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30年 垃圾山變聖果林

2020/02/02| ◎章麗玉/苗栗報導
列印
「環保三十年,種樹護大地」志工合心齊力,種植菴摩羅果(油甘樹),於苗栗園區北邊東側角落。

奇妙的菴摩羅果,簡稱Amala,乃無垢、清凈之意。原產於印度,具有營養保健等多重功效,自古被稱為「印度聖果」 。《梁皇寶懺》讚歎「菴摩羅果世無雙」。此水果具有濃厚的酸、苦、澀等味道,但經咀嚼後,卻可生津回甘,傳統中藥稱為「餘甘子」,大陸與臺灣民間俗稱「油甘」。

◎清理廢棄物 費時費力

苗栗園區北邊東側角落,由於先前累積大量廢棄物,包括玻璃碎片、塑膠帶、陶瓷片、小鐵片等埋在土堆中,加上雜草叢生,藤蔓上樹,要將其清除,非常費時費力。

北區志工羅恒源是此次種植油甘樹發起人,2月2日至3月中旬,動員北區三重、蘆洲、三峽、雙和、中正、萬華、板橋、石牌等地的志工和北區慈濟人醫會成員、以及苗栗志工,總計約三百五十多人次,用很大的決心與願力來清除兩座小垃圾山,以及糾葛的藤蔓。

「2019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彌漫各地,志工們仍賣力付出,全副武裝,戴口罩、手套、穿雨鞋,埋頭彎腰撿拾廢棄物。每人拿著工具,清理泥土中的陳年垃圾,就像在大地中「拾寶」,不放過任何細小的廢物品,撿起來裝了幾十袋,將近一個月,才完成種樹前清除雜物的工作。

北區志工遠從臺北來苗栗園區,有的共乘、有的坐火車、有的坐高鐵,來回奔波,不辭辛勞;還自備點心,付出無所求,他們勇猛精進的精神令人敬佩。

三重志工姚綿笑逐顏開地說:「早上三點半煮了一鍋大補湯,用蓮子、木耳、枸杞、糙米等材料,從三重坐公車到臺北火車站,再坐火車來苗栗,我跟邱秀蘭師姊一起擡著上下車。不重,差不多五十斤而已。」清理雜物這段時間,她只有一次沒參加,因為回去花蓮靜思精舍工作。

姚綿覺得每次來到苗栗園區,心情豁然開朗。但是有一次,在太陽下拔草很熱,晚上回家全身四肢無力,身體很不舒服,她就吃菴摩羅果粉,連續吃三次,早上才有辦法走路。「我不敢讓羅師兄知道我的腳受了傷,否則他會叫我不要來!」她即使腳受傷不良於行,還是忍痛把握因緣,來到苗栗園區出坡。

「我很高興有機會參與,希望這些油甘樹未來能夠救人、救大地。油甘樹本來生長在印度,現在傳到臺灣,所以很珍貴,要多珍惜。」姚綿把握時間,每星期都期待來苗栗園區付出。

苗栗志工在「為善競爭」的激勵下,也頂著陣陣寒風,扶老攜幼地撿拾垃圾。

◎合心齊力 完備植樹前置作業

光陰流逝,冬季遠去,春天來臨,從二月初開始,就已在張羅種油甘樹前的準備工作。2月15日,十七位志工到苗栗志工羅時源的山上採竹子,再載回園區環保站,請志工切段削尖,作為種樹位置定位之用,每棵樹需要三支竹竿支撐固定,至少需要四百根竹竿。

同日午後,公館油甘觀光果園老闆涂習麟先生也到園區了解土質狀況,且承諾會出動小怪手,支援挖種樹的小土洞。涂老闆強調,油甘樹在此地延續生長成果,讓大家了解它對身體的保健效益。種植油甘樹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期待未來成為菩提林。

另外,還有植樹位置丈量,規畫種樹分組作業及動線,準備布條、水桶,以及各式各樣的工具,志工們十分忙碌。

3月12日,邀請苗栗卓蘭鎮農會果菜市場張燈滎主任做種樹示範,他說明一個很重要的觀念,任何果樹要發芽,要先保護它的根,將泥漿打濕,濕的泥土比較會保護樹根。首先有機土、有機肥和泥土,加水混合攪拌均勻,再將樹種入,用圓鍬鏟土,將土壤壓結實,做一個小臉盆造型,下雨才會留住雨水,讓根部保持在濕潤的環境中。樹苗移植後,兩個月內,千萬不要使用任何的化學肥料。春天是最適合移植樹種的季節。

