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闢」膝徑 行大乘醫療

2018/09/25| ◎林寶華/高雄報導
列印
呂紹睿醫師首先感恩歷任大林慈濟醫院院長的支持,他追隨上人腳步的過程,不會對病患說等有狀況才來找他,而是希望能為病患立即解苦,他用上人「開路」我們「追隨」的信念在行醫這條路上,立願做一位仁醫。

在花蓮 靜思堂舉行的「2018國際慈濟人醫會年會」,9月23日進入第二天的課程。上午在慈濟大林醫院關節中心主任呂紹睿醫師的「另『闢』膝徑-退化性膝關節炎的發現之旅」課程開始前,六百七十三位學員陸續進到講經堂,課務團隊在臺上用〈幸福的臉〉的音樂節奏踏著可愛企鵝腳步帶動學員們做運動,大家在歡樂中提振了精神。

◎另『闢』膝徑 非退化皺襞發炎

課程開始,司儀蔡雅純這麼開場,她說身為人醫,上山下鄉去義診,膝關節得非常健康才能走得更遠,這堂課的資訊對大家非常有益處的,她幽默地介紹著講師,「他是全臺灣最難掛到號的名醫之一,今天大家卻是不用掛號就可以看到這位關節名醫。」講師呂紹睿主任在大家的掌聲中,帶領大家一同另『闢』膝徑-進入退化性膝關節炎的發現之旅。

呂紹睿主任長期觀察並加上十幾年來的研究,他發現—「退化」性膝關節炎,真正病因不是「退化」,百分之九0者的病痛,真正原因絕大部分是內側皺襞與關節的摩擦造成的「內側摩擦症候群」。內側皺襞是在胚胎發育過程中,殘留在膝關節滑膜腔中的皺襞,外型像是衣服的皺褶,正常人膝關節平均每年彎曲多達百萬次,每次膝蓋彎曲、伸直時,內側皺襞與關節股骨內髁會互相摩擦而產生物理及化學破壞。

隨著年齡增長,原本像新鮮絲瓜一樣柔嫩的內側皺襞,經年累月摩擦後,最後會變成像菜瓜布一樣粗糙讓軟骨發炎。所以只需以關節鏡手術清除發炎組織,不用換人工膝關節即可解除病患的痛苦。

◎終於回來 愛是最好的良藥

人來自上海學員趙蘊晗是一位心理科醫師,第一次來到花蓮參加人醫會年會,因為等待了四年,所以心情非常激動,四年前(2014年)的十月份,當時朋友推薦她去參加當年回臺灣參加人醫會年會學員的分享會。

「當時是我第一次認識到慈濟,看到慈濟做的事情,我就特別的感動,就覺得好像有個力量在感召我,覺得我也要做慈濟,也要加入這樣的大家庭。」那次之後,她就馬上報名志工,也開始她的慈濟之旅,做社區環保、慰問敬老院、讀書會,包括利用醫生身分,參加上海人醫會的社區健康宣教、健康諮詢。

2016年,上海人醫會的蘇師兄第一次邀約她來臺灣參加國際人醫會年會,但因為寶寶即將出生無法參加;2017年也因為寶寶在哺乳無法參加,她就想可能和上人的因緣還不到。今年終於能參加,她很早就把來臺灣的手續都辦好年假都請好了,「四年的等待,今年真的踏上這塊土地時,整個人特別激動,好像離上人的距離愈來愈近了,整個過程很像在作夢,但又不是做夢是真真實實的。」

9月21日到花蓮的時候很晚了,一直都有志工陪伴在身邊。昨天(9/22)一早,從全球慈濟人寮房到同心圓餐廳,兩邊志工夾道跟她說早安時,她莫名的開始默默流淚。當念佛進齋堂時,因為覺得等待這一刻太久了,就開始邊走邊哭。

她非常自豪今年能以「人醫菩薩」的身分回來見上人。曾有想退轉的時候,蘇師兄告訴她,上人曾說今生能為大醫王菩薩,是因為好幾世前都一直在發願,所以她想今生是她的福報也是使命,她很開心能堅持下來,今年才能以大醫王菩薩的身份回到慈濟的發源地。

