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 我該怎麼愛你

2018/05/28| ◎彭鳳英/志業體活動報導
列印
「孩子 我該怎麼愛你」,是啊!孩子,我們該怎麼愛你們?這是慈懿會的慈誠爸爸、懿德媽媽(慈懿爸媽),最常遇到的問題,也是最想瞭解該如何做到的事。

只要需要,父母都會竭盡所能的滿足孩子;慈濟大學的慈懿爸 媽也是如此,孩子在學期間,不論遇到任何生活、感情、心理上的問題,總會樂於提供成熟、豐富的人生經驗,幫助孩子發展健全的人格。

原本渴望離開父母追求獨立,一踏入慈濟大學,就多出幾位要稱為爸爸、媽媽的陌生人,有人覺得彆扭,有人擔心太多的約束。然而現成的爸媽,又豈是好當?

為了讓這群充滿熱忱當別人父母的教育志工,能夠更瞭解、更貼近孩子的心,人文處於每個月的慈懿日,安排八十分鐘研習課程,邀請各系所老師分享帶學生的經驗,讓慈懿爸媽學習、發揮陪伴、關懷的功能。

這個月人文社會學院的慈懿日(5/25)研習課程,人文處邀請兩位講師:社工系王文娟老師分享,大當家的互動四法「兼、囑、炒、擄」運用於班級經營,得到孩子很好的回應。東語系日文組陳昭心老師以「和慈懿會的互動」、「慈懿爸媽們的疑問;十項常遇到的問題」、「我想對慈懿爸媽們說」三個單元做說明。

◎大當家 互動四法

在家是小當家,要具備料理四法「煎、煮、炒、滷」,在學校當慈懿爸媽成了大當家,與學生的互動也是「兼、囑、炒、擄」四法,音同字不同,運用妥當自有巧妙。且聽王文娟老師如何將「兼、囑、炒、擄」運用於班級經營,且能得到很好的效果。

慈懿爸媽對學生來說是長輩,因此習慣交付一些任務給孩子,想讓他們學習負責任。王老師建議長輩們「兼」做平輩;當孩子的朋友,和他們交心、談心。也可以試著把自己當「晚輩」,多和孩子們交流,請教他們新資訊等等。「囑」是言教叮嚀,靜思語之外,適時加入自己的故事、經驗談。

王老師問:爸爸媽媽都有做菜的經驗,要把飯、菜炒得好,有兩個很重要的元素,是什麼?
「鹽、調味料」慈懿爸媽不約而同地回答。
「還有呢!」「火侯、食材。」
螢幕上出現四種食材海帶、白蘿蔔、辣椒、香菜。「我來考考大家,誰可以告訴我,這些食材的特性?」慈懿爸媽還在辨別呢,答案已然躍出:海帶,寒性、白蘿蔔,涼性、辣椒,熱性、香菜,溫姓。

食材有其特性,每個孩子也有其特質,所以:「我們要瞭解與尊重他們的獨特,適時激勵,燃起火花,而不是閃燃或ㄏㄨㄟˋ花 (臺語);也就是火侯要適中,適度給予激勵。」王老師舉例:期中、期末考前的關心,不要寫一些:念書了沒?準備好了嗎?一語中的說出慈懿爸媽的心思。「四字箴言就好『祝你All Pass』,孩子會覺得你懂他的心。」

接著傳授「擄」的方法:要擄獲孩子的心,基本上是參與;和孩子together & forever 參與他們的活動,參與就是陪伴,陪伴才能產生力量。

◎孩子 我該怎麼愛你

緊接著是陳昭心老師的課程,接到人文處邀約分享「孩子 我該怎麼愛你」,陳老師笑言:「這麼大的議題,尤其是對爸爸媽媽講,簡直是在關公面前耍大刀嘛!」只能根據八年的導師經驗和觀察,整理出慈懿日聚會的一些狀況,同時列出十項常遇到的問題。

慈懿爸媽常遇到的問題有哪些?陳老師以東語系為例,開學時最常聽到的是:「東語系日文組的孩子們好安靜喔!這個系的孩子和之前帶的不一樣。」慈懿爸媽們點頭如搗蒜。其實每一個系、每一個人都有其獨特性,孩子的個性、氣質,和家庭、學程背景有很大的關聯。陳老師以為:或許是不熟悉,多一些瞭解、包容,慢慢的氛圍會更融洽。

「很努力帶活動,可是孩子們好像興趣缺缺。我們很願意分享自身的經驗,但是孩子們有在聽嗎?」陳老師上課時,也曾發現類似情形:同學沒有在聽,一定是我講的內容和他們的雷達對不上,就趕快找一些吸引他的上事,不用太擔心,好像沒有人在聽,其實是有的。再以過來人身分安慰慈懿爸媽:「不要太失望,孩子也在摸索階段,難免有戒心,熟悉以後會改善的。」