聽完張主任簡介,大家分工合作協助挖小土坑,將樹苗、有機土、有機肥,分布在小土坑洞旁先定位,期盼前置作業盡可能完備。

先前幾天,在羅恒源用心帶領下,志工們用泥土堆成小山丘,又在園區找尋大小適中的石頭,組合成一個愛心形狀,取名「大愛堡壘」。小山丘上面的石頭,是 「法座石」,另一個白色石頭,將刻「聖果林」;還有一個堆高的大石頭,將刻上菴摩羅果樹的簡介,再鋪上綠油油的草皮後,更增添許多的美感。

為了讓「大愛堡壘」莊嚴大器,羅時源帶著志工在園區的樹下、草叢、水溝旁,甚至土堆中,搬運大小不一的石頭,雖然很重,大家汗流浹背,還是滿心歡喜。

在堆砌石頭成為愛心造型時,右邊的石頭線條比較消瘦,兩邊不是很對稱,志工團隊請人文真善美的空拍機配合照相,再調整石頭位置,或更換石頭,希望這永恆的「聖果林」,每個細節都務求完美。

◎人多力量大 垃圾山變歡喜地

一個多月清理廢棄物期間,北區七十八歲的陳建雄志工只缺席一次,「撿各種廢棄物,沒有辛苦,只有快樂,好像在戶外做運動,我這種年齡最適合。我很喜歡花草樹木,和大家一起做事,人多力量大,很有成就感。」

「園區福田這麼大、這麼寬廣,北區家人把小垃圾山整理成為一片平坦的土地,每次這一群志工彎腰低頭工作,路過的人都會好奇站在旁邊看,這麼多人在做什麼?原來是在整地,準備種油甘樹。」苗栗志工黃富子感恩北區志工這段時間的辛勞,菩提林立同根生,為苗栗園區帶來更美好的願景。

「荒草地變聖果林,垃圾山變歡喜地」,大家歡喜勤耕福田,做大地農夫,來日枝葉茂盛,開花結果,讓苗栗園區蓬勃發展、更加亮麗。

圖左 :志工合力搬石頭,堆砌成為愛心造型,備極辛勞。[攝影者:羅恒源]
圖右 :「2019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彌漫各地,志工們仍賣力付出,全副武裝,戴口罩、手套、穿雨鞋,埋頭彎腰撿拾廢棄物。[攝影者:羅恒源]

圖左 :北區志工羅恒源是此次種植油甘樹發起人,發願讓這片土地像《法華經》所說一樣「三變淨土」,所以邀約北區與苗栗志工團隊,一次又一次,把長年堆積的垃圾清理乾淨,絕不輕言放棄。[攝影者:蔡智玲]
圖右 :苗栗園區福田這麼大、這麼寬廣,北區志工彎腰低頭工作,把小垃圾山整理成為一片平坦的土地,準備種油甘樹。[攝影者:顏人鵬]

圖左 :志工們拿著工具,清理泥土中的陳年垃圾,就像在大地中「拾寶」,不放過任何細小的廢棄品。[攝影者:顏人鵬]
圖右 :2月2日至3月中旬,清理雜物這段時間,北區三重志工姚綿(右)只有一次沒參加,因為回去花蓮靜思精舍工作。她覺得每次來到苗栗園區,心情豁然開朗。[攝影者:羅恒源]

圖左 :北區志工羅恒源和苗栗志工羅時源、劉美連(左、中、右),用很大的決心與願力清除小垃圾山後,進行翻動土壤。[攝影者:羅恒源]
圖右 :志工們撿起來的廢棄物裝了幾十袋,將近一個多月,才完成種樹
前清除雜物的工作。[攝影者:羅恒源]

圖左 :2月15日,志工們到苗栗志工羅時源的山上採竹子,再載回苗栗園區環保站切段削尖,作為種樹位置定位之用。每棵樹需要三支竹竿支撐固定,至少需要四百根竹竿。[攝影者:羅恒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