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福會推廣蔬食 從餐桌開始

2017/08/24| ◎黃玲香,楊絮惠/臺中報導
列印
農曆七月即將到來,在華人社會民俗傳說農曆七月鬼門開,有種種迷信與禁忌。很多人認為七月「諸事不宜」,更有人認為金紙錢燒越多,普渡東西拜越多越平安,好兄弟會保佑賺大錢。

8月19日晚上,臺中港區聯絡處舉 辦「七月吉祥月」祈福會,動員了二百多位慈濟志工負責生活、茶水、香積、接待、隊輔及指揮交通,吸引了將近六百多位民眾前來參與,希望藉由殊勝因緣,讓大家轉迷為悟。

「爐香乍熱,法界蒙薰,諸佛海會悉遙聞……」〈爐香讚〉莊嚴肅穆,凝聚大家虔誠善念,揭開祈福會序幕,共同為人間祈福,為世界祈安。透過鐘鼓齊鳴「勤行頌」,心傳心帶領大家一起走入「四弘、四願、誠正、信實」。讓鐘聲敲碎內心無名煩惱,開啟人人的佛心智慧。人人勤耕心田,播善種子,讓這份正能量傳遞到世界各地,讓菩提成林。

◎改變命運 從餐桌開始

「來到慈濟真歡喜,慈悲喜捨來學起,做人謙虛縮小自己,實在是福報沒得比……」大愛電視臺主播倪銘均特地帶著家人來到臺中港區聯絡處,他用唱歌的方式走入會場。

「大家是否希望自己的命運愈來愈好呢?念頭很重要。」倪銘均分享主題「改變命運,餐桌開始」,他強調吃素是為了環保,拯救地球最快速的方法就是從餐桌做起,肉食帶給身體很大的威脅,在美食後面暗藏著很多不可知的秘密,少肉多蔬果是今晚送給自己最好的禮物。

倪銘均談及家人自從吃素後,自己有嗜睡的習慣及女兒患有異位性皮膚炎,都改善了。「願意少吃肉,或是吃素的請舉手」,大約九成以上的人都舉手,深表贊同。

「公益新聞能夠帶動善的循環,公益新聞最終的目的就是救人。」他告訴大家沒有鬼月之說,這是華人世界流傳最久的謠言,希望大家不要因為農曆七月害怕鬼門開,而有諸多禁忌,也不要因為農曆七月疑神疑鬼。鬼門在一念間,心門開鬼門就關,心門關鬼門就開,一念善,鬼門關,一念惡,鬼門開,所以一天當中,心門開開關關無數次。

他問現場會眾:「大家是否相信農曆七月是鬼月?」結果只有不到十人舉手,大家都相信沒有鬼月之說。

最後,倪銘均表示:「我演講約有一千四百場,這是媽媽第一次參加。」明天是他的農曆生日,也是母難日,剛好媽媽在場,特別請媽媽站起來,倪銘均跟媽媽說:「我愛妳!」同時感恩太太、叔叔及家中的孩子。

◎茹素護生 受益良多

信奉一貫道的黃忠和及曾雅楓夫妻倆,今晚路過臺中港區聯絡處時,看到門口布置跟平日有所不同,特地停下車子問是否可以進來參加,在慈濟志工的接引下進入會場,黃忠和歡喜地說:「因為『祈福會』三個字具有吸引力,想進來看看慈濟在辦什麼活動,來參加後覺得很有意義。」

「農曆七月在民間習俗都說是鬼月,但是倪銘均卻用數據來說明,七月與意外事件及交通事故並無特別關聯。」並用證嚴上人的話來告訴大家,「七月是吉祥月、孝親月、歡喜月」。黃忠和覺得倪銘均推素從餐桌做起,淺顯易懂,讓他深刻烙印在腦海裡。

太太曾雅楓說:「聽到『鐘鼓齊鳴』的聲音整個心都安定下來了。在大學時期曾經與慈青社的同學走入人群去關懷獨居長者,所以看到藍天白雲的慈濟人覺得很親切。」

倪銘均的演講內容讓他們受益良多,推素的方法和一般人也不一樣,有很多資料。他們隔天剛好有道親的素食餐宴,於是向倪銘均要了一些資料,彼此相見甚歡。夫妻倆邀請倪銘均明年能再來和大家分享,也希望以後有機會,能參加慈濟各項活動。

