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點軍校參訪 響應竹筒歲月

2017/04/14| ◎周素滿/紐約分會報導
列印
西點軍校中文班學生4月中旬第二度參訪慈濟紐約分會,由趙芳藝與塞申斯兩位中文老師帶領,共有六十位學生與慈濟志工交流。

◎延續好因緣 師生參訪

早上十點,志工就到會所準備迎接西點軍校師生,由金髮碧眼的 中文老師塞申斯(James Rogers Sessions III)和第一組同學先抵達;塞申斯用流利的中文和慈濟志工交談,說起了他七、八年前在西點軍校開始,一直用心學習中文的經過。他曾到過夏威夷、吉林長春、臺灣輔仁大學上課,現在已經和臺灣移民來美的趙老師一起教基礎中文。

過一會,由趙芳藝老師帶領的其餘學生也隨後抵達,一時間書軒坐滿幾十人,沒有喧嘩,秩序井然。趙老師娓娓道出她在西點軍校教中文,今年(2017年)是第四年。她說,「學生學了兩個學期中文,應該找幾個項目、或者一個文化主題,讓他們能真正深入了解。」

有了構想後,趙老師便在網路上搜尋,發現到了慈濟紐約分會,她說,「慈濟為社會貢獻很多,學生來這裡參訪應該可以學到很多。」去年(2016年),學生首度參訪,覺得收穫很多。趙老師轉述學生的感言,「不知道有這樣一個機構做那麼多善事,幫助世界上那麼多的地方,他們很感動」

由於去年結好緣,今年西點軍校趙老師再請求參訪。她覺得:「西點軍校的學生應是美國將來的精英份子、可能主導美國方向,所以希望好好培養他們,參訪慈濟能讓他們多了解社會、以及不同的文化層面,對身心有很大的幫助。」

◎感動化行動 日行一善

參訪開始,學生們分成三組,輪流沿著樓梯間參觀大愛走廊圖片展,再到三樓品茗,並透過影片觀賞慈濟愛的足跡及竹筒歲月。在志工導覽下,大家看著圖片專心聆聽,驚訝於慈濟在這麼小的地方竟然做這麼多事。

品茗時間,學生們第一次體驗慈濟茶道、茶食及特有的優美人文。志工介紹「三好茶」,提醒人人心想好意、口說好話、身行好事,讓每一口茶啜飲起來有了不同滋味。大家得知每一份茶食都由志工親手巧製,驚歎不已。年輕學生們站立行進個個雄糾糾、氣昂昂,品茶吃茶食卻是文質彬彬。

體驗茶道,讓大家身處在寧靜的氛圍。緊接著志工播放敘利亞難民在難民營生活困窘的影片,令參訪者震撼與不捨。接著,志工介紹慈濟竹筒歲月的歷史,人人的悲心被啟發了。在大家滿心的感動之下,踴躍分享。

首先由塞申斯上臺分享,他對於慈濟志工分享茶道、並且通過影帶介紹志業幫助人的經歷,非常感恩,「我們深深為之感動,真的非常感謝你們﹗」

學生科伊佐米(Thomas Koizumi)緊接著分享:「我很高興來這裡,看到有這樣一個組織為整個世界帶來幸福。我也想成為這裡的一份子。」蒂納.雷(Tina Le)用心感受,她說,「我非常感謝你們為這個世界所做的一切,尤其是幫助敘利亞難民。我也非常感謝你們為聖荷西所做的事情,那是我的家鄉。」蒂納.雷一再懇切地感謝慈濟,為他的家鄉所做的一切。

班克斯(Christian Banks)則說,「知道有人在別的國家遭受著困苦,如果我們能夠幫忙,那會很感恩;回家後,每天存一分錢並不困難,然後我們能把(竹筒)帶回來,幫助別的國家的人。」

學生們不只說出感動,並把感動化為行動,有四十多位學生帶竹筒回去,期許自己日行一善。除了竹筒,有的學生特別喜愛可隨身攜帶的秀珍版靜思語與靜思淨皂,請購了一些,要當禮物送給好友,還要把所見所聞所體驗到的感動與歡喜傳出去。

圖左 :在志工導覽下,大家看著圖片專心聆聽,驚訝於慈濟在這麼小的地方竟然做這麼多事。[攝影者:羅憲弘]
圖右 :每一道茶食都由慈濟志工親手製作,學生們驚嘆不已。[攝影者:羅憲弘]

圖左 :專注啜飲,品嘗茶道的深意。[攝影者:羅憲弘]
圖右 :參訪結束,共有四十多人請領竹筒,打算化善念為行動去助人。[攝影者:羅憲弘]
圖左 :西點軍校中文班同學不僅學中文,也實地體驗華人佛教慈善團體的人文,跟著司儀吃力的說:「口說好話」。[攝影者:羅憲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