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熱忱心 迎接學員

2019/09/11| ◎丁碧輝,吳珍香,呂巧美,許麗珠/志業體活動報導
列印
2019年9月10日傍晚,來自世界各地的人醫學員兩百九十一位,和二十九位工作人員,在松山車站搭上五點二十七分的專列往花蓮。晚間八點半左右,抵達花蓮。包括生活、機動、課務、協調等,各功能組志工,也在花蓮 火車站恭候,以最熱忱的心迎接學員。別開生面由六個AI機器人Zenb加入歡迎的行列。

◎參訪感動願力起

來自馬來西亞、大陸、泰國、緬甸、美國、澳洲、印尼、柬埔寨,八個國家的一百一十三位學員,啟程回花蓮之前,上午到慈濟臺北內湖園區、大愛電視臺、臺北慈濟醫院巡禮,透過志工的解說,瞭解慈濟環保志業的運作。

在內湖環保站,人醫隊伍分為四組,參訪瓶罐分類區、紙類區、大愛感恩科技館和巧藝坊。適逢趕製毛毯,巧藝坊滿是忙碌的志工,導覽志工莊清華特別介紹recycle to recycle概念,寶特瓶二度回收利用,可謂物盡其用。大愛感恩科技館,展示寶特瓶到毛毯一條龍製程,引來讚歎,幾位醫師摸著聚酯紗,直說不可思議。

來自馬來西亞沙巴的小兒科醫師楊欽頌,第一次來臺灣,首次參訪內湖環保站和臺北慈院,內心滿是感動。看著環保站已逾八十歲的志工埋頭做資源分類,無私的付出,他既欽佩又感恩;聽著臺北慈院趙有誠院長分享,對病人的關心和愛,更令他感動。

楊欽頌目前服務的醫院位於根地咬,是一個貧窮的小鎮,有些區域醫療資源十分缺乏,他發願效法趙院長精神,回到當地發起義診,「他們走不出來,我們走進去,讓貧困的孩子受到更好的醫療照顧。

◎隊輔集訓 凝聚共識

學員在臺北志業體巡禮之際,隊輔組午後於花蓮靜思堂進行集訓,學習精神凝聚與共識。課務長周綺慕介紹整個課程細流、功能組位置,場地動線規劃等,也將細流須注意的地方,做成簡報提醒大家。她叮囑:「隊輔要以媽媽心,細心關懷每位學員。」將心安住於營隊中,把自己身心顧好,以最佳的正向能量,陪伴學員和啟發每位學員的菩提心。

行政隊輔總協調黃少美叮嚀:「任何營隊,除了讓學員汲取豐富課程,其最大目標是人間菩薩大招生,及激起人醫學員,化作行動地走入人群做志工。以委婉的語氣營造溫馨的氛圍。」要時時帶著微笑、謙卑心,聲色柔和,熟悉學員的姓名、國籍背景,及瞭解學員的需求,是身為隊輔應具備,並隨時注意有時差的海外學員的健康。

緊接著,六十組隊輔整隊進行入課堂講經堂動線,大家實地走訪南北向博覽會館,人醫紀實場地動線,也在身心寬暢區作進場動線演練,讓課程進行動線不打結。課務組也提醒隊輔盡量坐小組桌中間,小組分享時讓學員聽得更清楚。

隊輔顧佩珍舉牌跟著團隊跑動線,希望帶領學員活動更順暢。她表示,帶領學員要帶心,希望學員來了會有一分快樂來認識慈濟,能在心中播下未來成為慈濟因緣的種子。

小隊成員全是來自菲律賓,只有一位是人醫成員,另有七位都是第一次來。顧佩珍希望將心比心體貼他們,要有很大的包容傳承所知:「如果有什麼問題或是身體不舒服,會多給他們一點寬鬆;也要以身作則,讓他們感受隊輔媽媽所帶給的溫馨。」

當學員和當隊輔的心情是一樣,要有一顆歡喜心與之互動;隊輔要以一顆無所求,付出的歡喜心為學員服務。做全方位服務的隊輔,讓學員在課程中,開心快樂學習。

戒慎虔誠,以恭敬的心學習;把每次承擔,都當作第一次;貼近學員,做學員的後盾;以耐心、用心、真誠的心與之談心,讓學員感受到你在關切他;要有接變化球的應變能力;讓學員走入慈濟,就像是回到家,有家的溫度;學習做稱職的隊輔,讓自己成長……隊輔的承擔就是學習。

◎海外歸來 學習承擔

婦產科醫師林磊君,來自馬來西亞雪隆分會,今年是第四次回臺,不過此行不是學員身分,是轉換角色承擔隊輔。林磊君表示,認識慈濟是透過父親的朋友賴金合中醫師引領,賴伯父是慈濟人,也是從小就認識的長輩。

