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區慈誠精進 守護慧命基因

2019/10/11| ◎方佳惠,林穎敏,張美齡,賴秀緞,朱怡樺,余明儒/臺中報導
列印
學員長蔡文方希望透過兩日課程安排,讓大夥兒回到初衷本心,堅固自己的道心。期待四方而來的慈誠菩蕯,從彼此不相識到「肝膽相照剖白交心 知己知彼 合和互協」。利用身心寬暢「認識你真好」的遊戲,藉由一張小小的 紙,寫下自己的名字,順時鐘轉動,在眾人認真書寫的同時,氣氛漸漸的熱絡了起來,快速的縮短彼此的距離。

◎精進序曲 莫忘那一年那一念

10月5日第一天課程,德劭師父以「莫忘那一念,上人的貼心弟子」與兩百多位慈誠師兄溫故知新慈誠隊的源起。1989年慈濟護專開學典禮,有多達二萬人參與慶典,男眾居士為維護秩序、交通安全而組成「保全組」,隔年7月25日上人將「保全組」正名為「慈誠隊」。

慈是予樂,教富濟貧予樂;誠即誠懇,是赤子心,作為佛弟子要有三心:「駱駝的耐心,獅子的勇猛心,赤子之心。」帶人,心要合、心量大、心思簡單;做事,最重要的是要有開闊的心量,才能廣招會眾。

回顧早年,1969年精舍第一次打佛七。上人要求弟子行進整齊,右腳起、左腳落,肩膀隨著步履有規律如划龍舟般,整齊攝心。規律團體的美是由一個人開始。食、衣、住、行四威儀,人人自重自愛,才能呈現整體美。德劭師父期許人人勇於承擔,不要遇到境界,就覺得壓力大,把握最初的那一念心,才面對困難,突破困難。

德劭師父昨天參訪臺中民權聯絡處(舊稱臺中分會),許多舊照片敘述珍貴歷史,其中有一張早期慈誠隊的照片,內有余金山、羅明憲、洪武正,今日三位師兄同時參加研習課程,德劭師父請他們分享。

余金山師兄白髮蒼蒼,聲音仍宏亮,他謙虛地說:「年紀大做不了甚麼事,站在前面,實在不好意思,但是能夠鼓勵大家也是好事。」他今日特別帶了一張摺疊的通訊錄,記錄編號兩百九十一號到三百四十九號中區第一屆慈誠護法金剛的名單來跟大家分享,當初中區慈誠師兄不到六十人,對照現今有七千多位慈誠,慈濟隊伍浩蕩長。德劭師父讚嘆現年九十多歲的余金山師兄,每周依然精進做福田志工。

洪武正師兄鏗鏘有力的分享:「國用大臣,家用長子。我們每一位師兄,猶如慈濟的長子,必須以無比的信心,肯定自己,擔起慈濟志業。」一曲「問心」大合唱,洪武正內心澎湃激昂,歌詞「我曾一個人在探尋,何處是慈濟的大門,經過那靜思的指點,…走進了慈濟的大門 我願意在靜思中勤學習,學習著問自己的心⋯」期待大家一起攜手連心,自我期許,發揮良能。

羅明憲有感而發地說:「延續去年慈誠隊的精進,今年再舉辦,很感恩大家的參與。莫忘初衷,想想當初為什麼進來慈濟加入慈誠隊?這初衷一定要記得。有緣跟師父走菩薩道,是大家的福報,我們是最有福的人。

德勱師父回憶並語帶鼓勵說:「當年曾經與羅師兄一同前往大陸、北朝鮮賑災。那時人少、事情多,現在人多,卻挑選工作有時找不到人承擔,找人出勤務會說我沒空。各位想想看,你不僅失去自己造福的機會,也障礙他人,只因為看他不順眼,邀約勤務就拒絕。每天我們都在發願,其實能度自己就是受教,受教才能端正身形,鼓勵大家一定要去習氣。」

