子的好感情,讓他深受感動。人生道路上的低潮期需要有人扶持,張金木很慶幸自己是為這個家庭拉一把的人。

被醫生從鬼門關搶救回來的阿詹,雖然保住了生命,卻因為腦部創傷,不但影響了他的思考及表達能力,也忘了基本的生活常識,一切只能從零開始。從學習走路、學習吃飯,到自理基本生活起居,阿詹好比新生孩童要重新學習。

所幸在家人悉心照顧下,他也很爭氣很努力復建。約半年時間,他就已經能夠自理。而他目前唯一的心願就是要重返工作崗位,減輕家人的經濟壓力。遺憾的是,領有傷殘人士證的阿詹,已經不適合擔任需要高度專注力及體力的貨車司機。

◎行有餘力思回饋 自立自強再奮起

「他現在做一些簡單工作,比如洗碗、收拾盤碗、收拾桌椅。醫生說他的神經已經受損,不能如正常人生活。雖然我們教導他生活自理,但這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為了生計,蘇珊到哥哥賣煎餅(Roti Canoi)的檔口工作,賺取微薄收入,同時她也把阿詹帶在身邊幫忙,藉此讓阿詹在勞動中接觸人群,重新與社會接軌,並且找回自信。

夫妻本是同林鳥,面對如同孩子般偶爾會鬧彆扭的丈夫,蘇珊唯有耐心陪伴,她從不曾有過想要離開的念頭,堅定地表示會一直忠心於丈夫,守護他們的婚姻。這樣的互相扶持,讓阿詹更有勇氣面對未來的挑戰。

認識慈濟的這些日子,阿詹除了自立自強更學會反轉手心助人,目前已經捐出了三個竹筒。爸爸羅里說:「我們投竹筒是因為想要回饋,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只要勇敢面對,黑夜再長也抵擋不住黎明的曙光,因為一家人的愛,讓阿詹奇蹟似的重生,也將這一分愛傳送到每一個黑暗的角落。

圖左 :吉打慈濟志工每個月的探訪,除了鼓勵阿詹(化名)要努力復建,也會給予家人精神上的支持。[攝影者:尤靜蓓]
圖右 :懂得知恩圖報的阿詹,更是手心向下投竹筒,幫助其他有困難的人。[攝影者:尤靜蓓]

圖左 :康復後的阿詹,懺悔自己的過去,也感恩家人不曾放棄他。雖然領有殘障人士證,但他還是希望自己能夠回到社會工作,減輕家人的負擔。[攝影者:尤靜蓓]
圖右 :從昏迷到可以行走自如,阿詹因為有家人照顧,志工的陪伴,加上自己努力復建才能快速康復。[攝影者:尤靜蓓]

圖左 :阿詹在妻子的引導下,一起到妻舅的早餐檔口幫忙,賺取微薄的收入。[攝影者:尤靜蓓]
圖右 :因為腦部創傷,領有傷殘人士證的阿詹已經不適合再擔任司機的職務,但他還是不放棄任工作機會,希望分擔家裡的經濟重擔。[攝影者:尤靜蓓]
圖左 :阿詹在家人的悉心照顧下迅速康復。【照片來源:慈濟吉打分會提供】[攝影者:尤靜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