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拓畫 展露心聲

2019/05/17| ◎林玲悧,曾美姬,廖速霞/志業體活動報導
列印
2019年5月6日,約旦發放團隊第五天行程,探訪歐菈學校。在操場上,老師陪伴著孩子,將色彩塗在收集的樹葉,以葉脈紋路拓在畫紙上,孩子各自發揮想像力構圖,拓出一幅幅的作品。

孩子在葉拓之際,志工在操場 的圍籬上,掛上證嚴上人的法相,及慈濟的橫幅標誌。有一組小朋友,就著慈濟標示做葉拓畫;縱然一旁音樂盈耳,歌舞音量到極點,他們都不為所動,專注地畫慈濟logo、慈心之家建築,以及飄揚的氣球,象徵大愛起飛。此幅畫讓陳秋華很感動,特地帶回家珍藏。

◎有緣相聚於此

「我的家鄉在那魯灣,你的家鄉在那魯灣,從前時候是一家人,現在還是一家人……」在葉拓畫畫之後,熱情有勁的山地歌曲響起,身穿原住民服裝的志工在場中熱情帶動,孩子們被熱情感染,也一起手足舞蹈起來,將氣氛推到最高點。他們所穿的原住民服裝,是慈濟志工游美雲由臺灣帶來的,全部都是回收物製作的。

除了慈濟志工外,今天歐菈學校還有一張東方面孔。松井將大是從日本來的志工,今年二十七歲,畢業於東北福祉大學。今天到學校陪伴孩子,協助教小孩作葉拓畫。一年半前他來約旦當青年志工,他在語言學校學阿拉伯文,每周一次,前來歐菈小學當志工。

「在約旦運動、藝術,這樣的課程活動幾乎沒有。」現今世界的難民問題愈來愈嚴重,松井將大想要幫助他們,所以來約旦。松井將大希望將來能從事報導、記者等,相關工作,來這裡深入觀察難民的樣態。這個世界需要更多的愛與關懷,松井將大說:「用錢來支援他們反而比較簡單,來這裡陪伴他們運動、畫畫,對孩子們的發展,有更直接的幫助。」

戶外活動告一段落後,孩子回到教室上課。小班制的教學,讓孩子能汲取更多的滋養。Lily J.A.Ramian莉莉(慈力),藉此機緣拿竹筒,向孩子說明慈濟竹筒歲月。孩子乖巧專注地聆聽,盼小小的心靈受大愛啟蒙。

◎歐菈小學簡介

歐菈小學校長Sayiduh賽伊靼,為巴勒斯坦難民移居約旦。因自身曾為難民,看到因敘利亞內戰,逃離到約旦的難民孤兒無法就學,掛念失學孩子將成文盲沒有未來,而成立一所非營利的私立學校。在2015年由敘利亞商人贊助二萬二千約旦幣,她變賣土地,在安曼邊郊租地蓋教室。

約旦安曼私立小學,一般最低收費為每學年八百約旦幣,但校長賽伊靼想著敘利亞難民,無法繳交高學費,為能讓敘利亞孩子能順利就學,只收敘利亞學生每學年四百約旦幣。

在2015–2016年由敘利亞四個商人,贊助七十位孤兒學生。然2016學年,敘利亞贊助者因戰爭問題,本身事業無能力繼續發展,故告知無法繼續幫助孩子的學費。孤兒中心慈心之家,負責人Abu Ahamed阿布阿哈馬德,進而向慈濟請求幫助。

感恩上人祝福,慈濟約旦分會自2016年,開始贊助未能就學的二十九位孤兒學費。2017年承擔七十位孤兒的學費,每位每學年約旦幣四百。看到孩子的笑容與學習成果,是所有人的喜悅,故2018年約旦分會繼續承擔七十位孤兒學費。

然而就近無法就學的孤兒家庭,也相繼請求校長賽伊靼接受他們入學。校長於2018年初,請求慈濟贊助另外二十位敘利亞孤兒學費,礙於本會預算申請,沒能及時贊助多餘的學生。

令人感動的,校長賽伊靼還是免費接受,這二十位學生入學接受教育。然事實不敷學校開支,校長堅持給孩子好的教育理念,以低價賣掉她的家族土地,撐起學校的開支;但三年的堅持努力,自2018年9月份起,已無法支付老師薪資,校長本身也已經將近兩年沒領薪資了,她更向親友借錢支付學校雜支,導致目前她自己負債過日子。

賽伊靼原本想把學校轉給有能力經營的教育人士,但接手者的理念與校長不同,她放棄轉讓想法。在這兩年,她看到慈濟人的大愛,與付出無所求的精神,是她堅持歐菈小學教育理念的精神後盾。

◎慈心之家開齋

太陽逐漸隱沒在地平線下,志工帶著物資前往慈心之家關懷,並和她們一起開齋。慈濟志工顧心珮將五公斤大米放進阿斯瑪(ASMA)的提袋時,注意到她身旁還跟著一對四歲的雙胞胎。

心珮看這位年輕的敘利亞媽媽,輕聲地用英文問候她:「Are you ok!」阿斯瑪居然可以用英文和她回應,兩個黏著她的孩子睜大眼睛,看著眼前異國來的阿嬤,這眼神令心珮的心裡盪漾出一種深刻的情感。她當下決定,陪著這一位年輕的媽媽回家。

