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體驗環保 各分類區都不簡單

2011/02/13 | ◎陳咏昕、陳慧香、黃美慧、朱志剛/高雄報導
列印
「慈濟岡山志業園區社區親子成長班」2月份的戶外教學課程,在家長與孩子們期盼下終於來到!今天(2/13)早上七點三十分左右,家長陪著孩子們不畏酷寒,陸續來到園區報 到。八點二十分左右,共一百五十八位親子學員及工作人員,在師兄、師姊的引領下,共乘四輛遊覽車往仁武慈濟環保教育站出發,學習做環保。

課務組精心策劃活動課程,經多次彩排,並實地考量地點、交通,為讓學員們透過活動培養正確理念,除了靜思語教學外,還注入慈濟人文,將今天活動精神「布施除了物質之外,身 體力行的奉獻也是布施」融入於活動中,並督促不忘生活禮節,建立儀軌幫助學童及家長們,在輕鬆熱鬧的氛圍下,動手分類實作,付諸行動,守護地球。

九點,抵達位於仁武區文武里文學四街的仁武環保教育站,遠遠望去即可見高聳屋舍,綠蔭扶疏,近看寬敞、規劃流暢動線,足堪回收物詳細分類,人生無處不是道場,環保教育站更 是慈濟人的大道場。一早來到環保教育站已經做得滿身大汗的志工們,暫時放下手邊的工作,列隊歡迎親子成長班家長、小朋友們來環保站初體驗。

◎環保教育 從小扎根

踏上環保教育之旅,班主任薛文明說:「戶外教學參訪環保教育站,讓小菩薩及家長親自體驗,資源回收、垃圾分類,並重視當下所面臨的污染問題。污染防治要從小做起,希望透過 環保回收的實際體驗,讓孩子們培養惜福愛物與愛地球的觀念。」

先在「太平洋垃圾場」、「垃圾對海洋生物的影響」的影片中,學童及家長們看到人類所製造垃圾,海洋世界已被垃圾佔據了,有很多海底的生物也因而誤食斷送生命。近幾年來,有 許多海洋生物大量暴斃,經由專家解剖,才發現原來牠們都是誤食垃圾。例如:鮟鱇魚與赤瓗龜的肚子裝的是白色、綠色塑膠袋。保麗龍也是千年不壞之身,海洋的生物會誤以為是食 物而誤食。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故要還給海洋生物一個乾淨的家。

「魚吃什麼到肚子裡?」當聽到師姊問題,互愛隊蔡嘉音媽媽與林愫湟小朋友立即分享:「影片中,看到從魚肚子裡拿出塑膠袋,感覺很震驚,海洋那麼多垃圾很恐怖,感覺保育類生 物很可憐,以後不再亂丟垃圾了 。」

協力隊蘇心慧小朋友說:「看到海灘有很多拖鞋、塑膠袋,以後垃圾會帶到環保站回收。」接著互愛隊陳麗琴媽媽:「在海邊玩見到很多垃圾,沒想到會造成嚴重危害生物的後果,希 望大家能做環保。」

「地球受傷了,如何來救?」協力隊林英香媽媽:「做環保要由自己本身做起,該回收就要回收,對環境較好。」接著協力隊洪美智媽媽:「看完影片後,回去要做宣導環保概念,讓 更多人知道。」

◎保護地球 動手分類

在家長、小朋友環保實作前,先觀看「地球暖化」影片及上人開示影片,垃圾無國界,要環保精質化,清淨在源頭,垃圾減量,資源回收再利用,這些觀念都應深植人心,並落實在生 活中。

為了提振大家的精神,司儀賴貴雲師姊與現場師姊,一起帶動小朋友及家長們,跳環保健康操〈一個乾淨的地球〉:「留給我們的孩子,一個乾淨的地球;留給我們的孩子,一條清澈 的河流……清流繞著全球,淨化人心 不煩憂。」活動一下筋骨,都覺得很有趣,一起隨著音樂,舉手彎腰轉圈圈,現場熱鬧滾滾,大家笑開懷。

「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愛心化清流,清流繞全球」,做環保除了可救地球外,也護持大愛電視台。一雙雙小手紛紛戴上手套,掛上口罩,依各站站主志工說明回收物分類及做 法,巡迴報紙、拆解、未分類、玻璃、塑膠袋、寶特瓶等六區,實地做分類囉!看到滿地五花八門的回收物,小朋友、家長們用心地低頭細分,頓時都化身成為守護地球的小尖兵。

帶著郭珈妤小朋友一起來參加,黃莉淳媽媽分享:「我今天很高興,現場雖然氣味不是很好,回收物很多,但是我們覺得要拯救地球,還是要從向下扎根,要教導小朋友怎麼去分 類。」她看著身邊小朋友說:「慈濟親子成長班,帶我們過來這邊,教小朋友以後,平常我有做資源回收,可是她都從不跟我出門,今天當下在那邊做了以後,她就跟我講說,以後我 做回收,她要跟我一起去,真是很值得。」又說:「我覺得要救地球要從平常的日生活做起,除了教小朋友怎麼分類,其實教教他們不要製造垃圾最重要。」

在忙碌的工作場裡的景象,童言童語,交織著實作的歡樂氛圍!

