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冷的診間 有了人情的溫度

2019/09/03| ◎羅秀蓮/馬六甲分會報導
列印
「你哪裡痛?」大清早,人醫會涂連英醫師拿著小凳子,坐在個子比她高的病友面前,病友滔滔講述自身情況;她一邊聆聽,一邊給予針灸治療,並提供健康食物及保健動作等資訊。

◎緩解家人心頭憂

馬六甲慈濟義診中 心(簡稱義診中心),一星期四天早上提供中西醫、牙醫和眼科等醫療服務,在現場,不難聽見,大家談論著:「這家人,來很久了,我看著他慢慢好起來的……」

「我真的很謝謝慈濟,讓媽媽可以走路,減輕我心中的負擔。」媽媽重新站起來,讓四十多歲未婚的葛瑪(化名)卸下心中重擔,雖然媽媽身體雖再次出現狀況,葛瑪已不像之前那麼擔憂。

多年前,七十多歲的老媽媽中風,從事裁縫的葛瑪的身體也出現狀況。手術後,慈濟志工介入關懷,介紹老媽媽到義診中心,連續一年多的治療,老媽媽能持拐杖行走,自理輕便家務,不必葛瑪時刻守在身邊。

葛瑪對義診中心和醫師們感激在心,也感恩志工們只要看見她和媽媽的進步,都不吝給予鼓勵。

◎軟實力教育病患

義診中心中醫服務,求診者多為中風病患,他們曾經抗拒「為什麼是我?」有些接受治療後,繼續活躍在社交團體,不被病情打倒;也有患者,因病苦無奈而沒來由發洩。

七十多歲徐強(化名),每星期三德士(計程車)司機一定準時把他載送到義診中心,這裡是他家以外,第二個定期踏足的地方。志工包金蘭(慈徹)看見他,笑著大聲招呼,但是一年多前,她可不敢這樣對他。

以往徐強脾氣很不好,語氣兇,面相也比較嚴肅。有一次,中醫師向他問起記錄血壓的本子,他從口袋掏出來,就往他擲去,志工目瞪口呆。當天,徐強的血壓飆至兩百多,醫師請志工趕緊將他送往中央醫院急診處。

多年前徐強開車時,血壓飆高導致中風,無意識地將車子撞毀他人住家。獨居的他擔心出院後無法自理,向家人要求入住安老院。鄰居志工吳儀榮(惟端)知道了,「雞婆」(熱心)拜訪;看他情況不算太壞,仔細分析後,說服他打消入住安老院的念頭,再把他載到義診中心去。

也許曾是一家公司的高層,讓他即使退休也無法放下身段,不容易親近。包金蘭慢慢讓他知道,醫師義務提供醫療服務,應該受到病患的尊重,而不是把怒氣發洩在他們身上。

也有志工把他載去愛極樂環保教育站,做環保當復健,慢慢地他放下脾氣,提起志氣。治療一年多,徐強從使用四腳助行器,到現在可以短暫地卸下單手拐杖步行。包金蘭說:「不但健康改善,脾氣也好很多了。」徐先生笑著回應,你講對了,以前是比較兇一點,現在沒有發脾氣了。

◎守護大眾的健康

每週日的早晨,義診中心異常熱鬧。馬六甲社險康復中心(SOCSO Rehabilitation Centre)一群復健者,清早就結伴共車四十五分鐘來到這裡,分別掛號中醫、西醫和牙醫門診服務。

馬六甲社險康復中心除了良好的硬體設施,及醫護人員教導復健,他們也和慈濟合作,每月邀請志工為復健者加油打氣,或志工每星期備車載送、或他們自搭德士到來。在接受治療當兒,他們像在自家一樣主動招呼,「走動當運動」,幫助處理簡單事,讓義診中心充滿人氣。

一位車禍傷及脊椎、導致行動不便的馬來友族,復健時弄傷了腳,醫學系志工為他清洗傷口。他告訴志工:「你儘管清洗沒關係,我感覺不到疼痛。」他也接受中醫針灸治療,頭部、雙腳都讓醫師施針。

「我家在雪蘭莪州萬宜(Bangi),車禍出院後即到馬六甲社險康復中心進行復健,至今已四個月。」他聽朋友說,針灸可以幫助康復,也就來排隊;上星期是他第一次接受針灸治療,感覺有進展,持續再來,「希望多方治療可以幫助我,盡快回到工作崗位上。」