2012年,ASMA阿斯瑪,跟著父母還有弟弟離開大馬士革。但是難民日子太苦,他的父母和弟弟決定回到敘利亞生活。這段邊界生活,她遇到一位約旦男人,且和他結婚。懷孕四個月的時候,這個男人露出真面目,開始毆打她。承受不了這樣的虐待,她選擇離婚。離婚後,她只得到兩個一出生就沒有父親,沒有國籍的孩子。

雖然阿斯瑪的父母已經回到敘利亞。但是,父母還在的遠方不再是她的家鄉了,因為她的孩子是約旦人的小孩,回去會被歧視。唯一的希望是留在約旦,雖然這個地方也對她不友善。

阿斯瑪大學畢業,具備良好的文書處理能力,當秘書綽綽有餘,但是敘利亞難民的身分,她在這裡沒有工作權。她唯一能工作的地方,是到敘利亞難民營當契約工,是一年一簽沒有安定感。

「我最大的希望是能夠找一份工作,可以讓我把孩子好好養大。」阿斯瑪覺得自己很幸運,不用花錢可以入住慈心之家;她更開心,她在這裡認識許多來自家鄉的好姊妹,大家互相扶持。和她居住同室的另一個家庭,是YASMIN亞斯敏,和她的媽媽及一個男孩。

亞斯敏今年二十四歲,媽媽法地瑪在逃離敘利亞時,受到很大的折磨,雖然距離當時的情景已經那麼久,一想到當時的狀況仍然露出驚慌的臉孔。

RAMA 和 ROAR圍著法地瑪,親切地喊著DEDE(阿嬤),安住慈心之家,她也把阿斯瑪及兩個小孩當成女兒、孫女。廚房飄來一陣陣的香味,YALAMSHI是一道敘利亞美食,也是法地瑪的拿手菜。

齋戒月第一天開齋,她用這一道家鄉美食來款待慈心之家,和她一樣流落異鄉的敘利亞人。晚上,慈心之家三十五戶單親媽媽家庭,每家每戶各自精心準備開齋食物和大家分享。志工有幸參與,一起享用道地的敘利亞美食。

◎慈心之家關懷起緣

約旦慈濟志工賴花秀,2016年9月,在一位長輩的帶領下,送些許文具衣物到安曼邊郊蘇韋拉區,關懷一座收容敘利亞孤兒寡母的安置中心,而得知該中心正缺乏繼續照顧孩子的教育及醫療等資源。花秀請求陳秋華援助,於2016年10月13日進行第一次的探訪與瞭解。

2014年敘利亞內戰約一年後,四位敘利亞商人,為幫助照顧逃離敘利亞到約旦孤寡,贊助租下這棟六層樓,收容敘利亞難民,主要是孤兒寡母和老人殘疾人,這些寡母中原先都是專業人士,有藥劑師、教師和商人等。

由於約旦收容敘利亞學童的公立學校都已經滿額,這些學齡兒童在敘利亞商人協助下,進入歐菈小學就讀。在大環境經濟衰退下,也精疲力盡幾近無力再給予更多的救助。聯合國難民署,更取消了這棟大樓裡一半難民,每月每人10約旦幣的救濟金,這些人的境地更加困難。

而單親媽媽,在中心管理負責人協助下自立自強,做了各種食品及甜點出售,賺取一點點收入,補貼點生活費及整個大樓的水電支出。

最大的困難,是孩子的學費出現了困難,積欠學校學費一直沒有著落。在上人的祝福下,當十一月份陳秋華回臺灣,不辭辛苦的奔波,得到廣大慈濟人大愛的捐助,籌足未繳的學費,於2016年12月22日將學費親送至學校,代表孩子們繳交給校長。

敘利亞孩童們逃離戰亂,到約旦暫時得以安身,然失去父親的保護、顛沛流離於他鄉,而回家路迢遙。慈濟的大愛,讓敘利亞難民兒童,教育之路不會中斷免於失學之苦。(資料提供 賴花秀、王瑾)

圖左 :身穿原住民服裝的志工在場中熱情帶動,孩子們被熱情感染,也一起手足舞蹈。[攝影者:曾美姬]
圖右 :縱然一旁音樂盈耳,歌舞聲量到極點,孩子都不為所動,專注地畫慈濟logo、慈心之家建築。[攝影者:曾美姬]

圖左 :莉莉(慈力),藉此機緣拿竹筒,向孩子說明慈濟竹筒歲月。[攝影者:曾美姬]
圖右 :賴花秀向志工說,歐菈學校老師大部分是慈濟的會員。[攝影者:曾美姬]

圖左 :慈濟的大愛,讓敘利亞難民兒童,教育之路不會中斷,免於失學之苦。(相片 張略家提供)[攝影者:曾美姬]
圖右 :單親的阿斯瑪(右)與一對雙胞胎,住在慈心之家,幸有家鄉姊妹相互扶持。[攝影者:林玲悧]

圖左 :慈濟志工黃福全,帶來襪子與孩子結緣,親手幫孩子穿上。[攝影者:王瑾]
圖右 :開齋前,慈心之家播放慈濟志工的身影,以感恩志工的援助。[攝影者:曾美姬]
圖左 :每戶各自精心準備開齋食物,志工有幸參與,一起享用道地的敘利亞美食。[攝影者:曾美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