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訪膚慰心靈啟善念

2019/12/09| ◎呂嘉嘉/志業體活動報導
列印
2019年12月4日,慈濟志工從飯店出發,驅車約兩個小時抵達沙灣拿吉省的古佛寺廟,但這一天不是來發放,而是分批到寺廟附近拜訪水患受災村民。

「為了給女兒讀書,我已經沒錢了!」為了成就女兒在越南求學, 受災村民宋山諾(Somsanouk)和太太平時省吃儉用,只為了每月匯錢給女兒。但他平日靠著修車業謀生的修車零件和工具卻遭到大水冲襲,嚴重破壞,損失慘重,卻沒錢再購買零件和工具。「慈濟送的物資和白米可以幫助到我們。」宋山諾在12月3日到古佛寺廟領物資,今天再見面,對慈濟志工並不陌生。

在崇德學校的學生楊玲玲(LenLen)的協助翻譯下,宋山諾帶著志工四處了解災情。宋山諾指著遠處的一間房子說:「水淹超過一樓,就連大樹都看不到。」

2019年8月,連續幾天的大雨,導致寮國遭遇嚴重水災,超過五十萬人受災。沙灣拿吉省三千戶受災村民更在12月3日到古佛寺廟領取物資以及獲得慈濟贈送的大米和稻種。

「我的女兒在送往醫院生產時,因為路途遙遠導致難產,母子都往生。」受災村民斯蘇凡(See Suphan)按捺不住內心的難過,向志工介紹照片裡的家庭成員時不禁流下眼淚。志工沿路跟受災村民打招呼時,無意間發現斯蘇凡的房子有淹水的痕跡,進而走入她家裡關懷。志工聽後心生不捨,頻頻搭著她的肩膀,給她安慰和關懷。

「你可以學習緬甸的村民日存一把米的習慣,把儲蓄的白米送給更苦的人,再把功德迴向給女兒。」志工鼓勵斯蘇凡從今天開始每天啟發善心與善念。「這是哥哥送給我的米。」自從水災發生後,斯蘇凡的親友陸續送物資給他們。當她聽到志工分享每天儲蓄一把米幫助人的故事後,她馬上效仿。

過後斯蘇凡更在志工的鼓勵下,邀約住在隔壁的姑姑占德安(Chan Deang)來到家裡,再由她跟姑姑分享一把米的故事,一起做好事。

受災村民占德安看到志工,馬上熱情合掌問好。同樣獲得慈濟贈送的物資的她,在水患發生時因為家裡逃不過淹水的命運,跟著家人逃往高處的森林裡避難。當占德安一說起兒子時,她卻不禁流下眼淚。經過學生玲玲的翻譯後,志工才知道原來她的兒子在去年畢業後當兵時卻遭遇意外往生。喪兒的悲痛還未走過,家裡卻再遭遇水災,讓她更是痛上加痛。

「一直都聽到上人對我們說見苦知福,但今天才真正感受到什麼是見苦知福。我會時時守著這一分感動以及我在醫人醫病的初心,回到臺灣後再繼續給予病患適當的服務和撫慰。」隨著志工家訪,臺灣花蓮慈濟醫學中心的中醫師龔彥綸,在為占德安和斯蘇凡按摩肩膀和手時,卻不禁悲從心來,哭紅了雙眼。

「看到受災村民這麼苦,我才知道我很幸福。我希望以後也可以跟你們一樣當志工,幫助有需要的人。」崇德學校的學生楊玲玲更在陪伴翻譯的過程中,感覺自己很幸福,發願未來再有機會當志工。 `

根據受災村民口述,這村莊已經連續四年都面對水患的侵害,今年是最嚴重的一次,出乎他們意料之外。今年大水來臨,對某些受災村民其實並沒有造成農作物太大的損失,因為稻米都已經收割完畢。但一直以來自給自足的鄉民,因大水來得太急,所有農作物和家畜都化為烏有,造成三餐和生活頓時受影響。

大水退去後,緊接著卻是數月不下一滴雨的旱季,田野裡的土地毫不見生機。受災村民都異口同聲說,若天不下雨,他們也只能等待,預計下一季的播種季節只能等到明年6月份了。受災村民們心裡,除了面對財物損失的難過,最大的傷害就是三餐無法溫飽的焦慮。

受災村民娜安(Nang), 家裡除了夫妻倆和一對子女,還有一位老邁的爺爺。夫妻靠種稻為生,一家人的生活經濟來源全落在夫妻。娜安帶志工到家後面農地,光禿禿一片。志工關心地問:若要等到明年6月份才能播種,接下來一年的日常生活該怎麼解決?娜安無奈的說,只能跟鄰居借,看看有誰能夠幫助他們。

