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慈濟看見希望 泰國推「人間佛法」

2011/01/31 | ◎桑瑞蓮/泰國報導
列印
◎實際參訪得見證

2002年泰國教育部開始推動以佛教方向經營教學之學校,希望透過教育能夠落實佛法生活化,並將佛法適用於學校各種活動,但是剛開始,他們還沒有具體的經營方向。

2004年,泰國政府有感於社會失序越來越嚴重,遂召集有志推動道德教育的專家學者,成立「道德中心(Moral Center)」,由娜拉娣女士擔任中心主任,負責尋找 全世界各地做好事的團體,以作為學習對象。讓她想起在兩年前,曾經接受朋友拉撒迷教授的邀約到慈濟泰國分會參與愛灑茶會,聆聽王忠炎師兄介紹慈濟的故事,並分享做慈濟的心 得。

娜拉娣主任相當感動,有一群有愛心的人,歡喜花自己的錢做別人的事,那時候這種付出無所求的精神令她不敢相信,「世界上真有這麼好的團體?慈濟真的這麼好嗎?」她自己也不 確定,所以就請靜相法師到台灣的慈濟學習,一樣是佛教國家的台灣,他們是如何培養道德。

她解釋說:「道德中心的責任就是,為社會負責尋找出推動道德的方法,而我們也發現到台灣慈濟的經驗是相當好,我們就決定派員去研究。」所以2004年底,道德中心就請靜相 法師開始研究慈濟,此間也經常打電話跟娜拉娣主任分享,讓她知道所聽到的慈濟,都是真實的故事,令娜拉娣覺得,若真的有這麼美好的團體,她也希望能讓泰國各界頂尖人物去見 證。

但當娜拉娣主任提到要來台參訪慈濟時,也有些人反對,認為台灣是以商業為主的國家,對於道德可能沒有甚麼可學習到的,但國務院前副總理派文(Paiboon),推薦應該去 看,若沒有甚麼他們就去一次就好,但如果慈濟真的好,那就是泰國的機會。

娜拉娣主任表示:「道德中心已經安排社會各界人士去參訪,從2005年到現在總共帶領了十五梯次的泰國各界頂尖人物來台參訪慈濟,每一梯次的參訪團員都希望了解慈濟的理 念,然後將自己所學習到的適用在自己負責的工作範圍。」

◎訂定道德推動方針

後來於2007年在道德中心的鼓勵下,泰國教育部基礎教育委員會辦事處(Office of The Basic Education Commission)專家學者頒 哲蓬博士(Dr. Bancherdporn Susansuk)也舉辦了「教育團」帶領中小學校長來台參訪慈濟;從台灣慈濟回來之後,2008年底這些五十一位校長還到 泰北清邁慈濟學校觀摩,然後共同開會討論出一個共識,以後全泰國若哪所學校希望以佛教方向經營學校教學的話,可以從以下二十個項目中,選出至少十個項目進行:

1.希望校長每天早上在校園門口歡迎來到學校的學生。 2.希望校長邀請約二至三位模範學生一同用午餐。(一星期至少一次) 3.每次開會之前,希望全體老師虔誠禮佛,並將做善事的心得跟大家分享。 4.一個星期至少兩天全體老師都穿一樣的制服,頭髮髮型整齊。 5.成立家長志工團隊,讓這些家長有機會在校園扮演志工的角色,為學校付出。(一個月至少一次) 6.每天規定時間,讓全校的學生一同清潔校園的環境。 7.每個星期舉辦稱讚學生典範之活動。 8.鼓勵老師和學生攜帶自己的餐具,比如:湯匙和杯子……等。 9.不在校園銷售垃圾食品。 10. 用午餐之前,讓師生共同恭誦感恩詞,並鼓勵他們要懂得惜福,把飯吃光光。 11. 在佛日讓老師和學生一同用午齋。 12. 在佛日,升旗典禮結束後,讓學生一同唱泰國頌聖歌。 13. 進入教室前請師生將拖鞋放入教室門口的鞋架。 14. 希望師生每日存一銖善款,並將這些善款去幫助別人。 15. 鼓勵老師帶領學生落實社區扮演志工的角色,為社區村民服務。(一個月至少一次) 16. 每天在學生集會室的時間,請老師向學生教佛法,在一個星期用不同的教法來教一個主題。 17. 鼓勵學生每天做心得記錄,每個星期交給家長,然後每個星期也請家長回覆給老師。 18. 師生在校內不許吸煙、喝酒。 19. 設計「垃圾變黃金,問題變智慧」的課程。 20. 希望在校園有泰文歌曲手語教學。

◎教育從老師開始

而在2011年1月11至14日,泰國教育部基礎教育委員會辦事處跟泰國分會在泰國東北部那空拉差是瑪府舉辦慈濟教育人文研習營,邀請全國二百七十六位的校長來學習,以及 見證第一代曾經參與慈濟教育人文營的校長的成果。