玻璃區,聞到濃濃的酒味,想到在車上看的影片小海龜,在海裡看到維士比,就知道台灣到了,也看到沒吃完就丟的醬菜罐,覺得應該要惜福;塑膠袋的分類原來如此仔細,大家都爭 相摸摸看;寶特瓶區,孩子覺得最輕鬆,只要打開瓶蓋就好,沒想到師姑們還要再把瓶環弄掉。

在報紙區,孩子可以坐下來摺報紙,順便休息也就慢慢來;在聽到摺疊整齊的報紙,一公斤可賣八元,沒摺的一公斤賣四元後,就認真動起手來,用心地讓每張報紙角對角對齊。

來到未分類區,孩子也累了,分類起來速度變慢,也趁機讓孩子知道環保志工的辛苦,需要大家一起來付出,布施時間與體力。

從國小三年級開始,每個星期都會和父母一同在岡山環保站,做資源回收的善解隊黃祿銘小朋友,他說:「最常做的工作是寶特瓶分類,並發現環保站的垃圾越來越多。這次在仁武環 保站環保實作中,覺得最難的工作是『未分類區』,因為要將垃圾分門別類的歸納完整,需要豐富的經驗及很好的判斷力,才不容易出錯,所以特別敬佩未分類區的環保菩薩們。」

第一次參加資源回收分類善解隊吳睿哲小朋友分享:「從環保菩薩的解說中,學到了許多分類的知識;在環保實作裡,覺得最有趣的工作是『捲電線』。」

曾經在岡山環保站,跟著父母做過幾次資源回收工作,包容隊蔡玉峰小朋友分享:「本次的環保實作中,覺得最辛苦的工作是『未分類區』及『玻璃瓶區』。未分類區有一定的困難 度,需要經驗的判斷,而玻璃瓶區中的玻璃瓶多為未清洗的酒瓶,每次打開一瓶瓶的酒瓶,都必須忍受刺鼻的的酒味,希望大人們不要再喝酒了,這樣不僅能讓身體健康,也能讓垃圾 減量。」

在玻璃分類區,兩人合力,共提籃子,運搬分類好白色玻璃瓶,毅力隊孫百棠與勇氣隊佘信恩,做得流滿頭大汗,百棠很瀟灑地說:「很吵、很苦、有點累,不過很有趣,能夠就多做 一點,就可拯救地球。」信恩很有自信地說:「很吵、很熱、很辛苦,以後還要繼續做,因為要保護地球。」

◎地球受毀傷 你我有責任

班主任薛文明師兄表示,今天很高興選對地方做戶外教學,看到孩子、家長們都努力動手做分類,回收做得徹底,不只清洗,也分得很精細,大、小朋友學會了,收穫、心得滿滿。很 高興大家能為地球盡一分心力,這也是我們的責任,更重要的我們要減少慾望,只買我們需要的。」

在現場指揮管理的陳勝仁師兄分享:「仁武環保站2002年8月動工,11月完成。當初設立環保站最主要目的,是環保教育,因為 上人一直說地球損壞了,要做環保,環保教 育能讓更多人知道環保重要。成立的第二年,上人來到環保站,他說這裡不只是做環保,也是一個道場,要接引更多的人進來環保教育,接引每個人了解慈濟,了解環保,所以我們用 心經營,從幼稚園、小學、中學到大學,大學有像義守、樹德、高雄應用科技、正修科技大學,他們都來做環保教育。」

「尤其是高雄少年感化院把整個年度都排下來,去年度每個月都來做環保教育,雖然看到『咔沒好的囡仔(台語)』,但是他們也來接受環保教育,覺得這個地方真好;雖跟一般的孩 子有點不同,但是這是上人要給我們最大的體驗。」

陳師兄接著說:「尤其去年10月,上人再度來到環保站,仍舊一直鼓勵要我們注重環保教育,所以我們用心來經營,使人知道環保的重要,知道地球已經損壞,要做資源再回收;今 天真歡迎岡山社區親子成長班做環保教育,看到這些小菩薩,就知道台灣有希望,這麼小的囡仔重視環保,真的台灣有希望!」

協力隊林嘉慧媽媽說:「體驗最有印象的是拆錄音(影)帶,很新奇、很有趣,回家後回收物品會把它分類清楚,再拿去環保站。」誠正隊黃麗苓媽媽接著說:「我家住路竹,鄰居們 都沒環保理念,看到需要回收的物品就幫忙做回收。」

誠正隊蔡村珉爸爸分享:「今天能跟孩子一起看影片,體驗做環保,發現一切真的都要從自身做起。」

帶著一對兒女來參加,誠正隊王淑如媽媽說:「很高興來到仁武環保站,經過這麼多站,讓小孩子學習做垃圾、塑膠袋、寶特瓶、報紙、電線的分類,可應用於學校、家裡及日常生活 當中。這個環保站很寬敞,分類很精細,志工說明得很清楚,大家也做得很高興,收穫滿滿的。」

短短兩小時的環保之旅漸漸接近尾聲,在大家虔誠地相互祝福及滿滿的感恩聲中,環保大、小尖兵們邁開小小步伐,搭上來時公共交通工具賦歸。望著學生帶著笑容離去的背影,真的 是「福從做中得歡喜」,他們今天認真地學習做資源分類,希望他們就是一粒粒的環保種子,將來能為地球開闢出一畝畝的淨土。 .

圖左 : 在報紙區孩子可以坐下來摺報紙,用心地讓每張報紙角對角對齊。[攝影者:洪肇懇]
圖右 : 未分類區,學員們認真地將資源回收物一一分類。[攝影者:陳坤造]

圖左 : 站主志工說明回寶特瓶的分類,並且可以再生製作成毛毯及保暖的衣物。[攝影者:黃靜蘭]
圖右 : 班主任薛文明師兄代表所有學員及家長,致贈結緣品給辛苦指導的環保志工。[攝影者:黃靜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