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退休族 回到心靈的家

2018/11/30| ◎王鳳娥/志業體活動報導
列印
天氣由晴轉冷,11月26日早上,灰濛濛的天空時而飄下一些雨絲,但不減百多位退休教師們,前往靜思精舍巡禮的熱忱和期待。

◎老樹奇石有故事

不到八點,整齊的隊伍走進精舍,分三中隊由精舍師父帶領大家進行 巡禮。其中第二中隊走到大殿右前方一棵枝葉繁茂的茄冬大樹下,德佩師父為大家說起老樹的故事。原來這棵三百多年老樹是種在高山上,樹幹被白蟻蛀空猶如枯木,但移植到精舍卻活起來,現在小鳥在樹上築巢繁殖,一片欣欣向榮。

「草木有情,萬物有靈,這樹在人間三百年,和樹比起來人太微小了。人生在世是一大因緣,這生遇到上人、遇到慈濟要珍惜。」

走過大殿左前方蓮花池和石塊小徑,在幾棵樹下,看見二個奇石,其中一個石頭中央長出一棵小樹,另一個則是樹根把石頭團團包住,真是「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這石頭樹奇景,樹根猶如「軟實力」,「以柔克剛」鑽進了堅硬的石頭裡,讓大家嘖嘖稱奇!

看見樹根的生命力,德佩師父說慈濟法脈宗門的「根」也一定要扎實。上人這五十幾年走下來,就是為了弟子的慧命,要傳承法脈宗門。相信這條菩薩道,要走下去、傳承下去。

◎精舍日常三合一

來到菜園區,中央山脈景色一覽無遺。「這是我們的菜園。」德佩師父和大家分享,早期上人在普明寺借住,生活困難又要做救濟,因後面有一塊空地就種花生,借牛耕作;現在精舍菜園有耕耘機翻土,用手工除草,不用農藥和殺草劑,上人要師父們「生活、工作、修行」三者合一。

菜園旁有一排肉桂樹,德佩師父停下腳步,除了介紹肉桂葉可拿來做淨露身心療癒,並微笑地鼓勵大家:「走入慈濟不後悔,『照常』做慈濟,就不用『長照』了。」大家聽了會心一笑。

最後,大家的步伐來到慈濟的緣起和法源所在――普明寺,德佩師父說當年的小木屋就在普明寺後方,也是傳說中會發光的小木屋。大家以緬懷的心,感恩上人從普明寺的日子一路過來,創立慈濟克難功德會,才有今天的慈濟世界。

◎靜思家風和淨斯

為了體驗、了解精舍師父自力更生的生活,精舍巡禮結束,即來到協力廠的淨皂軒和食品廠參訪。

在淨皂軒,穿著工作圍裙和雨鞋的德寋師父,從早上六點多就開始工作,他忙中抽空來向大家介紹「靜思家風」。 他說1966年,慈濟功德會成立第一個月的七百二十元濟貧基金,是上人帶第一代弟子靠雙手磨手皮多做一雙嬰兒鞋而來的。慈濟走過五十三年了,「靜思家風」是慈濟人的後盾,至今始終不變。

「『淨斯』是什麼?淨斯和慈濟有關係,也可說沒關係;和上人有關係,和財務沒關係。」德寋師父微笑著說:「精舍所有用度,是靠師父的雙手來做,大家所見所聞都不是募款來的,我們是經過五十年春夏秋冬才有今天。」

而如何做慈濟後盾?德寋師父說精舍有將近二百位師父,每次有大型活動,齋堂用餐人數,一百桌以上是常態性了。「把『家』照顧好,全球慈濟人回家有一碗飯、一碗湯吃,師父誠意十足。而師父們每天三點多起床,點點滴滴,用他們的能量來做大家的後盾,讓大家可以擡頭挺胸。」

德寋師父也帶大家到做淨皂材料的香草園參觀,那裡種有百里香、洋甘菊、洋菊草、甜菊、艾草、蘆薈……「我做淨皂、做農夫,上人是動力,慈濟這個家一定要進來,不能退休,退休就『休』了。」並叮囑老師們,有空要常「回家」。

