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行與實踐 學習教學藝術

2017/08/01| ◎吳珍香/志業體活動報導
列印
為期三天的「2017年大愛幼教老師成長營」7月24日至7月26日,於花蓮同心圓集會所舉行。來自全臺灣共五所大愛幼兒園,及馬來西亞三所大愛幼兒園的園長和老師們,齊聚一堂,希望透過每年一次的成長營,回來心 靈故鄉充電、學習、彼此交流。

◎ 課堂上 收穫滿滿

來自大林大愛幼兒園的洪紫綺老師,有五年的幼教經驗。一年前,她從網路上看到大林大愛幼兒園徵才訊息,想要學習與眾不同的教育理念,更增進自己不同的幼教經驗,因而加入慈濟大林大愛幼兒園的大家庭。

這一年來,洪紫綺老師發現,慈濟大愛幼兒園教學方式,有別於一般幼兒園。一般幼兒園著重紙本教育,大愛幼兒園則重視人文教育,並將品格和品德教育落實於孩子每天的日常生活中。

課堂上,李靜芳園長分享「幼兒人文在生活」,提醒孩子的生活教育不是口號,而是要從日常生活開始「學習」,是著重力行與實踐。洪紫綺現任教於幼幼班,她將把李靜芳園長分享的理念,落實於自己的班級上,給孩子從小紮根的訓練,養成好習慣、有規律,日後孩子們升小班、中班、大班,生活的自理與管理就能輕鬆自在。

除了有規律的人文禮儀生活,從小學習正念思考也很重要。不僅是孩子要有正念,大人老師更要有正念及靜定思考的能力,時時自我覺察,不要把情緒帶給周圍的人。這是洪紫綺在「寧靜的力量-靜定與正念」這堂課的學習。

帶領幼幼班,難免會遇到挫折及無法安撫的情形,以及自己也會有情緒不佳的時候。為了不影響到孩子的上課,紫綺會請另一位老師補位接續課程,自己則走到角落,緩和情緒。就如「幼兒發展停看聽」課程,講師金群豪說『換位思考』,以另一個角度去看待一件事,改變自己的思維和看法。

透過營隊的學習及教材的應用,洪紫綺從中體會到幼兒行為、學習、人格的養成,及健全的發展,都是從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循循善誘訓練養成。

◎輪流領導 換位思考

陳玉靜來自臺南大愛幼兒園,擔任大班老師,除了承擔老師,也輪調幼教行政。職務的調動、輪替,就如7月24日開營時,德旭師父以「雁行理論」勉勵教育團隊要輪流領導、團隊合作、互相扶持和激勵同伴。

「雁行理論」很吻合陳玉靜在幼兒園任職的輪調,除了可以瞭解每個工作崗位的性質,和遇到的困難點,最重要就是多方學習,和以同理心為對方設想,進而相互協助,這是一種工作分享。因為一個團體不是靠一個人單打獨鬥,需靠團體互相扶持、激勵,一起執行運作。

玉靜覺得現在的孩子很聰明也很孤單,很會察顏觀色,只要看到老師使個眼色時,都會自我收斂,修正自己的行為。「當蒙特梭利遇到畢卡索」課程中講師趙翊君說「老師是藝術家」,要幫助雕塑來自不同家庭,有著個別差異的幼兒。

遇到孩子鬧情緒,或捉弄其他小朋友時,玉靜會把他抱過來安撫,跟他說說話,平靜他的情緒。最讓玉靜感動的是大愛幼兒園的孩子都很善良,若與人發生爭吵、爭執、被逗弄,都能選擇原諒對方。

大愛幼教老師成長研習營課程豐富多元,不僅能運用在幼兒園的課程裡教育孩子,發揮教學藝術,也適用在與孩子相處的互動中和同事之間的相處。如課程「當蒙特梭利遇到畢卡索」,陳玉靜很能感同身受。

趙翊君老師分享「講誠實的話」,講誠實的話,有時候會傷人,無論是同事間或與孩子。當聽到誠實的話,當下會讓對方尷尬不舒服,不好情緒因此湧上,無論是老師或孩子若無法控制,則將影響課程的進行。

玉靜學習到,講誠實語時,要三思而後行,這是認知行為,不要像以前理直氣壯地認為這是為對方好,但對方卻認為受傷了,這是相對關係。所以從成長營的課程中,不僅學到覺察自己、調整腳步、換位思考,以及多傾聽不同的聲音,以善解、包容與同事相處,與孩子相處,這些都是源源不絕的善知識、善循環,這是慈濟團體與眾不同的地方,也是讓自己前進的驅動力。

圖左 :陳玉靜來自台南大愛幼兒園,擔任大班老師,除了承擔老師,也輪調幼教行政。[攝影者:吳雪慧]
圖右 :透過營隊,洪紫綺(中)從中體會到幼兒行為、學習、人格的養成,及健全的發展,都是從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循循善誘訓練養成。[攝影者:吳雪慧]
圖左 :來自大林大愛幼兒園的洪紫綺老師,有五年的幼教經驗,她覺得大愛幼兒園重視品格和品德教育落實於孩子每天的生活中。[攝影者:陳何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