◎一隻麻雀故事 父母愛無窮盡

透過劇場「一隻麻雀的故事」的演出,內容描述,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止盡的,小時候對於孩子一直問同樣的問題,問了二十一遍,父母總是不厭其煩,而且很開心告訴孩子。那個可愛的孩子,如今已長大成人,不再追著媽媽問「那是什麼?」,卻只是低頭自顧看報紙,對於身邊的媽媽,不再關懷。

往日的溫馨已成追憶,眼前的他,僅僅被媽媽問那是一隻什麼鳥,只問了四遍就不耐煩,且火冒三丈……

過了一會兒,媽媽手中拿了一個記事本,坐下來翻到某頁,請兒子唸其中一段。兒子照著念起來:「今天,我和剛滿三歲的小兒子坐在公園裡,一隻麻雀落到我們面前,兒子問了我二十一遍『那是什麼?』我就回答了他二十一遍『那是一隻麻雀。』他每問一次,我都擁抱他一下,一遍又一遍,一點也不覺得煩……」老人的眼角漸漸露出了笑紋,彷彿又看到往昔的一幕……兒子讀完,羞愧地合上本子,張開手臂摟緊媽媽。

司儀引言「這是一個令人反思的故事,假如愛有長度,兒女對父母的愛,比起父母對兒女來說,相差幾許?二十一與四之間的差距,不是數字,而是難以言溢的愛,兒女窮盡一生也無法償還的虧欠。」

「在佛教的經典中,農曆七月是吉祥月、歡喜月、感恩月和孝親月,懂得孝養父母,上恭下敬,齊心造福,就會平安有福。」透過劇場的演出,讓大家體會父母對子女的愛長遠綿綿,身為子女要懂得反哺之恩。

◎祈福會感受法喜

臺中市沙鹿區公所區長李順彬在志工的邀約下,第一次參加慈濟的活動;同時率領各科室主管八人來參與祈福會,區長說:「慈濟人對社會的付出大家有目共睹,所以社會愈來愈祥和。慈濟志工遍布全球五大洲,那裡有災難就有慈濟人的身影。」

從事律師職業的太太林麗麗說:「兒子目前讀慈濟大學,在花蓮受到懿德媽媽很多的照顧,感恩慈濟志工。」

「沙鹿區公所與臺中港區聯絡處距離不到五百公尺,可是平日忙於上班沒有時間來到這裡。農曆七月份快到了,所以今晚特地來為家人祈福。」第一次參加祈福會,臺中市沙鹿區公所主任劉碧音覺得很高興。

中區扶輪社社長陳乃源認為,扶輪社濟貧扶弱的理念與慈濟行善的理念是一致的,看到慈濟人待人態度親切又謙虛,是大家學習的榜樣。

盛夏夜晚,微風徐徐,內心感覺無比清涼。在祈禱時,有鳥兒在空中盤旋,大家覺得奇妙,也不可思議,鳥兒似乎也在為今晚的祈福會彈奏出悅人的音符。夜幕低垂,大家帶著法喜賦歸。

圖左 :臺中市沙鹿區公所區長李順彬(前一)第一次參加慈濟活動;率領各科室主管八人來參與祈福會[攝影者:林成章]
圖右 :8月19日晚上,志工在臺中港區聯絡處舉辦一場「七月吉祥月」祈福會,希望藉由殊勝因緣,讓大家能破迷轉悟。[攝影者:陳榮照]

圖左 :慈濟志工解說「111,世界蔬醒日」運動,邀約會眾一起響應。[攝影者:陳榮照]
圖右 :透過鐘鼓齊鳴「勤行頌」,帶領大家一起走入「四弘、四願;誠正、信實」,共同為人間祈福,為世界祈安。[攝影者:陳榮照]

圖左 :大愛電視臺主播倪銘均特地帶著家人來到臺中港區聯絡處,今晚他用唱歌的方式走入會場。[攝影者:陳榮照]
圖右 :明天是他的農曆生日,也是母難日,剛好媽媽在場,特別請媽媽站起來,倪銘均跟媽媽說:「我愛妳!」[攝影者:陳榮照]

圖左 :會眾黃忠和(左二)法喜地說:「因為『祈福會』三個字具有吸引力,想進來看看慈濟在辦什麼活動,來參加後覺得很有意義。」[攝影者:蔡森永]
圖右 :透過劇場「一隻麻雀的故事」演出,體會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無窮盡的,身為子女要懂得反哺之恩。[攝影者:陳宥齊]