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師奉茶儀式 言教身教境教 啟發孩子感恩心

2010/09/28 | ◎趙阿妹/台北報導
列印
今天(9/28)是教師節,台北市雙蓮國小邀約慈濟志工舉辦「感恩、敬師、愛」敬師奉茶活動。輔導室主任黃瓊閱老師說:「奉茶、謝師感言以及學生的祝福,都讓老師感動不已,這是一場言教、身教、境教具足的敬師禮,啟發孩子的感恩心,同時也喚起老師的熱情。」

學生恭敬地在老師座前屈膝,奉上一杯清茶,感恩老師一年來的教導與陪伴。左四為黃瓊閱老師[攝影者:陳慧貞]
今天(9/28)是教師節,台北市雙蓮國小邀約慈濟志工舉辦「感恩、敬師、愛」敬師奉茶活動,輔導室主任黃瓊閱老師說:「孩子需要被鼓勵,老師也需要被喚起熱情。」他期望 在慈濟大愛媽媽的引領之下,能夠啟發學生對老師的感恩心,讓老師得到更大的力量,重拾熱情,繼續為教育付出心力,奉獻所學,培育品格兼優的下一代。

◎謝謝老師

九點,第二場低中年級的師生來到禮堂,校長提醒一到三年級的小朋友,「可還記得一年級入學時,哭著找爸爸媽媽、找不到教室、不會寫字……」,在校長的引導下,孩子們大聲的 說出:「謝謝老師」、「謝謝大愛媽媽」,五百位低中年級的孩子,一起用清脆的聲音表達純真的感謝。

由大愛媽媽接棒主持,活動中安排學生代表奉茶、獻上謝師卡、表演手語,「把一滴滴愛與喜悅,連樹一起種下,期盼和冀望,隨著細小的枝葉,漸漸的茁壯,小樹啊,我要你成為一 棵頂天立地的大樹,我的希望和期盼,也隨著它成長和堅韌。」小小的個子站在大大的舞臺上,有板有眼的比著手語,模樣認真又可愛,而台下的孩子也看著字幕大聲唱和,唱著老師 的期盼和冀望。

接下來,邀請各班老師上台接受奉茶及感謝卡,學生手捧茶盤,恭敬地在老師座前屈膝,奉上一杯清茶,「感恩老師一年來的教導與陪伴,教我們讀書寫字、做人處事,祝福老師教師 節快樂」,溫文儒雅的動作,啟發學生尊師重道之心,在少子化、成績掛帥的時代,相信這一杯茶已經化成一股暖流,化解了老師心中所有的辛酸與壓抑。

◎老師心、菩薩心

大愛媽媽團隊再以「老師心、菩薩心」手語為所有的老師加油打氣,「老師心,菩薩心,愛之深,教之切,老師心、菩薩心,燈傳燈、心連心,大慈悲為室,讓心充滿愛,柔和忍辱 衣,心心不打結,諸法空為座,凡事不執著,以己身為教,處此而說法」。柔軟的肢體語言,但願老師能以菩薩的智慧,對待所有的孩子,發現孩子的特質,因材施教。

最後,全體師生以一首「感謝」唱出無限的平安與祝福,帶著大愛媽媽發送的靜思語卡及福慧紅包,歡歡喜喜地回教室上課。

二個小時二場活動,令謝明燕校長感動不已,她說:「非常感恩師姊的幫忙,原本以為慈濟辦的活動會帶有宗教意味,結果發現大愛媽媽傳達出最美最善的力量,尤其是師姊們表演手 語時跪下來的動作,我的眼淚也忍不住了,那是感恩心、尊重心、愛心的極致表現。」簡單的奉茶儀式,蘊含做人的大道哩,好多位老師都哭了,他們在孩子身上看見希望,也感受到 無限的熱情在老師的心中醞釀。校長並且預約明年的教師節活動,請師姊再來幫忙。

輔導室主任黃瓊閱老師說:「奉茶、謝師感言以及學生的祝福,都讓老師感動不已,這是一場言教、身教、境教具足的敬師禮,啟發孩子的感恩心,同時也喚起老師的熱情,相信老師 的愛會傳播得更久更遠。」活動過程中全程參與的黃主任,從場地探勘到圓滿結束,看見慈濟志工的敬業精神和團隊力量,他很敬佩。

◎師生情緣

三年五班林源清老師說:「一個人的快樂,不在於物質的擁有,而是來自於心靈的感受,今天的儀式意義深遠,透過簡單的奉茶活動,在幼小心靈中種下感恩的菩提種子,相信以後踏 入社會,會更積極,更樂觀。」

林源清老師曾經是教聯會施雅雅老師的學生,他回想自己也曾經受到很多老師的關愛,深感責任重大。

施雅雅老師拍拍學生的肩膀,她說:「要照顧好身體,老師才不會擔心。」師生之情,就在簡單的眼神和動作裡長久傳遞著。

多年來,劉金花師姊和施雅雅老師一直在雙蓮國小付出,帶領大愛媽媽團隊進校園做靜思語教學,扮演親師生之間的橋樑,為了今天的敬師活動,雅雅老師表示,再辛苦也要把事情做 到最好。

一份付出無所求的精神,在慈濟志工的陪伴之中,以己身為教,撒下無量愛的種子,預見菩提樹苗開枝散葉、盡情展現,更期待「尊師重道」、「誨而不倦」的精神代代傳承,歷久不 衰。 .

圖左 : 小小的個子站在大大的舞臺上,有板有眼的比著手語,模樣認真又可愛,而台下的孩子也看著字幕大聲唱和,唱著老師的期盼和冀望。[攝影者:吳錫富]
圖右 : 老師伸出雙手給學生一份愛的擁抱。[攝影者:吳錫富]

圖左 : 今天(9/28)是教師節,台北市雙蓮國小舉辦「感恩、敬師、愛」教師節敬師活動。在校長的引導下,五百位低中年級的孩子一起用清脆的聲音,大聲的說出:「謝謝老師」、「謝謝大愛媽媽」。[攝影者:陳慧貞]
圖右 : 大愛媽媽團隊以「老師心、菩薩心」手語為所有的老師加油打氣,柔軟的肢體語言,但願老師能以菩薩的智慧對待所有的孩子,發現孩子的特質,因材施教。[攝影者:吳錫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