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這 慈青恆持當下

2018/07/08| ◎施金魚,賴秀緞,許竹宜,何麗華/志業體活動報導
列印
「2018慈濟大專青年心靈成長營」,7月2日在花蓮靜思堂國議廳開營,來自臺灣、大陸、越南、馬來西亞一百一十多位學員,模擬書店的布幕錯落在講臺上,學員彷佛置身美麗的書海。

跟著輕快活潑的旋律揚起,課務 組帶動唱〈人生要恆持當下這一刻〉:「人生要恆持當下這一刻 不要空談 不要妄想 說做 想做 不如動手做 要知道 知道是知而行道……」

◎ 「愛」在這 心青年

「歡迎各位學員來到東部最美麗的『慈青書店』,探索自我,找到新能量,找到未來方向。」課務陳孝慈說:「今年是慈青二十六周年,讓愛縱放,青年行動實踐公益分享,這次營隊主題『i・在這 心青年』透過這間書店連結繫慈青與慈濟,讓生命豐富了起來。」

「慈青書店」店長也是學員長的劉乃嘉提:「人生要恆持當下這一刻,小事不做,大事難成,雙手能做天下事,尋找生命的答案,在於身體力行的體悟,多做多得,少做多失。帶著你的熱情無限大,一起找到揮灑青春的價值。」每個人都是一本耐人尋味的書,有人渴望冒險,有人等待治癒,也有人需要一股勇氣。

影幕上出現四瓶養樂多,劉乃嘉緊接著說:「送你們四瓶多多,多微笑、多喝水、多分享、多回饋,元氣滿滿,探索自我新方向,揮灑青春分享愛。」

「歡迎回家,年輕真好。」德璔師父提到上人期許慈青把握課餘時間,為人群付出,以寬闊的心,大愛的精神,培養悲天憫人的心,學習與人相處。」德璔師父祝福學員入寶山,不空手而回。

德(耒曼)師父說:「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本書,獨一無二的書,需要獨立學習。你的鑰匙對準心靈的方向,營隊在雙向遊戲、故事譬喻中體悟道理,了解佛法,尤其注重慈濟人文、食衣住行生活禮儀。」

◎全能改造王 從身形做起

「團體的美來自於個人」,成長營特別安排「學佛行儀,食衣住行」分站活動。期望學員們將禮儀落實於生活中,展現慈濟人的團體之美,之後分組帶開進行示範、學習與儀禮的驗收。

文藻外語的陳睦涵是第二次參加營隊。她提到:「食的威儀,是教導正確的拿碗,讓自己看起來端莊又淑女。回去會分享給家人,原來吃飯也可以很優雅的。」慈大傳播系二年黃玫嘉分享:「經過這次學習,我會利用機會影響爸爸、媽媽和妹妹,讓家人也可以像我一樣。」

簡潔明瞭的入住指南:「寮房不充電,安板身充電;頭髮撿乾淨,排水好順暢;棉被摺的方,入睡也心安。」志工張美容緊接著示範摺疊蓋被、墊被,和枕頭放置的位置。

就讀耕莘健康管理專科學校的黃祈穎,勇敢打先鋒自動出列被驗收。驗收後黃祈穎羞澀說:「被子摺得方方正正,乾淨又有禮,品德加分,讓人歡喜。」

第一次承擔隊輔的吳宇陞,也重複摺被一次,讓學員加深印象。他精神奕奕地分享:「從中學習對自己負責到怎麼樣去引導學員,而不是指正他的錯誤,圓融共事合和互協。」

「慈青髮型新時尚,女生綁雙辮,瀏海夾兩邊;男生理清爽,人人都開朗。」
課務郭宜蓁詳細解說,並問學員:「女孩為什麼要綁髮辮,不能綁馬尾?」

馬來西亞學員杜嘉儀主動說:「女生最愛美,儀容打理乾淨,辮子綁得整齊得體,可提升氣質。」杜嘉儀走向前展示兩條乾淨俐落的「蜈蚣髮辮」。志工吳秀月感動的說:「每年馬來西亞的學員回來參加營隊,個個綁著清爽的蜈蚣髮辮,給人非常亮眼的感覺。」

來自高雄實踐大學的慈青陳弈亘,持著「型男」的髮型卷,剪好頭髮後,他一臉自信地表示:「參加營隊前正忙著期末考,所以沒心思去剪髮。在四威儀課程中,看到「型男理髮卷」,毫不猶疑就要,頭髮梳理整齊感覺活潑有朝氣。」

「生活禮儀」課程,經過食衣住的分站學習之後,全體學員齊集全球寮房的集會所,恭聽德(耒曼)師父講授「學佛行儀」。

德(耒曼)師父說明:慈濟是佛教的團體,以回歸佛制時代的精神,以佛法作人間事,在人間修習佛法。整體之美來自於個人,學佛行儀和前面的分站課程都在講禮儀之美。學佛者要讓舉止動作,都表現出很有修養。

