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谷底大轉彎 充電找回初發心

2017/10/10| ◎蔡崇淳/志業體活動報導
列印
「很多時候,在生活當中、在工作當中會不小心的,會很意外的讓自己走岔了,可能會忘記自己的原來初衷,回精舍讓心靈沉澱一下,下一步會走得更穩。」馬來西亞的楊立前醫師,來臺灣花蓮參加2017年國際慈濟人醫會年 會,他心有所感地說。

◎ 找回行醫初發心 轉捩點

無常總是在不經意的時候悄悄地找上門,2011年楊立前在事業的高峰,突然跌落谷底,家庭經濟變成負資產,他開始反思,「我行醫好像跟原來想『懸壼濟世』的概念不太一樣,甚至對病人沒那麼慈悲、關愛。」

同年回到臺灣,他看見證嚴上人在草創初期,一張與林洋港為花蓮慈濟醫院籌建時拍的照片,照片裡上人含著淚水,上唇抿著下唇的憂心表情,讓身陷谷底的他,再一次重新定位自己。「那一刻『慈濟人』三個字,再度讓我燃起希望。」

也許危機就是轉機,在那個最卑屈、潦倒,連孩子學費都繳不出時,楊立前有了另類思考:「反正什麼都没有了,時間、專業是我能夠護持布施。於是開始辦了很多進修課程、心電圖課程,一些現代醫學操作課程,目的就是要提高馬來西亞的人醫妙手,也希望他們技術能提高。」

歷經三年的人生淬鍊,楊立前重新思考人生定位,找回從醫的初發心,人生轉淚點在他歡喜付出後,終於柳暗花明。

◎ 給自己騰出空間 成長

楊立前是內科、中醫中西結合,常常在中國、馬來西亞義診、賑災教學。「回到家,大家坐坐矮凳子、矮桌子,不分種族、年齡、階級、地位,大家一起生活學習,藉由縮小自己,沉澱的同時,為了我下一步的人生,做更好的持續。」楊立前醫師敘述讓自己重新走出新生命的方法。

「學醫的人,原來就跟兩千五百年前的誓約一樣;不忘初衷,對人的尊重、對生命的關愛、對生命的真愛,甚至主動去關懷走不出來的,我們走進去。」他要求自己不斷地隨著上人的腳步走,所以不斷回臺灣參加人醫會;「沉澱、縮小自己、重新新學習、重新出發。給自己騰出一個空間來成長,否則沒有空間,心就會雜亂,沒辦法平靜。」

◎ 失敗經驗是警鐘 有願有力

剛開始,他沒有太多的想法,只想著如何推茹素、環保、護持慈濟,進而將慈濟的理念推廣到各地。「也許我沒有很多成功的經驗,但我失敗的經驗足以給許多人一個警鐘。」

有人問他:「你是不是很有『慧根』?」楊立前會回說:「我不是很有『慧根』,但我很『會跟』,會跟著上人的腳步走,而且會緊跟著,邊走邊做。」上人說什麼,他永遠都是「做就對了」。

證嚴上人常講的「信己無私,信人有愛」也是楊立前遇到障礙時的座右銘,他說:「人生沒有跳不過的火燄山,只要肯行動就能超越困難。」

人生很多時候,在生活、在工作當中,會走岔了,忘記自己的原來初衷。楊立前藉著回精舍,讓心靈沉澱,找回初發心,下一步才會走得更穩。」就如今年人醫會的主題,他要不忘那「二千五百年的誓約。」

即使已經有六次回來參與人醫會年會,但每次回家的感覺都一如初衷的回甘好滋味,楊立前回到馬來西亞後,要多找一些當地華人一起來參加,菩薩大招生,一起施福。
圖左 :課間休息時,楊立前(右四)與同組學員合影,相約為這2500年的誓約一起努力。[攝影者:游國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