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思考 跟憂鬱症說bye bye!

2019/10/12| ◎張麗禎/紐西蘭報導
列印
憂鬱症及精神壓力疾病,是現代民眾關心的話題。「憂鬱症」這一名詞,對紐西蘭居民並不陌生,可以說是隨處可見可聞。慈濟靜思書軒為了宣導,關於憂鬱症的正確觀念,因此主辦相關健康講座。

今年(2019 年)二 月份舉辦主題是「不要被情緒綁架了」,得到熱烈迴響。九月份又籌備「如何與憂鬱症相處」。兩個講座的講師是現任奧克蘭彌多摩爾醫院精神科(Auckland Middlemore Hospital)陳麗蘭護理師,用個案為現場三十八位聽眾分析解讀 。

◎認識憂鬱症

如何分辨情緒低落與憂鬱症的不同?能清楚分辨兩者,就能夠避免輕易標籤,成為憂鬱患者。

陳麗蘭介紹輕度與重度憂鬱症的病徵和應對方式,且特別提醒,重度憂鬱症患者必須找專業人士就醫。重度憂鬱症的病徵,包括:失去動力、對原本感興趣的事物失去興趣、自卑、譴責自己、改變食慾(暴飲暴食或不吃)等等。

與憂鬱症相隨的病症,如:躁鬱症和妄想症。這些病症越發普遍,多數因為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壓力大、容易鬱卒,情緒無法通過適當管道發洩而造成;其他患上憂鬱症的普遍原因,也包括因生長環境造成的身體、心理創傷。眾人專注聆聽陳麗蘭工作時遇到的真實個案,內容生動,能加深眾人對症狀的記憶點。

◎心轉運就轉

患上憂鬱症的人容易陷入情緒低落、無動力,和負面思考的惡循環;其中重要的一環,便是懂得在適合的時候轉念。若遇到不開心的事情,首先要提醒自己--小心陷入災難式思維,不要被情緒帶著跑而不斷放大癥結。反之,要先做其他事情分散注意力,等冷靜後再回到問題點上,用全面性客觀來看待事情,問問自己是否有其他的解決辦法。

志工陳金葉身邊親友也有類似案例。這位年輕人因為無法就業,而陷入負面思考的陷阱,產生憂鬱症傾向,經過朋友三番四次勸導,他才尋求職業指導員的幫助;專業人士一語道破核心問題,把他從負面思考的惡循環中拉出來。年輕人聽取就業指導的意見,終於在不錯的公司就職成功,逐漸找回自信。

陳麗蘭補充說明:「尋找專業人士的幫助,是非常正確的選擇。他們能夠客觀的看到問題所在,然後就事論事,提出準確的建議。」

◎與自己和解

憂鬱症和思想息息相關,保持正念能夠避免患上精神疾病。正如靜思語「 有正念而無欲念,正是最好的養生之道。」陳麗蘭推薦,平常要多訓練大腦用正念和正思維看待事情。可使用筆記本寫下作息以及想法,來協助管理情緒和壓力。

有位參加民眾分享,自己曾聽聞一個有精神壓力的患者去醫院,向護理人員傾訴苦處,護士也向病人說出自己所碰到的困難。病患聽了後說:「我跟你調換位置吧!妳比我還需要解壓。」這位護理人員運用很棒的情緒管理技巧,讓病患用另一個角度,來看身邊的人事物!

除了心靈健康,身體健康也不能忽視。多運動也是避免患上憂鬱症的方式之一。運動時,大腦會加強釋放「快樂荷爾蒙--安多芬」,讓人感覺快樂、美好的心情,還能解壓和保持身體健康,一舉多得。

陳麗蘭也建議民眾多攝取維他命B群的食物,因為有穩定情緒的作用;其他解壓的方式還包括:多進行戶外行動、與朋友談心等等。

◎聆聽與陪伴

一位參加民眾的先生,因工作壓力大,有憂鬱傾向,常酗酒發洩情緒。陳麗蘭推薦男性可透過運動幫助舒壓。她也提供可以協助的機構聯絡方式,並溫馨提醒,避免用酒精來逃避問題。

憂鬱患者最需要的是聆聽與陪伴。若身邊有憂鬱的朋友,終日不出門,一個人鬱鬱寡歡,可邀請他出來喝咖啡、聊天、散步,接觸戶外,協助轉移注意力。若他們願意分享自己的煩惱,可以多聆聽,不要急著否定他們的想法;若是患者出現幻聽幻覺,也不要舉證否定他們,因為患者是不會相信的。最好的方法還是勸導就醫,尋找專業人士的幫助;若患者不願意,也不要強迫他們。

女性較男性易患上憂鬱症,但是男性自殺成功率較高。一旦察覺身邊的人,有異樣或發出要自殺的信息,當下該做的是--立即報警和叫救護車。若能及時趕到現場,悲劇還是能夠挽救的。

◎健康身心靈

在現場,志工紹銀提問:「紐西蘭是一個這麼漂亮的國家,也沒有什麼壓力,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憂鬱症患者呢?」

陳麗蘭回答:「紐西蘭曾經是農業社會,鄰里間互相認識和協助是很正常的。現今社會,人與人之間保持著一定的距離,甚至連隔壁鄰居也不認識。再者,交通不便的問題,也造成朋友來往情況減少,孤獨和寂寞最後逐漸發展成憂鬱症。」

通過講座分享的方式,讓民眾對憂鬱症有更深一層了解,平時除了要關注自己想法和心情,也要多關懷身邊人,萬一憂鬱症找上門,也懂得正確的處理方式,就能跟憂鬱症說bye bye!

圖左 :講座由現任奧克蘭彌多摩爾醫院精神科( Auckland Middlemore Hospital)陳麗蘭護理師擔任講師。[攝影者:張文德]
圖右 :靜思書軒宣導關於憂鬱症的正確觀念,主辦相關的健康講座。九月份籌備「如何與憂鬱症相處」,志工龍嘉慧(左)開場介紹。[攝影者:張文德]
圖左 :講師用個案實例為現場三十八位聽眾分析解讀憂鬱症 。[攝影者:張文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