鐮刀如手術刀 不忘尊重

2018/10/17| ◎蔡翠容/志業體活動報導
列印
2018年「傳承靜思法脈、弘揚慈濟宗門」志業體同仁精進共修,於10月12日至14日連續3天,來自臺灣、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慈濟四大志業同仁,不分工作身分、不論等級,大家穿同樣的衣著,一起行住坐臥,齊聚在 花蓮靜思堂精進共修。

講經堂裡,經過一天密集的課程後,10月13日全體學員凌晨四點便整裝待發,期待步行走入靜思精舍親近慈濟人的心靈故鄉。無奈天公不作美,經過一夜的大雨,地上又濕又滑的,為了安全起見,於是改乘巴士進精舍做早課、恭敬聆聽證嚴上人宣講《法華經‧隨喜功德品》,開啟很有法味的一天。

◎用心細心 體驗農禪

聽經聞法,緊接著學員自動拿起掃把或草扒,在短短的一二十分鐘內,將菜園廊道的落葉掃盡,讓屋舍內外的角落顯得一塵不染。大家收拾好工具,目標一致迅速進入主堂,虔誠唱出〈祈禱〉,共震愛的效應,隨即迎接證嚴上人與志工們的早會時間。

精舍生活緊湊,把握分秒一刻不懈怠。隨即,學員們開始同步體驗靜思精舍師父們自力更生,克己、克勤、克儉、克難的農禪生活。

「需要手套嗎?戴上保護一下,比較安全。」德恭師父請學員穿上雨鞋、戴上斗笠,一行人隨著師父到菜園割菜。聽過師父的解說後,大家各自分菜畦採割地瓜葉。

蹲在菜畦間,臺北慈濟醫院副院長兼泌尿外科醫師楊緒棣,拉起幾葉地瓜葉仔細端詳,口中念念有詞,看了看後,他小心翼翼舉起手中的鐮刀,輕輕地割下地瓜葉。

◎自我改變 感恩善解

到醫院已服務十四年的楊緒棣是第一次參與法脈宗門營,對此,他自我調侃,在外面徘徊很久,我是「博聞愛道,道必難會」的那種人,只嘆「機緣未到!」

在慈濟多年,令楊緒棣感動的事很多,但他卻是心不定而裹足不前。這一次下定決心來參加,是何種機緣?他說:「第一是我入經藏,又把上人的《無量義經》和《藥師經》讀完,也去寺廟參拜,經過一連串的自我改變。」最近,楊緒棣體會到行善讓人有機會看到苦,更了解「苦集滅道」。

因為身為副院長,楊緒棣想要以身作則帶動同仁,於是他決定報名參加此次課程。然而,對於自我的改變,他察覺到對於人與事,更懂得知足與感恩;也因為如此,要善解別人也就多了幾分的同理心,比較能包容。

「以前我當外科部主任時,據說他們參加我主持的會議,都會睡不著覺。」楊緒棣自覺是一個看起來很兇的人,因為會要求一些數字,一些具體的東西,不可以閃避。

如今,楊緒棣受到趙有誠院長的影響,教會他許多事情,特別是慈濟的管理制度:「以戒為制度,以愛做管理」。這一兩年來,楊緒棣自覺更深入了解慈濟了,「自己也改變蠻多的。」

◎尊重生命 愛護生命

這一次出坡,楊緒棣體會到「行住坐臥無不都是佛法」,身為外科醫師的他形容,自己拿起鐮刀就像拿著手術刀一樣,在割地瓜葉也就像在動手術一樣。

「因為師父跟我們講,要割在嫩葉的上面一點,這樣子才能讓它繼續生長。」這讓楊緒棣體會到,好像在開刀,「開刀最重要的是甚麼?我的老師教我們要tissue respect(尊重組織);再來要分辨,好的要保留、尊敬它,不能碰;壞的,就要拿掉。」

在菜園裡,楊緒棣很認真地辨認青菜的組織,「對我來講就是慢慢在練基本功,我們要慢慢去學要做甚麼。」再則,聽到德恭師父提及,「大家都喜歡吃嫩葉,但是我們不是馬上要吃,所以不摘嫩葉。」楊緒棣對此有深刻的體悟,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不要執著某一樣東西。

楊緒棣進一步體會「有為法」要因時、因地而變,而不變的是尊重生命,愛護生命。「這麼多種變化,其實它有一個根本的道理,把這個道理抓住了,學佛的道路就會平順,人生就會平順,我們就可以去幫助更多、更多的人。」

圖左 :靜思精舍德恭師父先向大家說明,出坡的內容與環境介紹。[攝影者:王耀正]
圖右 :體驗農禪生活,大家收穫滿滿歡喜合影。[攝影者:王耀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