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環保並重 地球永續共生

2017/12/05| ◎虞珊明/大愛感恩科技報導
列印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衝突嗎?11月16日交通部高鐵局環境教育課程,來自全台各地60名高鐵局員工,在第六組環保科陳宇俊科長安排之下,來到慈濟內湖環保教育站,進行環保分類實作,並由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為同仁 分享「從開發與保護談地球永續」。

在大多數人的認知中,經濟成長和環境保護彼此是相衝突或不相容的兩件事。因此常有: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是處於對立狀態,需要決定如何「取捨」或「何者優先」。其實,經濟發展的目的為何?不就是讓人活得愈來愈好嗎?發展的根本問題,是“人”的發展,實際上就是“幸福”的問題。我們既然要過好日子,就要重視經濟的發展;但是更深一層思考,要過好日子,不只是物質上的好,生存環境也要愈來愈安全,精神上過好日子,所以我們當然也必須重視環保保護。也就是說,企業在追逐利潤的同時,必須承擔所謂的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以許多國家發展高速鐵路發生的問題,例如一波三折的印尼高鐵在土地徵收問題上導致進展緩慢。因此,虞珊明帶大家回到1884年台北建城、1891台北車站設站,以談古說今的方式,用「從開發與保護談起」為題,引起高鐵局同仁特別興趣。

2010年10月8日,證嚴法師行腳屏東鹽埔環保站,對環保菩薩開示到:「其實現在的環保,應該就是世界人人,所重視的事情,因為現在氣候不調順,當然這跟我們人人的生活,有關係,大家現在都說向經濟看齊,所以工業這麼的發達,自然空氣就會受到污染,大地也是受污染,所以這個氣候就會不調順,不過,我們的生活,人人需要物資。現在的人口這麼多,所以,要如何,能夠物資可以不減少,經濟可以發達,我們不要再去破壞大地,去取能源,節能減碳,現在都說節能減碳,我所說的節能,就是我們不要再往地下,抽取石油,我們不要再往山裡去挖礦,自然這些物資,我們再把它收回來,我們再製、重新,就是新的物資了,如此,我們的社會,物資沒有欠缺,不會再去破壞大地,所有的東西,它的生命可以重新利用,這樣就是愛心。」台灣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可以不衝突。

虞珊明解釋,千禧年第一個十年底,大愛感恩科技已經能夠從回收保特瓶製造出賑災毛毯及環保服飾,也就是實現「搖籃到搖籃」的設計理念。而時至今日,成立不到十年,大愛感恩更上一層樓,已經能做到「從循環到循環 (Recycle to Recycle, R2R)」,也就是製作環保毛毯的裁切廢棄邊料與壞的毛毯,可以再製成毛毯、刷毛背心、塑鋼拉鍊、…等非常多樣R2R產品。跳脫線性經濟,進入循環經濟的領域。重減廢到零廢的願景,達到與地球共生息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