◎回歸初心才能合心

臺中靜思堂正展出「莫忘那一年 愛在九二一」布展,今日精進許多學員利用中午身心寬暢時間參訪展場。

大甲區的呂萬得回憶,1999年他與莊屋、黃雪夫妻同期培訓委員,他卻在七月一場大病,被宣告不開刀只有三個月的生命,開刀有三年餘命。呂萬得說:「本想放棄,後來在志工鼓勵下到大林慈院開刀,住院一個月竟然痊癒。」住院期間莊屋夫妻從臺中來大林慈院探望關心,黃雪並留下來照顧他長達一個月,這分法親恩情永誌難忘。

當年九二一地震,培訓課程「以工代課」,學員參與九二一大愛屋的建造,隔年就承擔協力組長、和氣組長,一直活到現在。今日精進課,他因髖關節疼痛,走路困難,幸好在志工潘其財照顧下與會,今日藉著精進可以見到大中區夥伴,彼此鼓勵。慈濟是個大愛的家庭,珍惜每一個緣分,照顧法親家人,落實承擔,不讓師父憂心。

九二一地震,震出來的林永彰,未加入慈濟之前經營皮件工廠,因經商的關係常交際應酬,家人不喜歡他的習性,於是鼓勵他參加慈濟慈誠培訓,遠離「酒應酬」。

林永彰從協力隊長、和氣隊長到合心幹部,總被信任地推著走,他永遠記得2001年開始培訓,當時的隊長給自己一句話說:「師兄,我相信你可以的。」就這樣在慈濟,他一路勇於承擔。

每次勤務和組員事先開會,並說明活動緣由,有了共識就不會踢到石頭。今年又被推薦,接下臺中民權聯絡處九二一專題展「震在覺醒 」召集人,林永彰非常猶豫,因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當時自己還未進到慈濟來,對以前的歷史一無所悉,展覽館這麼神聖的任務怎麼接呢?

「轉念,勇敢承擔!」雖沒走過慈濟這段賑災史,但藉由策展努力與團隊從文史中找尋並忠實呈現,不僅為自己補上這段歷史,也為見證留下慈濟足跡。林永彰心有感悟說:慈濟事要用歡喜心來做,以身作則才能領眾,就不會碰到障礙。」

◎把握因緣造福緣

晚間知心相契,慈濟資深志工鄭春玉以「千載傳願行 萬古啟德誼」為題,分享「高僧傳——智者大師」觀後心得。經典是通往佛國的地圖,而慈濟人做慈濟的地圖則是《證嚴法師衲履足跡》,上人引領大家依《無量義經》的精神,走上法華大道,佛陀理想中的菩薩,由慈濟人實現於人間。

慧思大師對弟子智顗大師期許「莫做最後斷種人」,廣弘教法;相對的,印順導師期許證嚴上人「為佛教為眾生」;上人與靜思弟子之間,「說法傳法」慈教諄諄,期待殷重。

10月6日,第二日清晨,臺中靜思堂與花蓮精舍同步連線,由慈濟基金會宗教處同仁王民春,在志工早會中分享許多「慈濟的第一個事項」舊法新知。

力霸集團第二代王令一,因家族經商失敗,一肩扛下父親留下的財務危機,為無端被波及的親友爭取緩刑,獨自入獄服刑。服刑前,證嚴上人叮嚀他兩件事:「一要把身體顧好,二睡眠要充足。」並講了《水懺》悟達國師十世的故事,告訴他因經商失敗服刑,他和父親的業就此了結。王令一這次來分享失敗的教訓,希望大家引以為戒。題目「劫與覺」,短短三字,卻很沈重,這是真實的人生路,上人常提到莫有十追九,實業家謹記「有十要捐一」,錢夠用就好。

◎足踏經道信願行

洪靜原師姊闡述法脈宗門綱要,讓大家清楚法脈宗門的粽串架構,永續世代相傳,知道自己要走的方向,對的事,做就對了!

