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發科技界 苦讀不負眾望

2017/03/28| ◎王惠香/志業體活動報導
列印
來自上海的實業家熊模昌,在江西南昌農村長大,小時候生活過得清苦,家裡種田、捕魚,上高中那年,父親為了籌措他的學費,將家中唯一有價值的財產──牛和小漁船給賣了,供他讀書。

熊模昌不負父母與兄弟的栽培, 大學就讀電子計算機學系,畢業工作一段時間後,在上海自行創業,成立一家網路視頻軟件設計公司。

◎跨海尋師 入佛門

如今有了成就的熊模昌,仍記得1994年底老家發生水災,房子被水淹了,家人收到慈善單位的賑災物品,也收到慈濟發放的救災物資,當時覺得,慈濟物資的品質真的很好,還感受到「感恩、尊重、愛」。

天災無法預期,人生亦是如此,「以前聽說人生無常,我說,什麼無常啊!明天太陽照樣起來。」2015年,熊模昌開車發生車禍,把一輛名車給撞得稀巴爛,幸好毫髮無傷。之後,他主動跟好友提起,「你有沒有認識的師父?我想皈依佛門。」於是這位朋友帶他來臺灣,面見證嚴上人,皈依座下。自此,他與慈濟接上線,開始參與各項活動。

「過去剛接觸佛法時,只是為了求人天福報,為了將來能往生極樂世界。」接觸慈濟後才發覺,只為自己求解脫是不夠的,眾生無量,煩惱無量,要學習無量法門,身體力行菩薩道,才能福慧雙修,自度度人。

熊模昌笑著說:「以前看上人的書覺得太深,感覺劉濟雨師兄的書比較平實易懂。」如今再讀《無量義經》,卻有了不同的體會,感覺自己逐漸進步。

家庭與事業都一帆風順,也能體會到什麼是無常?便開始省思人生的意義,不再為了小事與人計較,「以前我很容易跟我家師姊,還有公司合夥人來火,他們都是我最親近的人,我卻對他們最沒有禮節。學慈濟之後,我跟我家師姊懺悔以前脾氣不好,跟她講話都會加一句親愛的。」

後來有因緣參訪慈濟四大志業,熊模昌也跟著上海慈濟志工一起訪視關懷,參與慈濟活動,他發現社會上太多人需要關懷了,需要邀約更多人一起來做,天下事一個人做不盡,要結合眾人的力量。

開創營業版圖之時,也幫慈濟設計許多手機通訊應用軟體APP,方便大家科技聞法、訊息傳遞。第二次參加靜思生活營的他,在課堂上聽到講師何日生言及:「自利利他,聞法自修,力行助人,福慧雙修,將佛法運用在日常生活中……」他感到特別受用,希望繼續發揮一己之能。

◎簡樸是福 不困難

以前做生意,時間就是金錢,開車經常不遵守交通規則,又要交際應酬,因酒量大,影響身體健康,常鬧肚子痛。接觸慈濟後,熊模昌戒酒、茹素、不超車、不超速、不闖紅燈,「一下子就改過來了,對我一點難都沒有,說改就改了。」

在家裡熊模昌分享上人的《靜思語》與家人互動,去到公司有時也跟員工分享,「現在公司裡連同我,共有三位參與慈濟志工見習培訓。以前員工做不好的事,我會說他們;現在我對他們可好了!」熊模昌與家人、員工因靜思語而增進彼此間的情誼。

同樣住在上海的資深志工邱玉芬,經常邀熊模昌一起參與慈濟活動,她說:「他沒有老闆的樣子,是位非常樸實的人,連搭飛機來臺灣,都搭最便宜的班機,節省自己但是非常樂於助人。」

「他見到人就說慈濟,歲末祝福就邀約了五十多位朋友來參加,連孩子就讀學校的校長,所有跟他有關係的人,他都邀請來參與慈濟活動。」邱玉芬讚歎不已。

熊模昌希望今後在科技傳揚佛法方面,能做些工具軟件,讓志工和師父更方便力行菩薩道,「做這些事沒有營利,我和員工都做得法喜充滿,很有成就感!」熊模昌期待能繼續發揮自己的專長,希望不負父母、家人的栽培。
圖左 :熊模昌在靜思生活營的課堂上聽到講師何日生的分享,感到特別受用;他除了營業,也要繼續幫慈濟設計許多手機通訊應用軟體APP,方便大家科技聞法、訊息傳遞。[攝影者:鐘耀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