「不知道要跟孩子們聊什麼?孩子心裡苦,但孩子不說;個人的習慣與好惡、隱私,對於未來的想法、宗教信仰……」不要因此而覺得很挫折,慢慢摸索、慢慢觀察,孩子們喜歡甚麼話題、哪些活動;陳老師非常認同王老師所說:分享成長故事、人生經驗。站在孩子的立場,從他的成長環境設想,提供正向的模範,而不是要求他;更不要比較,因為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

◎生命中的關鍵人

課程尾聲,王老師播放《人生界外球》,影片中教練要小球員永遠記住:不管最後是「輸」是「贏」,能一路走到這裡,是因為很多人的幫助,才能光榮的站在球場上。這些孩子能一路往前,最終逆轉勝贏得球賽,是因為有一群關鍵人的支持和陪伴。

社工系的懿德媽媽蔡麗蓉,四年前第一次當懿德媽媽,很生澀,很陌生,不知該怎麼和孩子互動,也不敢靠近孩子,總覺得有一些距離。還好人文處設計了很多課程,尤其是慈懿會的會前會,集合了學校老師、各班級慈懿幹部、資深教育志工,提供很好的創意教案;畢業前的最後一堂課,設計一些應徵工作的面談技巧,教導孩子注意服裝儀容等等。

看著討論熱烈的孩子們,麗蓉媽媽幽幽道出:好不容易和孩子們愈來愈親近,卻又到了道離別的時候。極為嚴謹的她,教育孩子就像教官管學生、主管帶下屬,感恩有機會來到慈大,學習如何去愛別人的孩子。王文娟老師的「兼、囑、炒、擄」,讓她更震撼:「知道了四年來的缺點,未來接第二輪時,要學習以晚輩心情和孩子交心、交朋友;更希望成為慈大孩子生命中的貴人,就像《人生界外球》影片中的每一位關鍵人。」

◎他們是我的朋友

慈懿會針對畢業班設計的求職、寫履歷、面試的內容,讓即將踏入社會的黃詩琦受益很多:「很多懿德爸媽,曾經當過公司主管,他們經驗很豐富,給我們很多的建議。」

四年前到慈大時,根本不知道什麼是懿德爸爸媽媽?原來是慈大的特點。回想大一時,同學們不會做時間管理,慈懿會設計了時間管理教案,教導孩子製作時間表,學習善用時間、不浪費。

剛到人生地不熟的花蓮,她覺得:「他們就像我的爸爸媽媽,每個月都會來看我們,我的爸媽也沒有常常來……」一下暑假,懿德爸媽家訪時和詩琦的爸媽互動良好:「我的爸媽一直很感謝慈懿爸媽,願意為慈大孩子付出,每個月都到慈大關心我。」四年下來,詩琦有說不完的感激:「與其說他們像我的父母,其實更像我的朋友。」

因為有了慈懿爸媽,慈大孩子無論在學期間或畢業了,背後永遠有很多人支撐著他們往前走。王文娟老師、陳昭心老師都相信:慈誠爸爸、懿德媽媽,都是慈大孩子生命中的關鍵人。

圖左 :社工系王文娟老師分享,大當家的互動四法中的「炒」要瞭解與尊重他們的獨特,適時激勵,燃起火花,而不是閃燃或ㄏㄨㄟˋ花 (臺語);也就是火侯要適中,適度給予激勵。[攝影者:張嫦娥]
圖右 :充滿熱忱當別人父母的教育志工,用心聆聽講師授課,希望能夠更瞭解、更貼近孩子的心。[攝影者:張嫦娥]

圖左 :人文處於每個月的慈懿日,安排八十分鐘研習課程,邀請各系所老師分享帶學生的經驗,讓慈懿爸媽學習、發揮陪伴、關懷的功能。[攝影者:張嫦娥]
圖右 :「孩子 我該怎麼愛你」,是啊!孩子,我們該怎麼愛你們?這是慈懿會的慈誠爸爸、懿德媽媽(慈懿爸媽),最常遇到的問題,也是最想瞭解該如何做到的事。[攝影者:張嫦娥]

圖左 :「孩子 我該怎麼愛你」,陳昭心老師笑著說:「這麼大的議題,尤其是對爸爸媽媽講,簡直是在關公面前耍大刀嘛!」[攝影者:張嫦娥]
圖右 :社工系四年級蔡麗蓉媽媽,於畢業前的最後一次慈懿日課程,分享慈懿會設計的應徵工作的面談技巧,並教導孩子注意服裝儀容。[攝影者:張嫦娥]

圖左 :家聚時間,蔡麗蓉媽媽和孩子們溫馨話家常。[攝影者:張嫦娥]
圖右 :即將畢業的黃詩琦(中),珍惜和同學相處的時間。[攝影者:張嫦娥]
圖左 :每個月一次的慈懿日,王文娟老師(中)都會到班上陪伴同學、慈懿爸媽。[攝影者:張嫦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