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社區 見苦而習滅道智慧

2017/07/13| ◎游采潔/泰國報導
列印
「走入人群付出大愛,啟發人人心底的善念,將大愛落實在鄰里社區,落實社區。」慈濟志工曼谷市孔堤區發放行之有年,每個月初擔任訪視幹部的慈濟志工郭右總是認真協調人力,哪怕是回到臺灣,依舊心繫泰國曼谷社區發放 與關懷活動。

◎落實社區 走在最前線

上人曾說,教育是孩子與家庭、社會的希望。為讓貧童有多些學習的管道,在曼谷孔堤推動中文班教學已有三年多之久,由於教學活潑,師生互動良好,老師打從心底的歡喜付出,小朋友也喜歡來上課。

在孔堤區授課的中文老師劉登科已是泰籍人,在泰國紡織廠待了三十七年;三年前自廠長職務退休後帶著老婆到美國玩一個月,去了這趟美國才發現自己這三十年來的目標似乎設定錯誤。

「人生不能這樣子,人生不是賺錢工作、工作賺錢,毫無意義;而自己也退休了身體還很好,那要做什麼呢?」劉登科不斷在心中自問,後來他向家人提出來想去做志工,到學校做教師。

劉登科說:「當教師雖然沒有錢又辛苦,但是我覺得很快樂,喜歡這樣子,因為我不再計較錢。」同時劉登科也引用靜思語,表示:「有形的付出,可換來無形的自在和快樂。」而目前共有二十九位小朋友來參與中文學習班,劉登科期望未來他們自己可以幫助自己的家庭,在改善生活環境品質後,有機會也能當一個手心向下的人。

◎苦集滅道 知福能修慧

而此次7月的訪視,適逢泰國三寶佛節與守夏節(7/8至7/9),有些照顧戶因而無法到佛寺參與活動。慈濟志工蔡麗柑在發放後,向照顧戶話家常,勉勵他們,「無論有沒有到佛寺去繞佛與供養蠟燭,如果不方便去也沒關係,心有到就會什麼都到,心誠則靈,別想太多。」

訪視過程中,志工們也到一戶人家進行關懷。拜訪中了解到郎恰妮(Ratchanee)在三歲時被椰子打到頭部,因而造成腦部受損,導致右手腳的不靈活,長大成家後,目前一家有六口人,而以前靠捕魚養家的先生現在也已屆齡七十歲。

三年前大兒子因心臟病往生,留下一子,導致這個家庭頓時少了一位經濟收入來源,郎恰妮的女兒離婚後,因感情因素導致精神略有異常,只能帶著孩子回到家中。目前郎恰妮每週一到週五靠著賣小吃,一天兩百泰銖(約新臺幣一百八十元)來支撐一家的生活開銷,再加上有房貸的壓力,每天憂心的她找上了慈濟,期望志工們能幫忙他們做些微的協助。

透過這一翻的了解,志工們經過討論,決定為郎恰妮一家給予最適合的協助與改善,直到郎恰妮的女兒精神狀態回復可自力更生。

另一戶靠著殘障及年老基金的補助維生的瑪麗(Malee),今年六十五歲,育有三子,目前先生與大女兒已經往生多年,二女兒嫁到外府生了四個小孩,經濟上亦有問題。

整個家計重擔落在小兒子身上,但小兒子也僅以當摩托車司機維生,而瑪麗以往雖然靠著串花賣花一起貼補家計,但由於這些錢不夠維持生活開銷,瑪麗因而借了高利貸來養活二女兒及小兒子;可是兩年前的一場病,讓瑪麗腦部有點小阻塞,再加上本身有糖尿病、高血壓,讓瑪麗的生活越陷入困境,漸漸的兒子和女兒也再沒回來看她。

瑪麗告訴志工,目前除了仰賴殘障及年老基金的補助維生,還有鄰居幫忙及協助照顧,她才得以維生。志工安撫著瑪麗,並告訴她會將她的狀況作提報,等大家評估後,再為她想想辦法。

修行道場就在人群之中, 訪視是慈濟志工的基本的要務,才能了解其「苦」如何「集」來,從而知道「滅」苦的方法,照著「道」理去修行同理。 從基層散播大愛,協助受助者解決困難,讓受助者適應進而工作,才能改善過著正常的生活。而泰國慈濟志工也將持續深耕社區,從訪視、環保、教育、醫療一一作連結,間苦才能知福,增長志工的慧命。

圖左 :慈濟志工蔡麗柑(圖中)在發放後向照顧戶話家常勉勵他們。[攝影者:游采潔]
圖右 :曼谷孔堤推動中文班教學已有三年多之久,由於教學活潑,師生互動良好,老師打從心底的歡喜付出,小朋友也喜歡來上課。[攝影者:游采潔]
圖左 :靠著殘障及年老基金的補助維生的瑪麗,患腦部有小阻塞,再加上本身有糖尿病、高血壓,讓她陷入困境。[攝影者:孔柏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