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髓唯心 用愛灌溉

2018/11/14| ◎凌涵沛,邱語娟,葉正忠,柯玲蘭,曾秀旭,高愛芬/志業體活動報導
列印
2018年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11月12日進行第三天的課程,志業體資深講師群諄諄告誡、循循善誘,期許學員們更加了解自己的責任與方向。黃思賢談到慈濟宗門的要義是「靜思法脈勤行道,傳承法髓弘誓 願;慈濟宗門人間路,悲智雙運無量心」。也就是「要用誠正信實的心,自力更生,發大願;做任何事都要慈悲為德,智慧為懷」。提醒大家,受證是一種約束,來慈濟要放下執著、妄想,要守十戒。

海外培訓學員們順利地走入第三天的課程,這幾天以來,佛法薰陶與理念的傳承,讓每個人臉上堆砌的歡喜,越顯柔和亮麗。

◎ 透過學習 願力成行

今天第一堂課,講師慈悅師姊先引領大家以閩南語唱慈濟歌〈美〉,「美佇三輪體空無所求,美佇付出付出再付出,美佇心連心、美佇手牽手…」貼切闡釋慈濟宗門的精神。慈悅分享自己,從原是個很有主見、不願意被團體框住的性情,至拳拳服膺證嚴上人的法教「信、願、行」,不只是改變而是脫胎換骨。慈悅師姊認為,受證以來在上人身邊學習,承擔種種勤務,如中正紀念堂的浴佛、水懺法會,不論是在臺灣或馬來西亞、新加坡、香港等地,無不都是大家有深信的願力,才能共行。

來自東埔寨學員Ms. Chon Srey On透過胡美玲翻譯分享,她看到影片中敘利亞難民的悲慘,也看到了上人慈悲濟世的精神,有著不可言語的感動。喜極而泣的她表示,很開心在慈濟裡有機會發揮良能,走在菩薩道上願力成行。

馬來西亞雪隆何維美分享,大陸學員們克服三百公里甚至六百公里的距離,搭火車去培訓,相較於自己開了車就可以出門,只是半小時的車程,還要抱怨路途太遠。她覺得很懺悔,要珍惜因緣,緊緊跟隨上人,以後不能有這樣的想法。

◎用智慧做慈善

「慈善是慈濟的根」講師陳志明以五十幾年前,上人因不忍眾生苦難,展開慈善志業的短片,說明慈濟的緣起。

慈善的核心價值在於「教富濟貧與濟貧教富」。對慈濟內部,教富以資濟貧;對外界,濟貧同時教富。亦說明慈濟「全人、全程、全家、全隊」的慈善理念,讓關懷個案得到完整的照顧。

上人常說「悲智雙運」,做慈善也要學習與發揮智慧,幫助別人,要幫到對的地方,不要「幫倒忙」。另外,陳志明將馬斯洛(Maslow)人類五層次需求與慈善的理念相結合,引申說明從濟貧到教富的過程,等同於生理、安全、社交、尊嚴、自我實現等,由下而上五個不同層次的人性需求。

陳志明告訴大家,慈善工作應修的五項功課─傾聽同理、團隊合作、學習的心、自我照顧、淬鍊智慧,期待與學員們一起努力。他同時期盼學員們:「從事慈善工作,要時時回到原點,回歸慈善初心。」

◎ 愛是最好的良藥

今天醫師節,臺北慈院趙有誠院長,專程來到現場與海外學員結好緣。院長細數1972年,慈濟醫療緣起於花蓮仁愛街義診,但貧病相依,十四年來仍無法解決很多問題,上人力排眾議籌建花蓮慈濟醫院。上人不畏艱辛勉勵大眾:見人要起歡喜心,見事要發大願心。

來自新加坡,嚴慧玲對大醫王秉持「有苦的人走不出來,有福的人就走進去」大愛精神,去到偏遠地方往診特有感觸。她睜著大眼睛表示,過去總埋怨自己很可憐,無法購買想要的物品;但今天看到一張張因意外或生病的照片,讓她覺得自己很有福,因為至少身體很健全。

