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志工研習 從慈善入門

2018/04/08| ◎羅鳳琴/苗栗報導
列印
「一個好心,一念好念,就是一份福。」4月8日,苗栗園區佛堂舉辦社區志工研習,課務組安排了竹筒歲月、見苦知福、大愛無國界、學佛行儀、手語等豐富的課程。共有四十三位學員,六十二位志工參與。

◎竹筒歲月 濟貧教富

「竹筒歲月,慈悲與智慧的展現,開啟人人的愛心。」由志工甘金菊講解「竹筒歲月」,開啟了慈善志業課程。慈濟人走到任何國家賑災時,都會向受助者分享「竹筒歲月」的慈濟緣起,以及「滴水成河、粒米成籮」的觀念。鼓勵大家日存點滴善行,教他們富有愛心,轉苦為樂。因此一枚銅板,在世界各地產生蝴蝶效應,甘金菊透過影片來見證。

2008年緬甸發生納吉斯風災,慈濟展開稻種援助計畫,許多受助者抱持感念的心,日存一把米,響應「竹筒歲月」。其中有一對夫妻,無論生活多麼困苦,每天堅持存五十元紙鈔,持續存了八年,直到慈濟人再踏上緬甸的土地,夫妻倆用最恭敬的心,將五十元紙鈔交給慈濟人。從工整的五十元紙鈔,看見他們的真心。也因為這樣才知道,原來善的種子,在他們心裡生根發芽。

「玉米粉、洗衣粉,都可以布施,很難想像當地的窮困吧!」甘金菊認為做好事,不是有錢人的專利,是有心人的付出,只要心懷感恩,珍惜擁有,世界因此變得更完美。

無論是一把米、一畝田或者一枚銅板,在慈濟世界,能夠見證更多慈悲無私的奉獻。平凡的生命,因為喜捨的心而偉大,甘金菊希望大家一起來,揮灑生命的彩筆。

◎見苦知福 警惕自我

「人生苦嗎?」志工張煥奇問大家,認為人生快樂的,請舉手,少數人認同。認為苦多於樂或是樂多於苦呢?答案是「苦樂參半。」

未進慈濟之前,張煥奇也認為人生是「苦樂參半」。但是自從進入慈濟,透過訪視個案,才發現人生是「苦多於樂。」

在社會黑暗的角落,有許多苦難的個案,除了物質的苦外,還有更多心靈的苦。苦難眾生,苦在煩惱的漩渦中,不斷地在生活中起惑造業,自我障礙,轉不出來,形成惡性循環,張煥奇覺得這樣是苦上加苦。

生命本質是苦,大家都活在自己的世界,不斷地追逐欲望,迷失在誘惑中,失去人生方向。張煥奇說:「做訪視能夠啟發悲心,會發現原來生命的目的,不是在吃喝玩樂,而是有更多的人生方向。」

所以,要善用此生,走入人群去付出,從人生的苦難,體會自己的幸福。自我警惕,生活節儉一點,就能幫助世間更多的苦難人。

◎改變心念 轉苦為樂

今年(2018年)八十八歲的陳鹿書,聽了講師的分享深受感動。她說:「的確,沒有見苦,不能知福。慈濟真的不容易,救助世界上許多苦難人,讓我對慈濟的觀念改變了。」唉!進入慈濟太晚了,期許自己能夠付出更多的心力做慈濟。

服務於苗栗農工職業學校,大學時代是慈青(慈濟大專青年)的王淑昭表示,「看見師姑、師伯年紀都不小了,還是很努力地在菩薩道上精進,為學員講述慈濟的故事,給年輕人很大的啟示。」她覺得真的要把握時間、把握因緣,找到一條正確的人生道路。

「人生,到底是苦多,抑是樂多呢?」志工透過親身體驗,用個案的故事,告訴大家,人生八苦,給王淑昭很大的省思。如果人生是「苦多於樂」,要如何扭轉呢?就如證嚴上人說:無法改變外在的境界,唯有改變自己的心念,才能轉苦為樂。

◎大愛無國界 展現愛心存底

「所謂善行,就是將慈悲,化作具體的行動」,志工黄淑蘭介紹大愛無國界。上人把「為佛教、為眾生」 化為「拔苦予樂」的具體行動。以大愛為號召,跨出臺灣,跨越政治、種族、宗教、國界、膚色等限制。為世界上因天災人禍不幸遭受災難者,提供幫助與關懷,展現臺灣的「愛心存底。」

上人認為,「救災」是一種人道精神,普天之下,只要有生命的地方,一定要去關懷;有人受難的地方,一定要去救,這是慈濟的宗旨。

慈濟自1991年援助孟加拉水患,揭開國際賑災的序幕;同年,大陸華東、華中地區發生世紀大洪澇,許多人流離失所;上人力排眾議發起賑災活動。黄淑蘭強調,慈濟全球性的救援行動,足跡橫跨歐、美、亞、非、大洋洲等五大洲。

2014年11月,黃淑蘭有機會參加菲律賓海燕颱風,第九梯次獨魯萬國際賑災,親自見證苦難。在災區看見家家戶戶無一倖免,點點滴滴所看到的過程,見證了佛法有一句話「善、惡業熟,無論貴賤皆悉受報。」在互動中,體會到愛的力量,是可以撫平不安的心靈。也知道為何慈濟志工不畏艱難、不計辛勞,穿梭於世界各角落,在災變裡,撫慰悲傷苦痛的信念所在。

「社會平安,是來自人民的福氣;大地平安,是眾生之福。」臺灣人很有福,因為人民都安居樂業。所以,有福的人,莫忘把愛傳出去。

圖左 :志工甘金菊講解「竹筒歲月」,開啟了慈善志業課程。[攝影者:羅鳳琴]
圖右 :透過戲劇傳達「感恩、尊重、愛」的重要性。[攝影者:羅鳳琴]

圖左 :志工張煥奇分享「見苦知福」,透過個案的故事,告訴大家人生有八苦。[攝影者:羅鳳琴]
圖右 :滿頭白髮八十八歲的陳鹿書(右),聽了講師的分享深受感動,期許自己能夠付出更多心力。[攝影者:羅鳳琴]

圖左 :志工黃玉文(前站立者)帶動手語〈感謝天 感謝地〉。[攝影者:羅鳳琴]
圖右 :大學時代是慈青(慈濟大專青年)的王淑昭(左)說:「看見師姑、師伯努力地在菩薩道上精進,給年輕人很大的啟示。」[攝影者:羅鳳琴]

圖左 :志工黃淑蘭分享,前往菲律賓海燕颱風的國際賑災,親自見證點滴過程。[攝影者:羅鳳琴]
圖右 :志工賴月英(前站立者)解說「學佛行儀。」[攝影者:羅鳳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