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義診空檔 機智問答傳衛教

2011/10/30 | ◎林海菱/澳洲報導
列印
在澳洲這個社會福利良好的國家,實在很難令人想像在都市裡會有人長期缺乏牙醫醫療。而無家可歸遊民是都市裡少數的弱勢族群,他們不見得露宿街頭,卻因各種原因長期無法工 作,造成他們一但政府補貼不夠花用,便會陷入繳不起房租而需向遊民機構(Micah Project Inc.)求助的窘境。慈濟澳洲布里斯本聯絡處在2011年10月 30日星期日舉辦第二次的遊民義診,繼6月26日首次義診後,要讓更多平日不敢踏進牙醫診所的遊民們能夠藉此機會接受檢查或診療。

從上午九點到下午五點牙醫團隊一共為三十八位的遊民診療。遊民族群對於外人有很高的防禦心,許多人剛抵達時都是面無表情,不容易相信他人也不容易對人流露情緒。也因此雖然 原本預約人數有七十一位,實際到達人數卻只有一半。熱情的慈濟志工們都加倍的努力,希望能讓遊民感受到志工最直接的溫暖與關懷。

看診過後,許多人都對醫療及志工團隊讚不絕口,只可惜因為希望保留隱私許多人不願意被拍攝或受訪。儘管如此,慈濟團隊的用心已經慢慢在遊民機構及遊民族群內傳開,漸漸地已 小有口碑,每一次的義診都是踏進遊民內心的一小步。

在等待看診的時候,志工們趁機會舉行愛灑茶會,為大家介紹慈濟,並悉心獻上野鼠尾草籽(Chia Seed)的養生飲料,讓遊民也能補充omega-3。另外志工更準備了 針對大人小孩設計的口腔衛生機智問答,一系列的問答題,讓遊民能藉此更了解如何保健口腔健康,除了照顧自己也能從飲食上確保孩子的健康。

原住民小朋友泰瑞絲‧傑容 (Tyrese Jerome)生性非常害羞,坐在鞦韆上受訪的她,被問到內心的感受總是說很好很好。澳洲的原住民在都市裡是相當弱勢的一個族 群,社會對原住民一般偏頗的印象,讓他們遭受許多不平等對待。現就讀高中八年級的她,若能接受完整的高中教育便能為家裡帶來希望。

牙醫師奧拉‧甘南(Orla Gannon)在還是學生時,曾經以助手身分參加難民義診,在多年之後總算有機會能以醫師身分跟隨慈濟做義診。受到男友也是慈濟義診長期志工 約翰‧馬汀(John Martin)的影響,兩人都很認同慈濟以人為本的醫療態度。曾經去尼泊爾參與過牙醫義診的她說到,慈濟的義診是她參與過最健全的義診系統,並希望 在未來有機會能夠更深入參與。

雖然此次只是第二度的遊民義診,但慢慢地經由遊民機構的協助,一次比一次的反應更好,期待未來能讓更多人有回診的機會,深耕當地,讓所謂的遊民族群們的心不再遊蕩。雖然沒 有實質的家,但心靈的家能帶來更多的溫暖,開始手心向下一同發揮自身的力量,共同為社會付出。

圖左 : 志工們耐心的照顧與陪伴,讓小朋友的家長們能夠安安心心的看診。[攝影者:許哲維]
圖右 : 牙醫師帶著親切笑容的自我介紹,讓病患稍微放鬆、緩和他們緊張的心情。[攝影者:許哲維]

圖左 : 機動組用鐵桿把一間間的看診室隔開來,讓場地變成專業的看診室。實行上人的靜思語「用心就是專業」。[攝影者:許哲維]
圖右 : 為了感謝牙醫師們無回報的付出,志工們用心的製作愛心型的感恩卡。[攝影者:許哲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