頒哲蓬博士解釋說:「慈濟是走入人間的佛法跟泰國傳統的佛法,都沒有差別,都是佛法,我們也都尊敬佛陀,但大乘佛教的慈濟,他們有助人的方法,這是我們要學習的;然後這種 的方法也可以應用於泰國的校園,讓我覺得應該應用於我們推動的以佛教方向經營教學之學校。」

北欖府哈達瑪拉中學(Hadammara Aksornluck Wittaya School),此學校都是當地工人的小孩,本府是全泰國工人最多的府,所以小孩素質低 落,2007年本學校才發生學生拿刀砍傷人的事件。

後來校長潘披賴拉(Penpilailuck Maneepark)上任後,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剛好泰國教育部推動參訪慈濟,她也跟著來學習,校長從上人所說「沒有教不好 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當中體會深刻, 改變自己從自身做起,把每一位小孩當作自己的孩子,並將慈濟花道的理念落實於校園。

潘披賴拉校長分享說:「身為老師的我,要以 上人所說的『天下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來反省自己,然後未來這些學生都是要來代替我們的,我們也是大人,所 以應該要為小孩無所求的付出。」每天早上,全校老師都會輪流在校園門口,歡迎來到學校的孩子,並認真推動花道的理念,將到處可見的有特殊清香的香蘭葉編成玫瑰花形狀。

潘披賴拉校長告訴學生:「孩子,你們看到嗎?拔香蘭葉來,每一葉下面都會有泥巴,你們就要用心把它擦乾淨,然後如果你們要編成玫瑰花形狀的時候,我們要將香蘭葉比較硬的部 分放在左邊我們的心,比較軟的就要在另一方向,表示說無論做甚麼我們要先把自己的心靜下來。」

國中三年級的學生替滴朋(Thitipong Ruangsom)分享校長向他解釋的理念說:「這些香蘭葉若長在路旁,人家都不會看在眼裡,但因為經過用心編製,這些香蘭 葉就變成很有價值,就像我們人生一樣,雖然不能選擇到何處?但我們可以訓練自己變成一個好人,讓我們的人生變得更有價值。」

普通的香蘭葉,經過學生用心編製之後,老師和學生都可以把它當成結緣品,或者有些學生拿著去賣,將這份收入變成學費等。

◎竹筒歲月、志工精神

2008年那空那育府(Nakhonnayok)泰國軍官預備學校(Armed Forces Academies Preparatory School)訓練軍人部鬆 寬主任 (Col. Somkuan Tongnark)也跟著道德中心的參訪團到台灣參訪慈濟,回來之後就將竹筒之精神落實於校園,開學的那一天,每一班的學生都會領取 一個竹筒,鼓勵全校一千五百多位的學生存愛心做善事。

鬆寬主任(Col. Somkuan Tongnark)分享說:「我們鼓勵學生要懂得付出,所以就以慈濟竹筒歲月的精神落實於校園,點點滴滴的愛心,然後就拿著去幫助苦 難的人。」

泰國軍官預備學校三年級的學生機拉盼(Pre-cadet Chiraphat Saengmeanuparp)分享說:「我想每天存愛心,就是每天訓練自己的慈悲心,讓 我們懂得為別人付出。」每個學期,每一班的竹筒都會收集在一起,然後就由學校志工社團的成員,經過當地社區志工的建議,替全校同學將這些愛心去買物資,為學校附近的苦難人 發放。

博仁大學瓦拉功校長(Varakorn Samakoses)也一樣曾經跟著道德中心去參訪慈濟,回來之後就跟大學的老師分享慈濟的故事,後來大學成立「美德人生」的課 程,偉蘇老師(Wisut Tree-Ngein)也想起,當時校長分享的慈濟故事,後來每個學期都會安排學生到慈濟泰國分會聆聽志工現身說法,並落實社區跟著師姑師伯, 關懷照顧戶。偉蘇老師分享說:「因為慈濟是能夠將佛法具體的表現出來,讓我們知道行經的方法 並有機會跟著志工去行善。」

到現在泰國道德中心曾經參訪過十七個國家,這些用心都是希望能夠美化泰國社會,2008年泰國道德中心還跟台灣慈濟簽訂合作備忘錄,娜拉娣主任表示說:「簽備忘錄能夠讓道 德中心將慈濟所有的經驗,從中文和英文翻成泰文,讓更多泰國人有機會了解慈濟佛法人間路的理念,做成泰國各界人士的典範,有具體的方法行經。」 .

圖左 : 2011年1月11至14日,在泰國東北部那空拉差是瑪府舉辦的慈濟教育人文研習營,全國共有二百七十六位的校長參加交流。[攝影者:桑瑞蓮]
圖右 : 泰國軍官預備學校訓練軍人部鬆寬主任向大家分享學生將竹筒裡面的愛心購買物資為苦難人發放的影片。[攝影者:桑瑞蓮]
圖 : 北欖府哈達瑪拉中學花道課程,老師教學生如何將香蘭葉編成玫瑰花的形狀。[攝影者:桑瑞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