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親關懷 聽老委員說今憶往

2020/01/02| ◎王鳳娥/花蓮報導
列印
時序又到了歲末年終。為了關懷玉里地區的資深老委員,由靜思精舍德昕、德曜師父和玉里慈濟醫院陳岩碧院長所帶領的法親關懷團隊一行十六人, 12月25日早上,帶著祝福禮和福慧紅包,送愛到每一位老委員的家。

這些老委員,他們在玉里開彊拓土做慈濟,付出了人生的黃金歲月;如今,他們老了、病了,但他們的心,仍心心念念在慈濟。

◎第一顆慈濟種子

人稱曹媽媽的曹陳靜枝,今年(2019年)七十八歲,委員號52號,是玉里第一顆慈濟種子,也是玉里慈濟醫院的前身――鴻德醫院的院長夫人。換過右人工膝關結的她,腳指頭也變形嚴重,她穿了較軟的鞋子來到靜思堂,除了給大家關懷,她也高興地說:「今天法親關懷,我也要去喔!」

「我每天都有薰法香,感恩上人。一直想要法,法就在你前面;我是急性子,要靜思、要三思。」曹媽媽說。

師父讓曹媽媽抽一張靜思語春聯,春聯寫著:「幸福不是理所當然,造福才會有福。」這句靜思語,也正是她做慈濟半世紀的最佳寫照。

「祝您平安吉祥!」德昕師父送給曹媽媽親手寫的感恩卡和一袋祝福禮(祝福禮有五穀粉、穀糧、堅果、莓果乾、蘋果和布條網狀手提袋等)。

◎要顧好自己的心

接著,大家來到委員賴秀英的家,賴秀英因中風行動不便及有一些失憶,由先生和外勞照顧。「看到妳很高興,曹媽也來喔!大家都來跟妳關懷,跟妳祝福喔!」德昕師父牽起她的手,並將福慧紅包放在她的手掌心說道。

賴秀英嘆自己身體不好,無法再做慈濟,曹媽媽鼓勵她:「顧好自己的心,慈濟人要有精神和毅力。」

當天早上八點才從急診下班的陳院長彎下腰,問坐在輪椅上的賴秀英:「妳記得我嗎?祝福妳能快點站起來。」陳院長也關心曾經身體也不好,照顧賴秀英五、六年的先生;並用英語叮嚀菲律賓外勞如何照顧中風病人。

「左腳踏出來,大步一點。」在先生和陳院長的扶持下,賴秀英一步一步慢慢往前努力練習走,大家給與鼓勵加油!

「加油!很多人無手無腳也可以走得很好,我們的心要顧好,身體是借我們用的,用感恩的心,不可怨嘆。」賴秀英走到門口停下,坐在輪椅休息時,德昕師父再牽起她的雙手說:「要努力復建喔!」

◎老菩薩說今憶往

離開賴秀英,一行人再走幾步,就到了何淑惠的家。何淑惠很高興大家來看她,並說起自己的近況:「我以前跌倒好幾次,腰不好,參加助念,感覺氣不足……」

「妳有針灸嗎?我們慈院的中醫很好。」陳院長關心地問。何淑惠說:「我怕痛,冬天很冷,我比較不想針炙。」

曹媽媽是她的「母雞」,說她訪視是一流的。說到訪視,何淑惠開心地打開話匣子,細數過去訪視時溫馨的記憶,「開始拿案本時不會就用心學習,現在做香積切菜,手會抖。」

「祝妳平平安安!」德昕師父送上福慧紅包、感恩卡和祝福禮來祝福,「上人要我們做訪視,要繼續加油,多看大愛電視,心開運通,福就來。」

當一行人再轉到楊玉連的家,八十八歲的她拿著四角助行器站在家門口,正等著大家來到。

「小叮噹師姊,好久不見了。」陳院長親切叫著楊玉連的暱稱,楊玉連笑開了。

以前身體好時,楊玉連都在玉里慈院為大家奉茶和募款,很會募款的她,前不久也跌倒,如今耳朵重聽又有點失智,講話很清楚,只是行動不方便。師父送給她祝福禮時,陳院長特地拿起布網袋說明:「這是我們醫院同仁親手做的喔!」

◎師徙間一分心意

轉了幾條街,走進也是八十八歲楊寶妹的家,她煮好一壺落神花茶,正等大家來品飲。有一手好廚藝的她,過去慈濟有活動,都是承擔香積,她很會做素肉燥;而她親手包的素餛飩,更讓人特別懷念。

「外面賣的沒有自己做的好吃,前幾天我包了五百粒餛飩,請人送到精舍。」楊寶妹說:「我花三天時間,自己慢慢包放冷凍保新鮮。」白天兒女、孫子都上班,她一人在家,包餛飩也是她對證嚴上人師徙間的一分心意。