「上午呂主任骨關節的課,讓我感觸非常的深,我看到他因為上人的一句話堅持了二十三年。」她就想到昨天(9/22)慈濟大林賴寧生院長講的「大乘醫療」,簡瑞騰副學員長也補充什麼是大乘醫療,就是要走出舒適區,就像退化性關節炎,若是小乘醫療可能就要病患等二三十年,關節都壞死再來換膝關節。

身為醫師是要瞭解病人需要什麼?是什麼能讓呂醫師即使身旁的同仁不理解,他仍堅持花二十三年想病人所想?是什麼動力讓呂醫師堅持下來?她就想到趙有誠院長一本書裡的一句話,就是「愛」,慈濟的愛是世間最好的良藥!她的感觸就是大部分醫師都是有慈悲心的,但是還要具有「智慧」,除了有慈悲心還要怎麼樣真正的去幫到病人,走進他內心的需求,這是她對這兩天課程的感想。

◎反射治療 醫病醫人且醫心

學員曾景新醫師來自中區人醫會,分享上完呂醫師的另「闢」膝徑,針對他幾十年來很用心的在膝關節發炎要去突破,是因為上人的鼓勵,說不要再跟病人講「等到膝蓋壞了再換膝關節」,針對這一堂課實在很感動。

曾景新說因為他們所受的訓練治療的模式很反射,很少再去想說有沒有進一步的方法來解決病患的痛苦,這個是他們很常忽略到的,即使遇到瓶頸或是自己沒辦法處理,可能就會反射性的這樣說出「現在膝可能沒辦法」或「可能是退化而已」,他分享自己前陣子在治療糖尿病病患時,也感同震撼到。

他通常在看糖尿病都很習慣的根據血糖數字高低,就很反射性的跟病患他們說「要從飲食上、運動方面的控制努力,藥物規則的服用並且檢查。」直到有一次一位病患病況退步,曾醫師也是這樣反射性的跟他這麼說,但那天病患的情緒突然一股腦的發洩說「不要像說教式的跟我說,因為我活得很痛苦,很沒有尊嚴,很罪惡感。」

病人認為他得到糖尿病,退步好像都是自己不對,曾景新那時候心理衝擊也很大,想說從學生就參加慈青,跟著中區紀邦傑醫師長大,在受訓過程中也都很自然地以為這樣就是看病,都太忽略疾病及人的部分,所以這次上完呂醫師的課,讓他更深的體會,讓他醫病醫人,而且要安住他的內心,這是上完呂醫師這堂課最大的感受。

在醫院出生、成長,呂紹睿醫師也看著父親呂燿樞對病患的親力親為,對呂醫師來說,就是讓他走上「醫療拓荒者」之路的堅強支撐力量,而他也以這個態度,影響著此次參與課程的學員,往大乘醫療之路前進……

圖左 :來自上海的心理醫師趙蘊晗(左三),等了四年才得以參加人醫年會,第一次踏上花蓮心情異常激動,也滿滿的感動。[攝影者:李則忠]
圖右 :學員曾景新醫師來自臺中中區人醫會,分享上完呂醫師的另「闢」膝徑,針對他幾十年來很用心的在膝關節發炎要去突破,是因為上人的鼓勵,說不要再跟病人講「等到膝蓋壞了再換膝關節」,針對這一堂課實在很感動。[攝影者:李則忠]

圖左 :呂醫師首先感恩歷任大林慈濟醫院院長的支持,他追隨上人腳步的過程,不會對病患說等有狀況才來找他,而是希望能為病患立即解苦。[攝影者:李則忠]
圖右 :來自宏都拉斯,剛畢業的醫師Allan Enrique,透過口譯聆聽呂紹睿醫師對膝關節炎的發現之旅。[攝影者:李則忠]

圖左 :學員們認真的聽講, 並用手機講將重要的簡報資料拍攝下來做筆記。[攝影者:李則忠]
圖右 :課程開始前,課務團隊在臺上用〈幸福的臉〉的音樂節奏踏著可愛企鵝腳步帶動學員們做運動,大家在歡樂中提振了精神。[攝影者:李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