透過賴金合的介紹,林磊君於2002年第一次回臺參加人醫年會。課程中安排參訪花蓮、玉里、關山、大林等,四家慈濟醫院、大愛臺,及慈濟大學無語良師;當下深受感動,慈濟就是菩薩的人間道場,和「以人為本」的全人醫療慈悲濟世醫院。

雖有感動卻沒有全心投入,有時間才去義診,因而耽擱八年。直到2012年帶孩子參加親子班,才恍然感悟到,自己很久沒參加人醫會義診。同年再度報名參加人醫年會,重拾起當年的感動。也問自己:「認識慈濟這麼多年,為何還是門外漢,還徘徊慈濟的門檻外,很懺悔。」

回到居住地,受到志工的鼓勵,孩子問:「媽媽,妳什麼時候要穿上慈濟制服、旗袍?」經大家的鼓勵下,於2015年受證,而先生陳書賢也於2018年受證慈誠。

林磊君希望藉由承擔隊輔學習為人服務。不要把自己當作醫師,學習以貼切、關懷身行展現慈濟人文,讓學員感受到「妳懂我」。學習臺灣隊輔以愛的感動,接引學員成為真正的慈濟人,帶回居住地,做菩薩大招生,培育種子。

千里因緣一線牽,搭乘八小時飛機從澳洲回臺的施允財,除了承擔隊輔,也陪伴任職牙醫的女兒施彬彬,回臺參加人醫年會。六十八歲施允財,在2000年一次偶然機會,從收音機聽到慈濟靜思語,觸動到心靈,因而開始尋找慈濟。幾經轉折找到慈濟雪梨聯絡處,認識當地的張鳳珠,也就此與太太陳培芬走進慈濟,承擔各種活動志工,夫妻於2005年受證。

認識慈濟後,帶著當時七歲的女兒,到澳洲人文學校就讀到畢業,自己同時也在學校承擔志工,也因而奠定女兒走入慈濟菩薩道,2007年受證。這次回臺承擔隊輔,是爭取來的,來之不易所以抱持戒慎虔誠的心,學習臺灣慈濟人如何帶人和慈濟隊輔精神與理念,帶回僑居地推動,以感恩尊重愛的心相待和帶人。

◎無線電溝通無礙

由北區急難救助大隊二位組員,所成立通訊組,駐點靜思堂後,即刻架設基地臺。因為熟悉地形地物,駕輕就熟下,很快就能提供各功能組申請無線對講機,讓各功能組以無線電環環相扣,溝通無障礙。

來自新莊福營林進輝,從和氣隊長傳承後,加入急難救助大隊四年多。此次人醫活動,須備有一百零五隻對講機,為使全部無線電發揮最好的狀況,以一星期時間做準備,將對講機電池全部放電歸零再充電,以保持電力一致性與耐久度。

林進輝再利用三箱充電座,每一箱充三十隻,以兩天時間完成充電。雖是耗時,靦腆的他說道:「希望以虔誠的心服務大家,讓每個電池提供無障礙使用,耐久度更順暢。」

圖左 :晚間八點半左右,來自世界各地的人醫學員,搭乘專列火車,抵達花蓮。[攝影者:羅景譽]
圖右 :別開生面六個AI機器人Zenb加入歡迎的行列,學員們不時投以好奇眼光,與會心一笑。[攝影者:張進和]

圖左 :參與人醫年會部分學員,在慈濟臺北內湖園區參訪,期盼對慈濟志業能有更多的了解。[攝影者:呂巧美]
圖右 :來自馬來西亞沙巴的小兒科醫師楊欽頌,第一次來臺灣,首次參訪臺北慈院,內心滿是感動。[攝影者:呂巧美]

圖左 :課務周綺慕介紹整個課程細流、功能組位置區塊、場地動線規劃等,也提醒細流比較要注意的地方。[攝影者:陳明清]
圖右 :隊輔組進行各課程進出場動線檢驗,期讓活動進行順暢。[攝影者:游濬紘]

圖左 :來自馬來西亞雪隆分會的婦產科醫師林磊君(圖中站立者),承擔隊輔期盼接引學員成為真正的慈濟人,帶回居住地,做菩薩大招生培育種子。[攝影者:游濬紘]
圖右 :隊輔施允財(左)表示,回臺承擔隊輔,學習慈濟隊輔精神與理念帶回僑居地,推動以感恩尊重愛的心相待和帶人。[攝影者:游濬紘]
圖左 :北區急難救助隊員林進輝(圖右),備有一百零五支對講機,讓各功能組以無線電環環相扣,溝通無障礙。[攝影者:陳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