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接 來自巴基斯坦有緣人

2019/05/13| ◎張麗禎/紐西蘭報導
列印
夏日中旬,2月9日星期六早上,紐西蘭分會慈濟志工迎來了特別的朋友。他們是來自巴基斯坦的艾耶夏(Ayesha)一家人。他們熟悉英語、泰語,巴基斯坦語三種語言,也懂得泰文文件的閱讀打字,去年(2018年) 6月開始,每天幫忙義診翻譯,協助慈濟人醫會的難民病患轉診等相關事務。

◎慈濟情緣日不落

艾耶夏一家人因為戰爭離開祖國,而淪為難民。離開故鄉後,顛沛流離並滯留泰國五年之久,期間受到泰國慈濟人的關懷而與慈濟結緣。

慈濟基金會宗教處轉來泰國分會的訊息,紐西蘭分會志工得知母親與五個子女共六位,在1月17日抵達紐西蘭定居,四位志工於2月3日前往奧克蘭難民中途之家關懷(The Mangere Refugee Resettlement Centre),並邀請他們到靜思堂參訪。

從北半球輾轉來到遙遠的南半球,追求自由及安定生活的願望終於實現,還能與熟悉的藍天白雲慈濟人見面,讓他們喜出望外。

◎抵達靜思堂參訪

2月9日母親拉依茲(Raiz),大女兒法拉(Farah)二女兒安吉(Ange),以及最小的兒子沙里(Sharee)由志工到難民中途之家接出。四位抵達靜思堂後,由志工凃皓中與凃君曄陪伴參訪分會。

走入靜思書軒,法拉對這裡的英文書籍產生濃厚的興趣,特別是第一次見到英語版本的靜思書籍,她愛不釋手,數次拿起來翻閱瀏覽。破冰互動中,志工提出許多關於巴基斯坦文化與語言的話題,比如日常問候語和打招呼的生活禮儀等。性格外向的法拉,熱烈分享關於家鄉的種種,還有在泰國的生活事跡。

以穆斯林的習俗,女子皆須以絲巾包頭,母親拉依茲膚色黝黑,雖然不諳英語,臉上總是掛著一抹微笑,和藹可親。當志工問起關於巴基斯坦的點滴,拉依茲會以母語回答,然後由大女兒法拉幫忙翻譯轉達。

交談之間,安吉和沙里比較內向安靜。法拉表示弟弟妹妹聰明伶俐,在泰國有機會上學,除了母語以外也熟悉泰語和中文。隨著談話的進行,短短的數十分鐘便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安吉打開心房分享自己在泰國時,常利用課餘時間幫忙慈濟人醫會牙醫義診,也很開心能如願和其他志工一樣,穿上了灰衣志工制服。

因戰爭的影響,常有許多家庭分佈各地無法團聚。法拉表示今年3月左右,全家即將搬到距離奧克蘭兩個小時車程的漢彌頓市安家落戶,父親也會來紐西蘭與家人團聚,從她們的眼神和爽朗的笑聲中,強烈感受到即將闔家團圓的喜悅之情。

◎大愛接力不間斷

一家人穿上志工背心,協助布置新春祈福會的會場。他們的動作迅速俐落,成了志工們的得力助手,讓準備工作得以在短時間內完成。

隨著志工的腳步一行人走進環保教育站,見到被拆解出來的各種機械零件,小男孩沙里的眼睛就發亮了,主動要求一些鐵絲、馬達等零件,想要親手體驗製作玩具。原來沙里一直對機械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希望未來能當一名機械工程師。環保志工黃永祥熱情協助沙里,就算語言不通,雙方的互動亦毫無障礙。

紐西蘭的冬天非常寒冷,初來乍到的他們隨身物資有限,看到環保站的惜福屋有二手衣物,母親拉依茲趕緊替兒子選了兩件保暖的帽衣,兩姐妹也為自己挑選了一些適合的衣服。離開之際,他們也不忘投錢入竹筒,隨喜捐贈。

聊天中,志工得知他們非常想念家鄉辣的食物,特意找了辣椒讓他們蘸著用餐。來了紐西蘭多日後,第一次吃到辣的食物,感到非常滿足,更喜歡志工準備的美味素食午餐。走過苦難的人更懂得簡單幸福的意義,孩子們非常孝順,除了幫助母親翻譯也為其盛湯,照顧生活細節,一家人和樂融融,令人欣慰。

用過午齋後即將道別,臨走前志工邀請他們參與其他的慈濟活動。姐妹倆和母親都表示很樂意參與,弟弟沙里更期待再回到環保站。慈濟人張開雙手溫暖擁抱這一家來自巴基斯坦的有緣人,祝福他們從此平安順遂,志工路上歡喜付出。

圖左 :慈濟志工協助關懷來自巴基斯坦的艾耶夏Ayesha一家人,並前往奧克蘭難民中途之家,邀請他們到靜思堂參訪。[攝影者:黃瑞彬]
圖右 :大女兒法拉第一次見到英語版本的靜思書籍,愛不釋手,數次拿起來翻閱瀏覽。[攝影者:張元聰]

圖左 :母親拉依茲,雖然不諳英語,臉上總是掛著一抹微笑,和藹可親。當志工問起關於巴基斯坦的點滴,拉依茲會以母語回答,然後由大女兒法拉幫忙翻譯轉達。[攝影者:張元聰]
圖右 :走進環保教育站,環保志工黃永祥熱情協助沙里,就算語言不通,雙方的互動亦毫無障礙。[攝影者:張元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