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別人的需要上 看見自己的責任

2010/04/18 | ◎陳菁惠/翁雪美/台中報導
列印
南屯區社區志工培訓課程4月18日上午,在永春俊美共修處展開,課程延續第一堂課主題──慈善。透過課程介紹,讓學員釐清募款疑點,也了解慈善無國界,更藉由濟貧教富,進而教富濟貧。學員陳筧凱曾被大愛電視台派駐國外工作多年,如今回歸社區參加志工培訓,藉著課程機會檢視過去、省思未來,找到深耕慈善志業之定位點。正在服兵役的學員吳崇德,參與課程就是給最好的生日禮物。

慈濟職工劉明燦師兄(右)以慈濟在國際幫助六十七個國家例子中,傳達上人大愛無國界的緣起和原則[攝影者:張亦端]
2010年南屯區社區志工培訓課程4月18日上午,在永春俊美共修處展開,一○三位社區志工再次一起精進,課程安排延續第一堂課主題──慈善。透過課程介紹,讓學員釐清募 款疑點,也了解慈善之大愛無國界,更藉由濟貧教富,進而教富濟貧,期許學員秉持初發心,一起深耕慈濟福田。

慈濟的志業始於慈善工作,志工透過募款募心,接引更多人加入行善行列,讓社會多一位慈濟人,就多一分祥和力量。來自十方大德的捐輸,點滴匯入功德海,成就慈濟四大志業。學 員長趙樹藤以「只要緣走的深,不怕來的遲,只要找到路,不怕路遙遠。」來勉勵學員把握因緣,勤植福田行走慈濟菩薩道。

資深委員甘美華分享,以前對事業忙碌的夫婿充滿猜疑心,怨他忙得沒時間陪家人。在慈濟參與關懷戶訪視看個案,見到貧病交迫眾生相,才驚覺身在福中不知福。甘美華遵從證嚴上 人「濟貧教富」理念,關懷戶在慈濟志工持續陪伴下,自己能重新站起來之外,其實志工走入人群付出,是最大受益、收穫是自己。「慈善」即將走入第四十五年,上人希望這些走過 苦難歲月的人,擁有平安健康的富有人生,也懂得付出幫助人,把善念傳承下去。

一九九一年援助孟加拉水患,揭開慈濟國際賑災之因緣,迄今援助國家已達六十八國。職工劉明燦透過影片,帶領學員們遊歷慈濟國際賑災,證嚴上人一念悲心,慈善由國內延伸到國 外。慈濟賑災堅持「直接、重點、尊重、及時、務實」五項原則,親自向災民奉上物資並誠心道謝,讓災民能感受到真正的愛與尊重。國際賑災以「取之於當地、用之於當地」為原 則,以救災啟發人性善的良能。劉明燦以「愛,就是在別人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期許學員們一齊深耕福田。

學員陳筧凱表示,在大學時代自己也是慈青,曾走過個案訪視那段歲月。多年來,大愛電視台派駐國外工作,卻一直沒時間靜下來,重新思考與定位自己,在慈濟修行路上,是不是可 以用不同方式,把上人的法融入貫通,並透過護持與傳承,將上人的愛帶到任何地方與人分享,讓善與智慧的種子散播出去。有機會回歸社區,參加社區志工培訓課程,並參與社區勤 務讓自己很感動。證嚴上人一直說:「來不及了!來不及了!」讓人很不捨,陳筧凱最想投入的是,慈善訪視關懷這個區塊。在見苦知福中,長養慈悲、增長智慧,照顧需要的人,珍 惜自己所擁有。

去年,剛從大學畢業的學員吳崇德,跟姊姊吳惠萍一起來,他們畢業前都是慈青,曾接受慈濟志工很多的愛,現在理當回饋社會付出更多的愛。吳崇德雖然正在服兵役,但是假日有休 假,於是他把握當下參加社區志工培訓。課程凝聚一股善的力量,鼓舞他繼續成長,4月18日正好是他生日。吳崇德笑著說,能跟大家一起上課,就是最好的生日禮物。他還許下三 個願:「願淨化人心、祥和社會、天下無災無難。」

世間善與惡的拔河,多一分善就少一分惡,欣見慈青孩子畢業後,再加入社區志工行列。慈濟志工呂清音期許,越來越多的善種子發芽茁壯,謹記證嚴上人提醒:「來不及了!來不及 了!」的話,繼續人間菩薩大招生,啟發更多的善種子,齊耕福田。

圖左 : 報到現場,眾多會眾因緣到了,採現場報名,更增添了熱鬧滾滾的氣息。[攝影者:張亦端]
圖右 : 委員甘美華師姊(右一)在慈濟慈善志業中參與關懷戶訪視多年,從個案中見苦知福,明白自己是多麼幸福,更懂得感恩付出來豐富自己人生。[攝影者:張亦端]

圖左 : 就學時是慈青的志工陳筧凱師姊(右二)畢業後,一直沒時間坐下來去重新思考與定位,今天有機會回歸社區來上志工培訓課程,讓自己很感動。[攝影者:張亦端]
圖右 : 志工吳崇德(左)是慈青學長正在服役,他說上課是給自己一個最好的生日禮物。[攝影者:張亦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