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利僅那「縫紉班」開課 助居民學技能習禮儀

2010/10/01 | ◎娜燕莎、翻譯:張孟雪/菲律賓報導
列印
繼7月為馬利僅那失學青少年開辦牙科助理、技術人員培訓課程之後,慈濟菲律賓分會謀生職訓中心開設「縫紉班」,為十八歲以上對縫紉有興趣,或想藉此敢善生活的婦女,提供免費的培訓課程;也幫他們養成良好的禮儀,並將愛的種子灑播在每個人心中,啟發他們的慈悲心。

42歲的蘭妮( Lani Alaja)以十年的成衣廠工作經驗教導學員如何操作不同種類和用途的縫紉機,例如有用來包縫、高速、邊縫、製作紐扣孔、縫紐扣等的各式縫紉機。[攝影者:娜燕莎]
2009年9月無情的凱莎娜颱風肆虐菲律賓,造成馬利僅那市嚴重的洪水氾濫;慈濟菲律賓分會透過一連串的救災關懷工作,展現無所求的慈悲心懷,不但將馬利僅那這塊曾經滿目 瘡痍的土地恢復原貌,更增添居民的愛與團結和諧。

實際上颱風過後,慈濟基金會仍持續引導著馬利僅那的居民走往好的方向,塑造他們良好的價值觀,在健康和生計方面給他們支持與協助。

◎縫紉培訓班開課

在慈濟基金會創辦人證嚴上人的祝福下,慈濟菲律賓分會「謀生職訓中心」為馬利僅那居民開設縫紉班,免費教導對縫紉有興趣,或想得到這方面技能的居民來學習技術。

此縫紉班是繼7月為馬利僅那失學青少年所開辦之牙科助理、技術人員培訓課程之後又再舉辦的另一個免費培訓課程。

縫紉班在7月的最後 一週開始接受報名,由慈濟志工帶領、馬利僅那的慈濟本土志工協助共同進行。選拔過程由慈濟志工仔細的處理,對象僅接受年齡在十八歲以上之婦女同胞。

縫紉班在8月9日展開,先就相關內容進行介紹讓參加者對課程有初步認識,隨後在次日(8月10日)正式授課。

總計有十八位女性學員參加培訓,年齡在十八歲至四十一歲之間。上課時間為每星期二、四和五或六的早上八點三十分至下午五點。

參加縫紉班的學員都發給每人兩件上衣、一件褲子供她們上課時穿著,以及上課所需的筆記本和原子筆。此外也提供她們每個上課日的交通津貼,每人每次菲幣六十元。

期間縫紉班之課程安排,上午以提升學員之價值觀為主軸,由慈濟志工負責帶領學員;下午則是實際授予如何使用和操作縫紉機之相關課程。

為了讓學員能更專注在使用縫紉機的技巧上,慈濟基金會雇用兩位在縫紉工廠上班的專業人員前來教導學員。

透過善心人士捐贈給慈濟基金會的二十四台舊縫紉機,這兩位有充足經驗的縫紉師,勤奮地教導著十八位有興趣學習卻又缺乏縫紉知識技術的學員。

◎指導員傾囊相授

其中一名指導學員縫紉的教練蘭妮(Lani Alaja),四十二歲。她自認在9月17日,當她第一次指導學員實際操作練習時,因為面對學員有些害羞,而未能完全發揮她應 盡的指導任務。不過,蘭妮與內心的焦慮、害羞搏鬥,終能順利的傳授自己的縫紉技能給學員。

當她逐漸地適應與改變,有個鼓舞她的想法一直在內心和腦海裡對她說:「我只是分享我的知識技能給其他初學者。看得出她們真的很想學習縫紉技術,應該竭盡所能幫助她們。」

透過參與縫紉班課程培養出學員的價值觀,蘭妮學到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證嚴上人的信念,「不要輕視自己,因為每個人都有無限的潛能」。

蘭妮分享:「因為學員和慈濟志工,所以我得到更多的體會,我欠慈濟基金會很多。以前我缺乏自信,總是認為自己很渺小。」

蘭妮致力與人分享她固有的縫紉技能。以十年的成衣廠工作經驗,她徹底教導學員如何操作不同種類和用途的縫紉機,例如有用來包縫、高速、邊縫、製作紐扣孔、縫紐扣等的各式縫 紉機。

她了解,要學會縫紉技能並不容易,因此向學員傳達一項訊息。她告訴學員:「我希望大家都能全力以赴的學習,因為這是讓我們能找到工作前所必須經歷的開端。這項技能可以是終 身的生計來源,尤其當妳開始組織一個家庭的時候。」