◎守護難民的健康

除了照顧社會機構、慈濟照顧戶、獨居長者、原住民、持有福利卡、低收入戶、殘障人士、宗教人士等,義診中心也為難民外勞提供醫療服務。

2019年8月24日週末早晨,莫非(化名)騎了二十分鐘左右的腳踏車,從帆加蘭拉瑪(Pengkalan Rama)市區來到義診中心,臉色蒼白的他蜷縮在木椅上打盹。他告訴中醫師,已經三、五天無法安眠,身體發熱,胡思亂想的。

醫師讓他躺下,替他針灸。安睡一陣子後,他開始「哎呀……哎呀……」不斷喊疼。醫師說,這是他阻塞的神經線開始疏通,氣血流通,所以會感覺痛。踏出門診部,他精神奕奕,志工說他嘴唇已恢復血色,並請他隔天再來掛號。

莫非是修補道路的緬甸外勞,可以去一般政府診所就醫;但已近半年沒有工作,身體發病了,聽朋友的建議,帶著UNHCR卡在義診中心掛號,終緩解了身體的不適。

隔天週日,另有一難民帶著一家四口到來看診,大人小孩齊掛號,當天輪值的西醫醫師看見他們,像遇見朋友般噓寒問暖,也為他三個月前動手術的病體做檢查。他說,在政府醫院,手術費比本地居民昂貴許多,持有UNHCR卡可以減半,親友幫助他付醫藥費。除此之外普通病症,他都會選擇來義診中心看醫生。

「謝謝有義診中心,不然以拾荒維生的我,太太和孩子有病,我沒辦法帶他們去看醫生。」眉頭舒展,微笑向志工合十,他和妻小抱著一個月的藥丸安心回家。

◎輔導年輕的生命

「想想看,你的愛好是什麼?有哪些專長可以讓你發展下去?」王瑞珊護理師詢問坐在輪椅上的年輕馬來女孩。

義診中心除了提供看診服務,也為特定的照顧戶提供諮詢輔導。就像眼前的馬來女孩,父親是華裔,母親是馬來人,她從小就會兩種以上語言,讀書畢業後尋得一份理想工作,也準備學駕駛,對前途自信滿滿。不料,一次駕電單車去駕駛學院時,在轉角出車禍,創傷後傷口、骨架無法癒合,右腳裝上外固定器(External fixation)已一年多。

這場意外嚴重影響了她的身心發展,埋怨命運對自己不公平。一向喜歡社交,活潑的女孩,生活無法自理,只得待在家裡,手機不離身,凡事父母代勞。8月25日,母親要到義診中心看醫生,與先生把女兒帶出來與王瑞珊護理師會面。

「你還很年輕、美麗,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自憐自艾是無法改變現況的。」不忍一個年輕生命陷入負面思想中,王護理師透過詢問交流,鼓勵她反思自己的長處,為自己增值,改變想法向前看。

「父母狠下心,不要動輒呵護,孩子反而會站起來。」護理師也同樣開導父母,並和孩子約定,除了學習簡單的家務事,下個月再來義診中心讓她「看看」。

一聲關心、一句問候,可以給病患帶來歡樂,令志工黃雪芳(慮雪)感覺很歡欣。尤其當病友拉著她的手說:「很感恩你,你們都很好,每一次都這麼關心我……」讓她感覺來這裡服務,就像等待和老朋友會面一樣。

熱衷於推動環保志業的黃雪芳,固定每星期四到義診中心當志工。她說:「在環保志業,我看見欣欣向榮的一面;但在義診中心,我看見人生自然法則、見證無常,讓我長養慈悲心,這兩項志業讓我在志工生涯中取得平衡點。」

義診中心裡一則則溫馨小故事,都是一堂堂生命教育課,在此人人都有滿滿的學習與感動。

圖左 :因為來義診中心治療,中風媽媽重新站起來,讓葛瑪(化名)放下心頭大石。[攝影者:羅秀蓮]
圖右 :七十多歲徐強(化名),每星期三德士(計程車)司機一定準時把他載送到義診中心去,涂蓮英醫師為他進行針灸治療。[攝影者:羅秀蓮]

圖左 :每週日,馬六甲社險康復中心一群朋友都會來慈濟義診中心就診。[攝影者:羅秀蓮]
圖右 :車禍傷及脊椎的馬來友族,和社險康復中心朋友們一起來接受中醫治療,希望能幫助他盡快回到工作崗位。[攝影者:羅秀蓮]

圖左 :拾荒難民來看診,輪值西醫看見他們,像遇見朋友般噓寒問暖。[攝影者:羅秀蓮]
圖右 :王瑞珊護理師(右二)不忍年輕生命陷入負面思想中,鼓勵對方發展所長,不要受限於身體的缺陷。[攝影者:羅秀蓮]
圖左 :志工黃雪芳固定每星期四過來義診中心當志工,看看老朋友。[攝影者:羅秀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