由於家裡窮困,娜安的女兒現在在泰國工作。問她怎麼捨得讓女兒離開他們到那麼遠去工作,不擔心嗎?「擔心!但家裡沒錢,我們只能這樣……」娜安眼眶泛淚,依然面帶微笑緩緩說道。志工請負責翻譯的學生麗麗轉告娜安,證嚴上人發放給大家的是很好的稻種,只要用心的栽種、細心地愛護,就能種出很高品質的稻米。善的循環不僅能慢慢改善他們的生活,也能讓遠方的女兒回到他們的身邊。娜安聽了雙手合十額前,一再對志工感謝慈濟幫助了他們。

今天的風很激情,志工們走在塵土飛楊的路上,隱約看到遠處有位婦女正在織布,她是受災村民樂安(Ler Am)。夫妻倆育有四名孩子,都已經上中學。兩夫妻主要生活經濟來源除了務農,也飼養家畜變賣。志工問及她織的布是要拿去賣嗎?樂安害羞表示說自己織的沒有外面賣的漂亮,不能拿去賣。為什麼會織布呢?「家裡買不起新衣服給孩子,這是我為兒子做的衣服。自己的孩子穿,不美沒關係。」志工細看著樂安的作品,很舒服的布料,很漂亮的紋路。志工們對樂安掀起大拇指,稱讚她織得很好,也鼓勵她可以拿去賣,為家裡增添多一份經濟來源。樂安把感謝都寫在臉上,用很委婉的笑容回報志工們的鼓勵。

這場洪水對樂安一家有很大的影響。水位一再高漲至六尺高,一家人乘著家裡唯一的一台驅動車往高處的收容中心避難。水退去後,回到家園發現,雖然沒有淹及他們的高腳屋,但本飼養要變賣的豬隻和牛都不見了踪影。志工問樂安有否領到慈濟發放的物資,並懇求對方是否願意讓志工們到家裡去看看,樂安靦腆地回應說「歡迎,請跟我來。」

樂安的家是非常簡樸的高腳木屋。睡覺的地方是非常通風而沒有牆壁庇護的空間。有牆的房間是他們儲藏室。樂安指著雪櫃旁的一個小空間說:「等我們領到大米後,我會把它擺在這裡。」志工好奇地問說,領到的大米能維持他們多久的生活?「夠我們一家六口吃半年了。很感謝你們來幫助我們。以前有其他機構也來發放淨水和食物給我們,但量很少,只足夠維持幾天。不像你們給我們的幫助,所以很感恩很感恩。」說著又是眼眶帶淚雙手合十深深地致謝。

連續五天的發放,不但給予受災村民生活上的支援,今天的家訪更給予他們精神上大大的支持。

文字:呂嘉嘉、鍾宛吟

圖左 :受災村民樂安(Ler Am)表示她將會把領到的大米儲藏在這個空間。(攝影:鍾宛吟)[攝影者:呂嘉嘉]
圖右 :受災村民娜安(Nang)家的農耕地,光禿禿一片,沒有任何灌水的管道設備,只能等待上天降雨濕潤這片地。(攝影:鍾宛吟)[攝影者:呂嘉嘉]

圖左 :受災村民娜安(Nang)家的農耕地,光禿禿一片,沒有任何灌水的管道設備,只能等待上天降雨濕潤這片地。(攝影:鍾宛吟)[攝影者:呂嘉嘉]
圖右 :崇德學校學生,麗麗及美貞,協助志工翻譯以了解受災村民樂安(Ler Am)家裡受災情形及目前家庭經濟狀況。(攝影:鍾宛吟)[攝影者:呂嘉嘉]

圖左 :在崇德學校的學生楊玲玲(LenLen)的協助翻譯下,宋山諾帶著志工四處了解災情。[攝影者:呂嘉嘉]
圖右 :斯蘇凡聽到志工分享每天儲蓄一把米幫助人的故事後,她馬上效仿。[攝影者:呂嘉嘉]

圖左 :占德安喪兒的悲痛還未走過,家裡卻再遭遇水災,讓她更是痛上加痛。[攝影者:呂嘉嘉]
圖右 :志工適時的關懷,給予占德安振作的力量。[攝影者:呂嘉嘉]
圖左 :臺灣中醫師龔彥綸在擁抱占德安時,不禁悲從心來。[攝影者:呂嘉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