獲得慈濟基金會的信賴給她機會指導縫紉技術,蘭妮表達對縫紉班的小小期望。她希望慈濟基金會能持續開辦縫紉班,讓更多有意學習縫紉技術的年輕人都能得到幫助。

◎兼學技能、禮儀

開班迄今約兩個月,在慈濟志工及與蘭妮一樣之教練的共同努力下,縫紉班已逐漸嚐到甜美的果實。

來自馬利僅那市馬蘭代里的學員卓思賓(Josephine Adora),十九歲,剛完成為期三年的時尚服裝設計課程,為能增加更多縫紉技巧因此也加入縫紉班學習。

專心聽取蘭妮的教導之後,卓思賓說:「縫紉班可以學習到學校沒教過的內容,我還在訓練自己如何更得心應手的操作縫紉機。」

高中畢業、現年三十四歲的學員艾瑪(Alma Estelloso),學習態度與剛加入縫紉班學習時相較有很大的改變。

她自述改變很多。未加入縫紉班學習前,完全不懂遵守應有的紀律;參與縫紉班的學習課程之後,她學習到應有的禮貌、守紀律、還有珍惜寶貴的時間。

縫紉班除了改變她的行為舉止之外,也將幫助她利用在家照顧四名子女的同時,也能運用縫紉之專長賺取額外的收入。儘管艾瑪對縫紉很有興趣,但是財力不足始終阻礙她從事有興趣 的工作。

她滿心歡喜的分享:「在一般的技能學校我們要付錢才能入學,而且還要自己花錢買布料,在那裡當學生要付出昂貴的代價。但是在這裡是完全免費。現在我算是實現了我人生中所追 求的目標,而這完全是因為有慈濟基金會的幫助。」

二十八歲的單親媽媽梅蘭妮(Melany Lopez),曾經希望跟隨她母親的腳步成為一名縫紉工,但是她一直沒找到任何機構提供收費低廉 甚或免費的縫紉訓練。

梅蘭妮三歲時母親就撒手人寰,成長過程失去有母親陪伴的機會。留給她的唯一紀念就是母親曾經使用過的縫紉機。其他兄弟姐妹告訴她,母親為了能好好養育她們,和父親一起以縫 製鞋子為業。現在她希望跟隨母親的腳步並且幫助父親。

目前梅蘭妮在市場賣菜養育兩名孩子。有朝一日縫紉班學成、習得一技之長,她希望能為家人開拓另一份新工作。她說:「我感恩證嚴上人和慈濟志工,很幸運能有機會和其他人一起 參加縫紉班學習一技之長。」

◎培養惜時、感恩心

當慈濟基金會的縫紉班尚未開課前,二十八歲的卡洛琳(Ann Caroline Bas)生活重心和時間都侷限在照顧孩子和丈夫。她表示,參加縫紉班讓她體會到時間的寶 貴、應該善加運用。

她說:「參加縫紉班之前我一向都待在家裡,時間和精力都圍繞在家庭和家務事。加入縫紉班學習之後的每個日子都讓我覺得很充實。我認為這對我的家庭也很有助益。」

卡洛琳家有一台縫紉機,她希望用它來增加收入改善家庭生活,因此驅使她加入慈濟基金會的縫紉班來學習縫紉技術。

她也讚揚慈濟基金會的努力付出,讓她們充分學習到專門技術。她感恩指導者用堅毅不拔的耐心,讓她們了解縫紉工作並不容易。認為要指導一群幾乎完全不懂縫紉知識的門外漢,如 果沒有許許多多堅毅不拔的耐心是很難達成目標的。

慈濟基金會的生活輔助計畫,除了提供想要改善生活的民眾習得一技之長之外,同時也讓她們養成良好的禮儀,並將愛的種子灑播在每個人心中,啟發他們的慈悲心。最後,卡洛琳 說:「能成為慈濟基金會的一員我感到很榮耀。」 .

圖左 : 開成衣廠的李美英師姐教導學員。[攝影者:娜燕莎]
圖右 : 縫紉班在8月9日在慈濟菲律賓分會志業園區展開,免費教導對縫紉有興趣,或想得到這方面技能的居民來學習縫紉技術。[攝影者:娜燕莎]

圖左 : 三十四歲的學員艾瑪(Alma Estelloso)參與縫紉班之學習課程之後,學習到應有的禮貌、守紀律、還有珍惜寶貴的時間。[攝影者:娜燕莎]
圖右 : 二十八歲的單親媽媽梅蘭妮(Melany Lopez)希望跟隨她母親的腳步成為一名縫紉工。[攝影者:娜燕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