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美善勤學習

2018/06/11| ◎蔡玉玲,陳沛慈,陳美秀,凌涵沛,賴月紅,洪乃文/志業體活動報導
列印
三百三十七位學員端坐在新北市三重志業園區講堂上,聚精會神聆聽著一個個聞名遐邇的講師傳授畢生所學,手卻不停地作筆記。他們是分別來自臺北、桃園、新竹、宜蘭、花蓮、臺東、金門、澎湖的人文真善美志工。

20 18年「人文真善美通識精進研習課程」,於6月9日至10日舉辦;這次有別以往,是為期兩天一夜的活動課程,並以實作為訓練學員的重點。

上人慈示:「在慈濟世界,人品典範及慈濟文史可以留下,要感恩人文真善美菩薩。人文真善美分秒為世間留史,記錄人人的生命價值。」上人並勉勵真善美志工,雖然發心容易,恆心難,但世間的專業,都是肯去學、肯去投入,也會是專家。

◎ 捨了十分鐘 遇見真幸福

本身就是香港真善美志工的潘翠微,2012年回到花蓮精舍任職。今天(6/9)以自己二十五年在慈濟的經驗,分享她從聞慧(認識煩惱)到思慧(壓服煩惱)載入修慧(根除煩惱)的歷程。

早期的潘翠微自覺很能幹,慈濟在香港很多的事務需要潘翠微的著力,一次在香港已經答應當司儀,期間一件事讓翠微不滿意,馬上就不做當天司儀的角色。

慢慢的她發覺為何別人怎麼都不找她了,同是香港真善美志工告訴她:「大家都很怕你,凡事只好請年紀較長的志工來跟你溝通!」原來是自己的個性讓人避而遠之。

不善與人共處的她在人群中是一大考驗,這也是她在慈濟三進三出的原因。於是她來到花蓮精舍任職,讓這清修的大環境來改變自己。

愛獨處的潘翠微有一天把她寶貴的十分鐘用來幫忙擦桌子時,突然覺得一股平凡的快樂湧上心頭。原來把每天要尋找的十分鐘捨出去,沒有去找它,心中就沒有負累,而是充滿了平靜,這就是翠微要找的生活。

◎ 打造友善長者的公共空間

氣質優雅的智榮基金會總監李竺姮,今天帶著甫喪母的心情以「慈濟50普拉斯(plus)」專題為學員們演講。也是慈濟志工的李媽媽在離世前要女兒一定要沈穩完成此次任務,總監帶著淚水說:「媽媽會在天上聽的。」

五年前智榮基金會開始研究高齡社會問題,並開始與消費者深度對談。以臺灣三十個據點,一一採訪,整理出高齡長者背後有說不出的各種難處。

李總監表示,高齡長者一生為家庭付出很認命,也很「韌」命。但在生活打理、均衡飲食,尤其是醫療與交通移動問題,對他們都是最大的考驗,也讓他們最為憂心。加倍友善的行走及駕車環境,讓長者由家走到醫療路中,走得更順心。

她肯定慈濟人醫會志工,走入偏鄉義診,有難的人走不出來,有福的人就要走進去,給予關懷膚慰。她希望慈濟志業的作法,可以作為社會福利示範與指標。

學員於春燕年齡已近七十歲,她以同理心認為,長者需要尊嚴及自主,不希望被貼上老化標籤,也希望自己能自主行動。所以,期待未來年輕人發揮創意,開發符合長者需求、多元的輔具,能滿足各種生理狀況,讓他們減輕負擔。

◎ 善用媒體傳播美善

在新聞影音爆炸的網路時代,如何抓住稍縱即逝的傳播時機,資深媒體人陳秀鳳分享「NGO不可不知的數位媒體」議題。

在網路數位科技時代人手一機,新媒體已成主流,主控權在自己。如何善用社群媒體,將慈濟的美善傳播出去,可運用各分會臉書、社群組織,以超連結的方式,豐富數位新聞策展內容。