◎ISO、清真認證

接著大家再到食品廠參觀。接待第二中隊參訪的德偌師父,一看到來自各地的退休老師們,很高興地向老師們一鞠躬。德偌師父說他小時候家境非常貧窮,上小學的便當只有二條地瓜,因為老師的幫助,讓他吃了二年有米飯的便當,老師的恩惠他永記在心。

如今上人是全球慈濟人的心靈導師,德偌師父說他的本分事,就是讓協力廠能順利。接著師父帶著大家往樓上走,透過玻璃窗居高臨下,看見各種穀粉乾淨明亮的作業流程,「工廠是一個道場,上人要以人為本,讓原住民、感恩戶優先來這裡工作,但不能有『五專』(煙、酒、檳榔、賭、嫖),也要素食。」德偌師父說。

而香積飯是2006年德偌和德晗師父研發,於2008年歲末上架。它是災難發生時最好的食物,因為製作嚴謹,去年(2017)通過ISO國際認證,今年也拿到「清真」(穆斯林)認證,讓品質再次得到保證。德晗師父說,這是從「零」做到「一」,自己晚上曾躱在棉被不知流下多少眼淚。

◎驗證慈濟的答案

經過半天的心靈洗禮,大家的心變清淨了,對之後的人生路或許將調整自己的腳步。

第一次到靜思精舍的陳素珍老師,2016年自高雄市鳥松國小退休。她開心表示,是因好奇周遭的慈濟人只要談到精舍就很高興,回去精舍不久又會再來,讓她想來一探究竟。

「原來吃飯是可以這樣『安安靜靜』有人文的。」她從師父的導覽中,知道一花一世界,每一個東西都有它的法。明年要培訓委員的陳素珍說:「聽了師父的話後,我不能再偷懶了,承擔才會成長,回去後要更精進努力做慈濟。」而平常有買淨斯穀粉的她,參觀過食品廠後,她說吃得更安心了。

從屏東來,也是第一次到精舍,小學退休的陳麗如老師看過許多慈濟的書,這次想來「驗證」慈濟真的如書上寫的這樣嗎?結果她感動了:「上人真了不起,看到精舍的建築和師父的講解,真的把佛教落實在人間。印像深刻的是,師父都說我們是『家人』,回到家就一起吃飯。」經過這場巡禮,她表示會想參加慈濟,邊做邊學習。

來自雲林的張美智,從國中退休八年,先生是慈濟志工,因受傷不便前來。「我出門前跟先生說,我要去你從前去過的地方。」她滿心歡喜道:「我終於可以體會我家師兄的心情和對慈濟的想法。我看到每位師父很感動,很想擁抱一下。上人無私奉獻的毅力,讓人很敬佩,希望還有機會再來。」

一場精舍巡禮,讓許多曾在慈濟門外的幸福退休族,在感動之時也發心立願,將繼續做一位能付出良能的人。

圖左 :精舍巡禮時,德佩師父領著退休老師們來到茄冬樹下,述說三百年老樹的故事。[攝影者:王嘉彬]
圖右 :第一次來精舍的老師們,對精舍的一草一木都覺得很新鮮,尤其師父介紹路旁的月桂樹可做淨露時,許多人不禁好奇起來。(右一為陳素珍)[攝影者:王嘉彬]

圖左 :德佩師父提到,草木有情,萬物有靈,這樹在人間三百年,和樹比起來人太微小了。人生在世是一大因緣,這生遇到上人、遇到慈濟要珍惜。[攝影者:王嘉彬]
圖右 :到協力廠的淨皂軒參訪,德寋師父向大家介紹「靜思家風」,並說明什麼是「淨斯」。[攝影者:王嘉彬]

圖左 :德寋師父帶大家到做淨皂材料的香草園參觀。德寋師父說淨皂有皮膚科醫生和中醫師做後盾,大家可以安心使用。[攝影者:王嘉彬]
圖右 :在食品廠,德偌師父很高興看到來自各地的退休老師們,說自己小時候家境非常貧窮,受到小學老師的幫助,老師的恩惠永記在心。[攝影者:王嘉彬]
圖左 :德偌師父帶大家透過玻璃窗居高臨下,可看見食品廠各種穀粉乾淨明亮的作業流程。[攝影者:王嘉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