馬來西亞的林柏宏透過這堂課程了解,原來愛才是人生最好的良藥。趙院長帶動醫生最重要的信念就是愛,有愛心就能認真看好病人的病,找出辦法治好,讓病人遠離病痛。現代人有很多煩惱、壓力、貪欲都是因為缺乏愛,細胞本身是好的,長期被所作所為影響,就容易產生問題。

◎ 向下扎根 茂盛教育

「教授是永遠的職位,目前擔任副校長,在學校是負責『笑』。」慈濟大學劉怡均副校長幽默地這麼說,引來臺下陣陣笑聲。她今天分享「向下扎根、向上茂盛」的重要。

慈濟大學四年級的南非慈青林琪蘿,小學就讀慈濟在南非援建的「慈濟第一小學」(Amancamakazana primary school)。2004年,代表南非來臺參加慈濟活動,用中文感謝證嚴法師及全球慈濟人,並答應法師要好好讀書,將來到臺灣讀書。2013年,琪蘿如願到慈濟大學就讀,說得一口流利的中文,並投身慈濟行善十四年,副校長讚歎說:「這就是教育的力量。」

劉怡均說,慈濟大學四年教育非常重要,也許他們是以中等成績考進來,但在此受過嚴格教育後,提升了品質,出社會做事的態度一定比一般人多了一分的誠懇。慈大也會送學生去看外面的世界,回來後,學生變得很有自信,這是學校應多加鼓勵的地方。

這幾年,國外有多起恐怖攻擊事件發生,是因為從小就被灌輸仇恨的教育,因此人文教育是非常重要。老師就像大船師,對學生未來方向的訂定,有重要的責任,期待人人都能佈善種子遍功德田。

◎ 法髓唯心 意堅定

今天最後一堂「宗門要義」,嚴肅的課題在黃思賢師兄詼諧、幽默的詮釋下,串起滿堂的快樂氛圍,學員在歡笑聲中領悟佛法。

「一定要用修行的心做慈濟」一語道盡做慈濟的方法。講師告訴大家碰到困難要學上人的信心、毅力與勇氣,做志工不可有權力的欲望,我們應該用在家的身、出家的心來做慈濟。

思賢師兄談到慈濟宗門要義是「靜思法脈勤行道,傳承法髓弘誓願;慈濟宗門人間路,悲智雙運無量心」。也就是「要用誠正信實的心,自力更生、發大願;做任何事都要慈悲為德,智慧為懷」。他更提醒大家:受證是一種約束,來慈濟要放下執著、妄想,要守十戒。

明天學員們就要受證了,上完今天慈善、醫療、教育及宗門法脈的課程,相信他們更具備信心、毅力與勇氣,堅定接受菩薩道上種種的考驗。

圖左 :今天第一堂課,講師慈悅先引領大家,以閩南語唱慈濟歌〈美〉─「美佇三輪體空無所求,美佇付出付出再付出,美佇心連心,美佇手牽手…」貼切闡釋出慈濟宗門的精神。[攝影者:魏國林]
圖右 :來自東埔寨學員Ms. Chon Srey On透過胡美玲翻譯分享,她喜極而泣表示,在慈濟裡讓她有機會發揮良能,走在菩薩道上願力成行。[攝影者:魏國林]

圖左 :「慈善是慈濟的根」講師陳志明以五十幾年前,上人因不忍眾生苦難,展開慈善志業的短片,說明慈濟的緣起。[攝影者:張長勝]
圖右 :來自新加坡,嚴慧玲(左)過去總埋怨自己很可憐,無法購買想要的物品;但今天看到一張張意外或生病的照片,讓她覺得自己很有福,因為至少她身體很健全。[攝影者:許俊吉]

圖左 :馬來西亞的林柏宏透過醫療課程,了解原來「愛」才是人生最好的良藥。[攝影者:許俊吉]
圖右 :「教授是永遠的職位,目前擔任副校長,在學校是負責『笑』。」慈濟大學劉怡均副校長幽默地說,引來臺下陣陣笑聲。[攝影者:陳明清]
圖左 :黃思賢談到慈濟宗門要義,是「靜思法脈勤行道,傳承法髓弘誓願;慈濟宗門人間路,悲智雙運無量心」。[攝影者:李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