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人群勤付出 詮釋另一種孝道

2016/04/02 | ◎黃雪晶、張惠真/香港報導
列印
「年長學成走他鄉,父孤母寡守空堂,起居疾病無人問,兒在遙遠溫柔鄉……」

只要聽到《父母恩重難報經》中的這一句經文,黃雪晶心中就有很深的愧疚,尤其七年前有了孩子,手中抱著孩子在細細撫慰時,她更能感受到母親對孩子的那一分無可超越的愛,更 是慚愧於自己無法回報親恩。

◎入慈濟觀賞演繹 淚流思雙親

「我娘家在馬來西亞的馬六甲州,十八歲離家遠赴臺灣升學.那幾年在臺灣讀大學時,每每淩晨下大雨,就會掛念著做海鮮分銷商的父親。」黃雪晶說,父親全年無休、風雨無阻,每 天都是半夜摸黑起身批貨,開著卡車走一個多小時的山路,把海鮮交給小販們。

大學畢業後,黃雪晶回到馬來西亞,卻沒有回馬六甲,而是去了首都吉隆坡工作,只能在沒有活動的週六、日,偶爾回家探望雙親。後來嫁到香港,離家更遠了,一年只能回家一、兩 趟,每一趟最多也只有停留十來天……

2008年《父母恩重難報經》在香港首演時,黃雪晶剛剛踏入慈濟。因為承擔文字報導的崗位,多次觀看排練,儘管演繹者當時仍然生疏或尚未深入經義,但每一次幾乎都使得她淚 流不已。

「甚至,這些年來,即使自己在家播放DVD,仍然是一邊看一邊淚流,孩子看著我哭,有些徬徨地依偎著我,我擁著他,安慰他說:『別怕,媽媽只是想念阿公跟婆婆而已。』」

◎盡力為人群服務 真功德回向

現在黃雪晶是香港靜思人文職工,負責人文推廣的工作,專心於職志合一的生涯。4月3日這天,在浸會大學禮堂,雪晶帶著孩子一起觀看舞臺上的演繹,不變的情緒,對於孝道,心 靈上卻有了不同體會。

「活著的時候就要好好運用身體造福人群,這樣的功德不僅是在修行的過程中淨化自己的心,功德也可以回向給父母,因為是他們給我們身體,讓我們可以為人群服務,這是真功德回 向!」 礙於許多現實的因素,雖然很想、卻一直無法回到父母身邊侍奉他們,雪晶的缺憾,因上人的啟示,讓她有了紓解:「我可以利用父母賜予的身體,做利益人群的事。而在慈濟世界, 我們就是在做利益人群的事;同時間,每每有機會和父母聊天,我都會讓他們了解我目前的生活,以及在慈濟的成長。」

◎子女照顧好身心 父母最安心

經過一次又一次的互動,加上父母親幾次來到香港,目睹雪晶一家三口「雖簡樸,但很富足」的生活。回到馬來西亞後,父親總是以欣慰的口氣,不只一次的告訴她的姊妹們:「雪晶 在香港的日子過得『可以很簡單、很快樂』!」

對於黃雪晶而言,她欣慰於自己至少做到了不讓父母擔憂,同時也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真的做到了:「只要心念單純,生活不需富裕也可以很快樂!」

父親於2014年9月發現癌症,隔年7月過世。這期間,家裡七個孩子一直很合心地設法安頓兩老的身心,尤其居住家鄉的三位姊姊,每日無間斷的輪流照顧,孩子們一條心緊密合 作,讓爸媽可以安心無牽掛;這期間,黃雪晶和兄弟姊妹們也設法讓父母接受佛法,希望父親、和最不捨父親的母親,能自在面對生命的最終階段,而父親最終是在家中安詳往生,喪 禮也在很祥和的氣氛下進行。

「做好自己,讓父母安心」,是黃雪晶目前的盡孝方式。沒能陪伴在母親身邊,她心中仍有許多的牽掛和愧疚,只期許自己能力所及,做利益人群的事情,用這種方式報答親恩於萬 一。

圖左 : 黃雪晶得知爸爸發現癌症後,一家三口盡量利用假期,抽空回馬來西亞娘家陪伴父母。[攝影者:黃雪晶提供]
圖右 : 2008年《父母恩重難報經》在香港首演時,黃雪晶剛剛踏入慈濟。八年後,黃雪晶帶著孩子前往浸會大學觀賞父母恩重難報經,不變的情緒,對於孝道,心靈上卻有了不同體會。[攝影者:黃雪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