「外表整頓好,就顯示出內心的清淨;也就是說,如果身體端莊,代表心就很端莊。」德(耒曼)師父勉勵臺下學員要做最好的自己。「人格成,佛格就成,面容舉止合宜都是從日常生活休養忍辱得來的。」

講解學佛的精神理念之後,德(耒曼)師父帶領學員練習「問訊、放掌、禮佛三拜」,並請十位隊輔臺上示範,學員們個個認真練習,師父及陪伴志工予以調整。

大陸學員鐘玲娟原本對佛教的了解相當侷限,經過德(耒曼)師父簡單易懂的解說之後,對於佛教及其基本禮儀,有了更清楚的概念,也明白它的重要性。

學員肖美霞曾經到佛寺跟著師父禮佛三拜。雖然知道行儀的重要,但僅僅那一次,也就忘了。她說:「認真觀看分解動作,重新復習,從中體悟到,任何學習一定要貫徹實踐,而慈濟就是個『行動派』,強調身體力行。」

第一天的課程來到尾聲,黑夜的布幕落下,學員小組圍坐,唱起「這裡是我第二個家 是回憶盛開的地方 歡笑沸騰的操場 書香飄盪的課堂 這裡是我第二個家 讓生命豐富又精華……」一遍又一遍唱著,拉近彼此的距離,分享著感動。

學員黃西感恩的說:「慈濟對我的教育和愛方式,讓我與母親的關係改善,影響我教育孩子的態度,給孩子足夠的愛,他們除了愛自己,更能愛別人。」求學時領慈濟助學金的黃西,去年考上教師,因為慈濟給了她方向,她帶著感恩的心,選擇回家鄉江蘇泗陽服務,而不是一線城市任職。她希望帶動家鄉的志工隊伍,並發願勸募,朝慈濟委員受證邁進,黃西說:「對的事,爭取機會做。」

「有心回來,就先把自己掏空,不要懷疑,不要排斥。」第三次參加慈青營隊蘇州莫佳妮說:「我以前走路像個男孩,不懂得走路也要用心當下。營隊活潑不失禮儀,改變了我。」

「每個人都是分身佛、說法者。看到海外學員的精進,驚見自己的懈怠。從每個人身上感受他們是用愛發電,從他們默默發電的行儀,我再次充電。」就讀長庚大學學員蔡沛岑分享她的感動。

「2018年心靈成長營」,慈青在慈濟相遇。為了找到回家之路,來自各種不同方向的人,在此交會;聚合彼此力量,再重新出發。「生命感動生命的過程,被感動的人,再去感動人。」彰師大的鄞慧慈有所體悟的說:「期待三天的課程,走出屬於我們的青春。」

圖左 :2018慈濟大專青年心靈成長營,7月2日在花蓮靜思堂國議廳開營,來至臺灣、大陸、越南、馬來西亞一百一十多位學員,課務組帶動唱〈人生要恆持當下這一刻〉輕快活潑的旋律。[攝影者:徐金生]
圖右 :2018慈濟大專青年心靈成長營,德(耒曼)師父(左)、德璔師父(右)歡迎學員回家,並說上人期許慈青:把握課餘時間,為人群付出,以寬闊的心,大愛的精神,培養悲天憫人的心,學習與人相處。[攝影者:徐金生]

圖左 :「慈青書店」店長也是學員長的劉乃嘉提到:「人生要恆持當下這一刻,小事不做,大事難成;雙手能做天下事,尋找生命的答案,在於身體力行的體悟,多做多得,少做多失。」[攝影者:徐金生]
圖右 :魏靖霖(左)、郭宜蓁(右) 講解衣著的禮儀。[攝影者:徐金生]

圖左 :慈青髮型新時尚,女生綁雙辮,瀏海夾兩邊。志工吳秀月(右二)說:「綁蜈蚣髮辮,給人非常清爽亮眼的感覺。」學員蔡沛岑(右一)主動出列做新體驗,吳秀月俐落的以她做示範。[攝影者:徐金生]
圖右 :學員黃西(帶黑手套)去年考上教師,因為慈濟給了她方向,她選擇回家鄉江蘇泗陽服務,而不是一線城市。她希望給孩子足夠的愛,他們除了愛自己,更能愛別人。[攝影者:徐金生]

圖左 :來自高雄實踐大學的慈青陳弈亘(右),在志工吳秀月(左)剪好頭髮後,一臉自信表示,「參加營隊前正忙著期末考,所以沒心思去剪髮,在四威儀課程中,看到「型男理髮卷」,毫不猶疑就舉手,頭髮梳理整齊感覺活潑有朝氣。」[攝影者:徐振富]
圖右 :德(耒曼)師父講述「學佛行儀」,以「學佛要做最好的自己,人格成,佛格就成。」勉勵學員。[攝影者:潘常光]
圖左 :學員鄭嘉敏(右二)用心做筆記,她謹記德(耒曼)師父的叮嚀,脫下慈青制服,舉止動作一樣要有氣質。[攝影者:潘常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