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一會 愛在黃土高原

2018/02/03| ◎汪育如/志業體活動報導
列印
1月24日渭源下雪,七點十分出發前往北寨村,天尚黑,摸黑出門,走在蜿蜒的山路,沒有路燈,有點危險,師傅開車開得慢。猶記得在向上人告假時,上人特別叮囑,要注意交通安全。

沿路少見住家,心裡想著,這些鄉 親要走多遠的路,才能到達目的地領取物資?後來詢問了一群長者,他們回饋,大約走一個半小時。「好遠啊!」「不遠!」「辛苦了!」「不會!」從他們臉上堆疊的笑容,我看到人性的單純美好,所求不多,知足便是富有,雖然背負著沉甸甸的物資,走在飄雪的雪地裡,也會走的輕盈。

這幾天與當地居民的互動,感受到一個人的韌性可以因為環境的困厄,而愈發堅強,人的本能會被激發。長住在高山上的居民,早已適應惡劣的天候,為了生存所刻畫的痕跡,從滿臉的皺紋及粗糙的雙手中窺見。

◎刻骨銘心的體驗

為了體會沒有戴手套鄉親受凍的感覺,我脫下手套,用心感受那分寒冷;融雪時打從腳底的冷冽刺痛,著實感到生長在臺灣的幸福。在黃土高原的子民都能生存,我們還有甚麼過不去的苦?自忖,若住在此地一個月,應該也能適應這邊的天候環境。

第一天(1/23)高山症產生的不適反應,堅持不吃藥,因為相信人有自癒的能力,適應就會好,果然隔天即生龍活虎。感恩自己向來適應力極強,沒有認床、失眠的反應,每到一地,很快就能融入。

兩年前腳踝韌帶斷裂,這兩年來不時會隱隱作痛個數天,若因活動需長時間走動或站立,會使用護踝,讓自己增加力量。這次出門忘了攜帶,卻在發放兩天後,頓然發現雙腳可以站很久,也不會疼痛,而且腰桿也能直挺挺,不因彎腰祝福的動作產生不適,好感恩啊!我的健康通過考驗了。

◎扎實的溫暖

「冬蓋棉被,夏秋收」,這是渭源當地老一輩鄉親的諺語;「棉被」指的是雪,四、五年未下雪的甘肅,對鄉親而言,這是一場瑞雪。前一天(1/23)還陽光普照,隔天即下起大雪,鄉親說,這是慈濟善人所帶過來的,大家都非常開心,因為「瑞雪兆豐年」,只要冬天下雪,來年必定豐收,真的是一場瑞雪。

聽完當地志工的分享,在搬送傳遞物資時,我淚流不止;流淚有兩個原因,其一,當地長年的乾旱,種植不易,即便有收成,也賣不出好價錢,鄉親生活極苦,為他們的苦,悲從中來;其二,這場瑞雪,象徵來年的豐收,為鄉親感到歡喜,留下歡欣的眼淚。

所謂雪花片片,可以看到一片片的雪花,好美。「雪」本來就是「長」這個樣子嗎?同住一個寢室,來自青海的祈海萍師姊說:「青海的雪不是這麼下,會一坨一坨,而且沒有雪花。」她與我同時觀察到甘肅的雪所呈現「雪花」的純白美麗。我們共同相信,這真的是一場瑞雪,因為大家的善念,讓雪也感動地「自動」呈現美麗的圖案。

在路園鎮發放(1/25)的現場,我與一名孩子互動,並抱起了她,孩子的奶奶,要孫女叫我媽媽,一聲聲的叫,我聽得好窩心,孩子也高興。拿出手機和小娃兒自拍,娃兒很好奇,拍下照片的剎那,娃兒笑了。原本兩歲的的弟弟不給抱,此時也湊了過來,對著鏡頭吐舌頭,留下可愛的身影。

發放結束準備離開時,女娃遠遠地跑過來,抱住我的雙腿,捨不得放手,我也緊緊抱住她,希望讓她感受到扎實的溫暖。

◎一期一會 愛連綿

1/27凌晨五點離開蘭州,前往機場,感恩蘭州的家人及慈青,在零下十二度的低溫,為我們送行,並為大家準備早餐,若不是法親,有誰願意在寒冷的天候為我們守候?

「相聚在這個地方,真是不簡單,多少個窮年累月,今天還能再見面。經過了千里迢迢,走過了萬重山,熬過了百般試煉,在此相互勉勵。」這是慈濟歌選「唱出希望」中的歌詞。臺灣到甘肅有三千公里之遙,來此一趟,確實不容易,走在雪花飄飄的路上前往鄉親的家,或步行到發放現場,一步步的腳印,是志工大愛共伴所印下的足跡。

此次的因緣相聚,或許是生命中唯一的一次,未來不一定會再相逢,但誠摯的祝福與祈願,希望在鄉親的心中種下一顆良善的種子,日後也能延續這分愛,讓人人共好。衷心期盼「大愛共伴有情天,寸步鋪路護大地」,綿延的愛,能繼續在黃土高原連綿不斷。

圖左 :雪花片片,呈現美麗的圖形,是善念共聚的展現。[攝影者:汪育如]
圖右 :汪育如與符續蓉(中)、符續文姊弟,開心合影。[攝影者:汪育如]

圖左 :人間有愛不孤單,步步腳印是大愛的痕跡。[攝影者:汪育如]
圖右 :第一天(1/23)高山症產生的不適反應,堅持不吃藥,因為相信人有自癒的能力,適應就會好。[攝影者:詹進德]

圖左 :汪育如(左)脫下手套半小時,將寒冷刺痛的感受刻在心版裡。(汪育如提供)[攝影者:汪育如]
圖右 :甘肅長年乾旱,大雪紛飛對當地的鄉親而言,未來是一個豐收年。[攝影者:詹進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