上人的精神理念在慈濟五十周年於臺北新店靜思堂,舉辦慈濟論壇正式宣布立「靜思法脈、慈濟宗門。」日存五毛錢的克難慈濟功德會是慈濟宗門的起點,慈善、醫療、教育、人文,每一道門應社會所需而開啟,共同的法源在靜思。

靜思精舍是法髓總粽串精神中心,常住師父、清修士,志業體同仁們都是一條條棉線,所有的慈濟委員、志工都是一張張粽葉,會員代表社會資源、愛心捐款如同粽子裡的米、佐料等內餡,需要把社會資源包好,需要有韌性又不失柔軟的粽葉來包裹。上人說,期待在我有生之年能看到弟子和合傳法脈,建立法脈宗門綱領,師父有責任為後世做準備,要讓法脈宗門提綱擎領。

現在的社會比過去更複雜,雖然我們在聯合國受到肯定與讚揚,樹的末端基業已經很蓬勃,樹根如果不穩定,整體是很危險的,所以要顧好根源,把超過半世紀以來開的道,鋪的路守護好。

凡事有綱領系統管理,要動員到海外賑災或義診一定要事先與臺灣本會聯繫。任何一個國家的慈濟人要做什麼,需事先回報本會宗教處,慈濟人要培養好習慣,第一要準、第二要快。做每一件事都要有方法、精神方向,朝同一方向運作,才能井然有序,達成目標。

靜原師姊語重心長表示,大自然法則人人無可免,上人年事已高,現在所說的每一句話,就如《佛遺教經》殷殷叮嚀弟子。她引用王端正副執行長的故事告訴大眾,以往王副執行長每返花蓮,皆搭固定班機,當時上人要他更改搭機時間,王師兄即改。結果那架班機出事了,家人著急遍尋聯絡,獲知王師兄人平安在精舍,並未搭上事故班機。所以提醒眾人,要聽上人的話。

◎責任與使命 珍惜殊勝法髓緣

《靜思法脈慈濟宗門綱要》灰色封面、典雅精緻的精裝本,分信、願、行三大綱要。「信」靜思法藏經典;「願」四弘誓願,四無量心,內修誠正信實,外行慈悲喜捨;「行」行菩薩道。菩薩所緣,緣苦眾生。經者道也,道者路也,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褐色字為上人所開示的靜思法脈;黑色字為慈濟宗門在全球的慈悲印記。

最後在郭孟壅取自上人開示編曲「法髓緣」的音樂聲,「守護宗門志要堅…」一字一句迴盪講經堂內。德勱師父及德劭師父,代表上人頒發《靜思法脈慈濟宗門綱要》傳承給弟子,眾人雙手承接法脈,現場感動熱淚盈眶,人人莫忘初發心,莫忘上人授證那一刻,佛心師志、為佛教、為眾生。

慈濟從「竹筒歲月」克難起家,五十三年來方向不變,募心募愛,帶動人人日日發善念,心地清淨,點滴匯聚,成就慈濟四大志業,恆持最初一念心,以佛心師志為己志,勤精進,菩薩道上莫退讓。

圖左 :志工鄭春玉,以「千載傳願行 萬古啟德誼」為題,分享二十五集的《高僧傳—智者大師》觀後心得,期望大家發揮力量,募心募愛。[攝影者:高燦南]
圖右 :呂萬得(左)因髖關節疼痛走路困難,幸好在潘其財(右一)師兄照顧下與會,藉著精進可以見到大中區夥伴。[攝影者:劉本介]

圖左 :德勱師父勉勵慈誠二日精進眾人,莫忘初衷齊走在善知識,善環境的路上。[攝影者:彭東整]
圖右 :學員長蔡文方鼓勵學員:只要我們的心夠大、夠堅定,就可以讓這個空間充滿願力。[攝影者:劉本介]

圖左 :「認識你真好 」小小遊戲 ,讓學員破冰漸漸熱絡起來。[攝影者:劉本介]
圖右 :白髮蒼蒼余金山(中)分享當年編號兩百九十一號到三百四十九號,中區第一屆慈誠護法金剛的名單。[攝影者:劉本介]

圖左 :林永彰(左)分享:慈濟事要用歡喜心來做,以身作則才能領眾,就不會碰到障礙。[攝影者:林美蓉]
圖右 :王令一師兄今以「劫與覺」為題,與大家分享劫難後覺悟重生的生命體悟,帶給大家正確的心念和心靈的力量。[攝影者:陳緯]
圖左 :洪靜原主任以「莫忘那一年 法脈宗門綱要」為題,領眾尋根溯源,回顧自一九六六年至二0一九年,證嚴上人行願半世紀的慈濟大藏經。[攝影者:劉本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