精神氣色非常好的楊寶妹,滿臉笑容說:「五十幾歲才跟上人做慈濟,很感恩上人。」大家也給與最真誠的祝福她平安吉祥、身體健康。

◎孝親的好典範

簡新得的家,是一間舒適的新房子。看到師父和大家來,簡新得滿臉笑容清楚說出:「阿彌陀佛!」來歡迎大家。「跟爸爸對話,他只會說『阿彌陀佛』。」兒子簡正展解釋說。

「他四次中風,都是昏迷出去,走路回家。現在走路很好,只有語言障礙,今年講話比去年有進步。」陳院長說。

為了照顧父親,簡正展辭掉北部的工作,回鄉買房打造無障礙空間,其孝心令人感動。

閒談間,兒子播放他帶父親出去騎腳車的影片,看到簡新得在風景美麗的郷間小路悠閒騎腳踏車,讓人覺得父子情誼深濃,很幸福。

兒子感謝大家來關懷父親,也感謝慈濟醫院醫生護士,一年來的居家關懷,讓爸爸身體變好。他說:「每個月慈濟發放日,會帶爸爸去幫忙排椅子和發物資,爸爸覺得可以付出很快樂。」

離開前,德曜師父送給兒子簡正展一個竹筒,希望他每天「發好願」;也期待有一天,父子可以同行慈濟菩薩道,最是幸福!

◎法親關懷慰心靈

快近午了,大家返回靜思堂,因為住在靜思堂對街的王美雲說家裡很小,就拄著拐杖和她先生一起來靜思堂給大家關懷。

當年,王美雲的父親是玉里鎮上的首富,因此王美雲談及早年要蓋花蓮慈濟醫院時,她向父親勸募,父親說一個女眾師父怎可能蓋醫院?若真的蓋了,就捐三十萬元。民國七十年代,能捐三十萬元是發大心,王美雲談到父親,臉上都發光了。

如今花蓮慈濟醫院已啓業三十四年,王美雲也近九十歲,心臟裝了心律調節器,體力較弱,但談及早年做慈濟的點滴故事,她臉上散發出燦爛的笑容。

這些資深年老的法親,他們是慈濟草創時期就發心投入慈濟工作。「因為有他們的付出,才有今天玉里靜思堂,才有一個家的感覺。」慈濟基金會常住玉里靜思堂的同仁黃麗雲說:「資深年老的法親以前是第一線的,現在退居幕後,藉由這次的法親關懷,可以慰藉他們心靈的失落感。」

而這次關懷的法親中,有幾位都是因為跌倒而影響身體健康,陳院長說年長者預防跌倒非常重要。「志工身體不好的時候,我們要多關心,這也是我們當白衣王非常重要的社會責任。」

在玉里慈院服務十年的陳院長決定:不是只有歲末,平時會一直關懷下去,因為能照顧法親很開心。

圖左 :近九十歲的王美雲,心臟裝了心律調節器,體力較弱,但談及早年做慈濟的點滴,她臉上散發出燦爛的笑容。精舍師父致贈福慧紅包、祝福禮和感恩卡來祝福她平平安安。左為玉里慈濟醫院陳岩碧院長。[攝影者:劉鴻榮]
圖右 :人稱曹媽媽的曹陳靜枝,委員號52號,是玉里第一顆慈濟種子。師父給她抽選的靜思語春聯是:「幸福不是理所當然,造福才會有福。」這句靜思語,也正是她做慈濟半世紀的最佳寫照。左是玉里慈濟醫院陳岩碧院長。[攝影者:劉鴻榮]

圖左 :過去很會做訪視的何淑惠(右2),因跌倒好幾次,腰不好。德昕師父親切握起她手祝福說:「上人要我們做訪視,要繼續加油,多看大愛電視,心開運通,福就來。」[攝影者:劉鴻榮]
圖右 :八十八歲的楊玉連(中),因跌倒過需要四腳助行器來走路。以前身體好時,都在玉里慈院為大家奉茶和募款。精舍師父和玉里慈院陳岩碧院長及法親都給與關懷和祝福她平安吉祥。[攝影者:劉鴻榮]

圖左 :八十八歲、精神氣色非常好的楊寶妹,說她五十幾歲才跟上人做慈濟,很感恩上人。師父致贈福慧紅包及祝福禮,祝福她平安吉祥、身體健康。[攝影者:劉鴻榮]
圖右 :因四次中風,而有語言障礙的簡新得(雙手合掌者),只會講「阿彌陀佛」。笑容滿面的簡新得很高興慈濟法親來看他,大家愉快話家常。兒子簡正展(右站立者)為了照顧父親,辭掉北部的工作,回鄉買房打造無障礙空間,其孝心令人感動。[攝影者:劉鴻榮]
圖左 :因中風而行動不便及有些失憶的賴秀英,在先生和陳院長的扶持下,賴秀英一步一步練習走路,大家給與鼓勵加油![攝影者:劉鴻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