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四分之一個世紀 菩提苗成林

2017/07/08| ◎周芳苑/紐約分會報導
列印
紐約慈濟人文學校成立滿二十五年了!今年(2017)第一次推派學生參加美東中文學校協會舉辦的年會系列活動,陸續在中華文化常識問答、歌唱及壁報等比賽取得第二名獲第三名的優異成績,作為廿五周年慶的一分賀禮。 一如過往的校友,今年將踏出校門的畢業生學習中文多年,乖巧懂事,都能用流利的中文向老師、父母完整地表達內心的感恩。

◎勿忘本 異國成立中文班

1992年,慈濟紐約分會成立的第二年,志工就在佛堂開設中文班,奠定了紐約慈濟人文學校的基礎。每年開放新生註冊時,總有家長擔心額滿,孩子無法入學,在半夜二點左右開始排隊。家長將孩子送進慈濟人文學校,主要是認同慈濟學校的教學理念,想讓孩子除了學中文,也學做人的道理。

因為佛堂空間有限,慈濟紐約分會中文班學生必須分批分時段上課;後來,學生人數增加,不敷使用,慈濟人便借用附近中藥行順安堂的倉庫上課。經過一再努力,終於在1997年租用皇后區七十四初中的教室,沿用至今。

在人文學校每星期六的上課時段裡,除了老師在課堂授課,還有多位穿著藍上衣、白長褲制服的慈濟志工幫忙校務,孩子在充滿愛心人士的環境下,自然而然薰習「感恩、尊重、愛」的人文素養。

◎薰人文 志工善行為典範

老師教導中文之餘,更把握機緣讓小朋友知道慈濟志工的大愛足跡。今年5月初,學校提供慈濟人援助敘利亞難民的影片,讓老師們在課堂上播放。當孩子們看到影片中同年紀的小孩不能讀書、不能回家,感觸很深。

六年級老師讓同學回家寫影片觀後心得,題目是:「我能為敘利亞的兒童做什麼?」學生寫出一篇篇真切的文字,老師代為投稿,文稿刊登在美加地區最大的華文報紙──《世界日報》。學生從敘利亞難民兒童的悲慘經歷中,看到自己的責任。

「我會請爸爸和媽媽捐錢幫他們,最重要的是我要告訴大家,戰爭會傷害很多人,要停止戰爭。」

「我覺得很傷心,因為這不是他們的錯,而是他們國家的錯,所以我捐玩具,希望能幫一點點小忙。」

「看完影片以後,我非常難過。我很想幫助他們。雖然我現在還是小朋友,但是我可把我的零用錢存起來捐給他們。」

「很多人都去敘利亞,試著要幫助他們,可是,最後都離開。我們所有人都可以用不同方式去幫助他們。」

「在敘利亞,國家正在大戰;很傷心的是,這些人本來都像我們一樣,每天都有吃的、有喝的,有衣服可以穿,但是他們現在什麼也沒了。更慘的是,他們最後逃到其他國家時,那些國家不願意收留他們,沒有人保護他們……」

除了鼓勵學生抒發對國際時事的心得,老師們也帶著孩子發揮創意,用自己的方法詮釋靜思語。六年誠班在結業前一週舉辦「靜思語演繹」,有人用繪本、有人製作動畫、有人演奏樂器、有人到黑板上當場畫畫,詮釋自己選擇的一句靜思語。

紓蔓和亭儀合作編寫一則小故事,由一人繪圖,說出故事主人翁定福因為不孝順、不聽父母勸告最終流浪街頭,終生懊惱。岱昕用動畫表現「口說好話、心想好意、身行好事、腳走好路」,一手包辦畫圖和配音。亮璇生性害羞敏感,非常喜歡音樂,用大提琴演奏從小就很熟悉的慈濟歌曲《祈禱》。

◎啟大愛 師長造愛的世界

紐約慈濟人文學校在無數的社區幼苗的心中灑下大愛種子,也接引了許多愛心爸爸、媽媽。

楊雅飛在人文學校成立之初就帶著兒子入學,擔任愛心媽媽,從此便加入志工行列,是學校最資深的志工。二十五年來,她每星期六都到學校幫忙打理大小事,而且有空就參與慈濟紐約分會的各種功能。

池海燕是在一次浴佛典禮時感受攝心而認識慈濟,隨後讓兒子到慈濟人文學校就讀,自己也擔任愛心媽媽,今年即將受證為委員。另一方面,慈濟大家庭代代傳承,許多已受證的志工在慈濟紐約分會服務多年,如今孫子都進入人文學校就讀,也陪著孩子一起加入班級教學。

因為有老師、家長營造一個充滿愛的學習環境,每個孩子的慈悲心被一點一滴啟發著,在紐約慈濟人文學校的十一年裡,期盼他們帶著這分愛,往後在人生路上和每一位有緣人分享,讓大愛的漣漪不斷擴散。

圖左 :許多年長的慈濟志工帶著孫子參加慈濟紐約分會的活動,孩子久受薰陶,也選擇就讀紐約慈濟人文學校,學習中文。[攝影者:劉輝]
圖右 :慈濟志工和就讀人文學校的孫子農曆年前在學校錄製影片,用中文一起向證嚴上人拜年。[攝影者:劉輝]
圖左 :紐約慈濟人文學校的小朋友經常讀靜思語,已會用中文看、說、寫。[攝影者: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