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人後盾 堅守靜思家風

2018/09/15| ◎林儀茹/志業體活動報導
列印
「辣椒去籽,才不會辣,做人要去執,才不會傷到人;身體會累,只要甘願,心就不會累。」靜思精舍德勘師父言,淨皂、秋薑黃粉等都是精舍師父為了上人、為了慈濟家人的健康而研發的靜思文物。

靜思家風永遠不變的準 則,是「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農禪精神,2018年印尼四合一幹部精進研習的指導師父德勘師父,於9月12日與學員們分享靜思的由來、精舍生活、手工和靜思文物等點點滴滴。

◎堅持自力耕生 奠定靜思家風

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進入靜思境界,悟宇宙真理而成佛,此即靜思精舍的「靜思」由來,而拆開字義來看「靜」是青山無所爭,「思」是福田用心耕。

證嚴上人創立慈濟世界五十二年以來,選擇對的事,方向清楚,便堅持到底。「克己、克勤、克儉、克難」是佛教慈濟克難功德會成立時,樹立的精舍生活、法脈宗風。

上人皈依印順導師後,在其座下的時間不多,一句「為佛教、為眾生」,上人便忙碌了一輩子。上人受戒後,在六個月的時間內,每天只睡二個小時,其餘時間都在研讀《法華經》,上人不講神通,但是個覺悟者,來人間度化眾生。

靜思精舍雖小,但是五臟俱全,並且很多的設施都是一物多用,這種克難環境中發展出來的簡樸風格承襲至今。為了迎接全球慈濟家人,靜思精舍前後擴建,精舍師父也自己當起小工,綁鋼筋、拌水泥。

◎期許要薰法香 慈濟路走得遠

在早期什麼都沒有的情況,上人勉勵第一代靜思弟子要有徹底犧牲的精神,吃人家所不能吃的苦,並且做事不貿然提出,一但決定要做,就要勇往直前去執行,若做得不好,上人還是會在後面接著做完。

「簡單,是一種態度,是一種堅持,也是一種修行。」德勘師父語重心長地叮嚀,期許大家要薰法香,法要入心,慈濟路才走得遠,遇到困難時才能堅持。

八十五歲學員倪朝珠(Ganda Suhanda)從書籍中認識證嚴上人已久,這次終於有機會回到花蓮,聆聽靜思家風一堂課後,倪朝珠覺得若能學習及效仿上人,並具有上人5%~10%的功力,那麼在社會上就很好用了。

倪朝珠在印尼每個月都會與醫生、物理治療師一同前往殘疾機構關懷,長時間投入後,與殘疾人士和家屬成了朋友,而這種情感也在他的心中有著一股暖流。

◎日日勤做手工 想方設法成就

靜思精舍師父秉持只能是護持功德會、基金會的一方,不得將功德會、基金會的資源流用於靜思精舍。師父做嬰兒鞋手工的同時也是成立「佛教慈濟克難功德會」,上人做嬰兒鞋滾邊的功夫非常精準,因為上人做事心神貫注。曾經精舍的木材因潮濕而起不了火,上人進去一看,專注當下,沒一下就生起材火。

而穀粉是因應上人調養身體而流傳下來的文物,「路邊董事長」德安師父承接起穀粉的工作,曾因機器的老舊爆炸而受傷,卻忍著繼續工作;具有藝術天分的德慈師父,長期因在陶藝坊使用陶粉,而致手、腳潰爛仍不間斷陶藝工作,純粹是出自一分想多幫精舍的心。

來自雅加達的學員黃如玉(Sharan Nurliani)承擔印尼靜思堂布展之導覽員,平常對於靜思家風的了解來自書籍上,導覽時也只能簡單說明,經過德勘師父的分享後,發現精舍師父生活的艱辛和用心,黃如玉在汲取法水後有更多的能量和想法可以跟印尼家人分享,更發願要跟緊上人的腳步。

上人認為佛教不該只是自己關起來,而是做利濟眾生的事,又考量靜思精舍需要有經濟來源,於是想方設法地找手工來做。精舍師父們所做的每一種手工都是師父照顧自己和基金會同仁的方式,也是慈濟人的後盾。

圖左 :「靜思家風」課程,靜思精舍德勘師父分享師父們「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農禪精神,是靜思家風永遠不變的準。[攝影者:許翠卿]
圖右 :八十五歲學員倪朝珠,聆聽靜思家風一堂課後,希望能學習及效仿證嚴上人的精神。[攝影者:許翠卿]

圖左 :學員黃如玉(右二)經過德勘師父的分享後,發現精舍師父生活的艱辛和用心。[攝影者:許翠卿]
圖右 :來自印尼學員,聆聽德勘師父分享「靜思家風」,靜思精舍師父們跟著上人從「克己、克勤、克儉、克難」走過來,如今仍堅持清規。[攝影者:許翠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