透過影片、簡報,陳秀鳳條理分明地敘述,迎接新媒體時代的來臨,該如何抓住閱聽者的目光,才是贏家。

成功傳播的關鍵,必須掌握傳播的要素。利用影音新聞視覺敘事公式:「遠景、中景、特寫、轉場鏡頭、特寫、中遠景。」讓觀眾看到背景鏡頭,能提高收看影片的意願。陳秀鳳的專業分享,讓學員獲益匪淺。

◎ 實作中看見成長

9日下午的實作課程,對於學員來說是這次精進課程中最大的挑戰,學員不只是上課,還需要學以至用,立即進行實作,這次共分六組實作,以圖、文、影三合一為一組,抽籤決定製作主軸。

各組帶開後開始實作採訪,對於每位學員來說,因為是用抽籤的沒有辦法事前準備,有些學員的合作伙伴,今天才剛認識,對於學員來說是很大的挑戰。

新泰區學員以音控志工葉明珠為訪問對象。出訪前,大家分工記錄、照相、攝影及錄音工作,討論訪綱方向,分秒必爭。

桃園團隊採訪機動組。在資深志工李美儒指導下,組隊討論達成共識,以故事「善接變化球」為主題;編採會議後,開始尋找採訪對象。採訪時,文字學員陳明麗問受訪者:「機動組要做甚麼?」美儒在旁引導明麗由問題中再如何接問問題。

新竹區學員分配到採訪人文真善美志工,領隊李秀琴以菩提帶新芽的方式分隊採訪。從訪問真善美志工中,李秀琴學習到,要完成一支完整的圓緣帶,活動前,編採跟影視志工要有充分的溝通,了解畫面的需求,並做出契合的人物專訪,再提供給製作團隊,才能圓滿圓緣帶。

學員陳信安表示,臺東真善美人很少,這次實作學習到大景、中景及特寫,雖然忙到深夜,但跟著團隊學習進步空間很大。

梁碧霞來自基隆,自喻是一塊磚石,讓她勇於拋磚引玉的力量,來自於團隊的強大後盾。今年剛加入文字行列,在實作中更深深感動團隊的互助合作。

兩天的課程在學員們互道感恩聲中,帶著滿滿的所學各自回到所屬的志工崗位上,相信今後真善美的記錄及報導必能更貼切會眾,讓愛在世間循環不斷……。

圖左 :6月9日上午,參加真善美通識課程的學員們,陸續報到。[攝影者:陳明欽]
圖右 :李竺姮探討高齡社會長者在日常生活中,醫療與交通移動問題。根據三十個據點的訪問及統計,高齡長者背後有說不出的難處。[攝影者:魏國林]

圖左 :宗教處同仁潘翠微,也是香港真善美志工,分享她謹記心中的三慧──聞慧、思慧、修慧。[攝影者:蔡瑞聰]
圖右 :透過影片、簡報,陳秀鳳條理分明地敘述,迎接新媒體時代的來臨,該如何抓住閱聽者的目光,才是贏家。[攝影者:陳忠華]

圖左 :梁碧霞來自基隆,自喻是一塊磚石,讓她勇於拋磚引玉的力量,來自於團隊的強大後盾。今年剛加入文字行列,深深感動於團隊的互助合作。[攝影者:蘇峻民]
圖右 :臺東陳信安說:臺東真善美人很少,這次實作學習到大景、中景及特寫,雖然忙到深夜,但跟著團隊學習進步空間很大。[攝影者:蘇峻民]

圖左 :新泰區學員,以採訪音控為主題。出訪前,大家分工記錄、照相、攝影及錄音工作,討論訪綱方向。[攝影者:謝明晉]
圖右 :三百三十七位學員端坐在新北市三重志業園區講堂上,聚精會神聆聽著一個個聞名遐邇的講師傳授畢生所學。[攝影者:魏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