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心菩薩情 發揮幼教良能

2017/08/01| ◎池亮蓁,胡淑惠/志業體活動報導
列印
大學參加慈青社時,林俞如也曾和大夥凌晨四點,天空綴著繁星點點之際,從靜思堂步行到精舍。雖然多年來,年年都會回來,但每次走在這條道路時,美好回憶及不同感動,仍會在腦海中縈繞著。

這一次在「2017年大 愛幼教老師成長研習營」,7月25日清晨,再度踏上這條「芬芳的道路」上,林俞如不僅是一位擁有五年經驗的幼教老師,也是一位四個月大幼兒的媽媽。俞如和伙伴不疾不徐地邊走邊聊,聊營隊的收穫,也聊為人母的心情。縱使每一次走在這條路上,都有不一樣的心靈風光,但這一次特別不同。

◎有愛的後盾 不怕遇到困難

林俞如記得去年懷孕時,班上有位孩子知道她懷了寶寶,也變得沒有安全感,為了要引起她的注意,會出現一些不適當的行為。那段時間大腹便便的她,還要處理孩子的情緒。讓她受身心煎熬、苦不堪言!

在蒙特梭利課程中,趙翊君老師說:「孩子有秩序敏感期,當孩子缺乏安全感時,他需要的是溫暖的慰藉,如果你愛孩子,你會願意成為一位好老師。」讓她想起有天巧遇那位孩子,林俞如問:「你不喜歡媽咪了嗎?」他點了點頭說:「喜歡,媽咪,你可以回來教我嗎?」「當然,媽咪會永遠愛你。」說到此,林俞如笑了說:「很欣慰,他已經釋懷了!孩子真的很可愛。」

當了母親後,林俞如的心更柔軟了,她希望對所有的孩子都一視同仁,因為:「普天下沒有我不愛的人。」當遇到困難、工作瓶頸時,她會跟園長或同仁一起協尋解決的方法、一起找答案,希望能找到最適合孩子的方式。

也因為在慈青社時,師姑師伯無私的愛,讓林俞如可以再將愛傳播出去。幼教過程雖有疲憊、勞累時,但因有團隊的相互支持,有雙親當她堅強的後盾,她將秉持上人普天三無的理念,以媽媽心在幼教上貢獻專業良能。

◎從自我覺察 學習同理心

簡淑慧老師來自臺北大愛幼兒園,是幼幼班的老師。因為婆婆是慈濟委員,她本身具備特殊幼教資格,家中也有學齡階段的小孩,所以特別感到幼兒人格發展的重要,在孩子去年進入大愛幼兒園讀書時,自己同時也投入大愛幼教行列。

上了金群豪老師的「幼兒發展停看聽」,讓簡淑慧受益良多。課程中,金老師希望學員在教育孩子前,因先做「我如是」的自我覺察,也就是自己要先覺察自己的情緒,自己想要表達的是什麼,再慢慢用適當的方式引導孩子。

金老師說,每個孩子的差異都非常的大,必需要接納這樣的差異。簡淑慧想起了班上一位好動又熱心的孩子,有一次在用餐點時,隔壁有一位小朋友還想要吃麵包,但剛好麵包已經都沒有了,這位好動的孩子就把他的麵包放在隔壁孩子的碗內。

簡淑慧當時沒搞清楚狀況,指責這個好動的孩子,為什麼把自己吃剩下的麵包放在別人的碗內,等再進一步瞭解後,才知道他單純只想把自己的那一份,分享給他隔壁的小朋友。

這件事讓簡淑慧發現,老師的觀點和小朋友的觀點有很多的不同。透過課程分享,她更知道,必須要站在同理心去接納,而不是用自己看到的直接就去判斷。有時候自己也會有情緒難控管的狀況,這次營隊的課程,也讓簡淑慧學習到,老師必須要先觀看自己的情緒,唯有把自己的情緒控管好,才能教出好情緒的孩子。

簡淑慧說,現在的孩子都太聰明了,填鴨式的教育不是孩子所需要的,品格教育和生活自律是要從小建立。簡淑慧因自己的孩子在臺北大愛幼兒園就學,看見了孩子的成長,不但懂得感恩與分享,也會協助做家事,例如:如何洗碗、水量的控制、到怎麼洗才不會濺濕自己的衣服,及如何去關懷別人…….等等。小小的生活細節就讓她很感動,簡淑慧也在自己孩子的身上,有很多的學習,這是和別的幼兒園最大的不同。

◎老師的快樂 來自孩子的成長

另一位來自臺南大愛幼兒園的陳綺霞老師表示,有時事情很多,自己情緒起伏會很大,開始會跟孩子訂好規則,如果犯錯,會給他們機會,但如果他們再犯,陳綺霞按奈不住情緒時,她就會交給夥伴照顧,之後再找解決方法和策略。二人帶一班,就像「雁行理論」,遇到挫折時有夥伴協助、給意見,所以正向的夥伴很重要。

陳綺霞說:「雖然孩子須一再重複教導,但每天和孩子相處看到不同的成長和變化,是很感動與快樂的。」陳綺霞希望自己,透過營隊的進修,能更柔軟,學習用媽媽的心愛孩子,用菩薩的智慧引導孩子。

圖左 :林俞如在幼教工作上有五年經驗。(照片由林俞如提供)[攝影者:江昆璘]
圖右 :來自臺北大愛幼兒園的簡淑慧透過營隊,瞭解孩子的差異是非常大的,要學習接納這樣的差異。[攝影者:詹予慧]
圖左 :簡淑慧帶領臺北大愛幼兒園的小朋,在菜園認識植物。(照片由簡淑慧提供)[攝影者:江昆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